一
南山区教育局是由原先的南头区教育局改变而来。南头教育在时任局长曾建中、党委书记赵祝武、副局长李忠俊同志的带领下,苦干实干打下了良好基础。那个年代,靠着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付出与奉献,得以托起明天的太阳,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初到新的工作岗位,我调研、求教、思考与分析,看到了南山新区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也深感肩上担子的分量。
所谓“天时”,那就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南山教育高度关注,南山区委、区政府、人大、政协对南山教育的高度重视。分管教育的市领导林祖基,时任区委书记的虞德海、区长廖军文、区委副书记谢惠青、区人大主任程浩、主管教育的副区长黄水桂等同志,对南山教育发展有一种急迫的心理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予以高度信任、鼓励和
支持。
当时南山教育的“地利”优势是,南山教育局的干部队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这为南山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当时局里的优秀人才不少,有党委书记赵祝武、主管教学的副局长李忠俊,南山教育的“活字典”杨锦杰和理财专家田柳青以及一大批优秀的校长如陈难先、乔树德、刘湘生等。
南山教育的“地利”优势还体现在,相对全国其他地方,教师工资待遇较高,还可以分到住房。更为重要的是,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南山作为一个新区,它给人们带来的新鲜感和吸引力,都是其他地方无法企及的。
当时南山教育“人和”的优势是,学校的校长、老师们都很朴实,他们有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对教育的满腔热情,都希望在深圳的沃土上干一番事业。
尽管那时南山教育普遍落后于福田区、罗湖区,但已呈现了一些特色,比如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中小学计算机竞赛等。当时,南山教育还有一个巨大亮点,即企业办学。由于当时政府不能为企业员工子女提供优质教育,南山区的众多企业纷纷自发办学,这在全国都很有名。在改革开放最早的蛇口工业区,还有华侨城集团、南油集团都分别创办了学校。
其中,蛇口工业区的育才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办得相当出色,这缘于企业高层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从全国各地引进众多教育人才;其次,工业区的学校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充裕,校舍条件一流,而且班额人数适中。
育才学校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陈难先校长居功至伟,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对民办学校、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国际教育都有极为深刻的认识。他提拔重用分管教学的乔树德,也是一位杰出的校长。我视陈难先校长为我的老师,每次教育局召集校长开会,都请他坐在前排。我在南山工作期间,很多改革创新的思路都得益于陈校长给我的启示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