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情商高就是有分寸感

分寸是在彼此之间设定一个安全距离

韩国一档综艺节目中的某个片段引起了中韩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中国男人”这一关键词因此登上了韩国的热搜。节目中,一群韩国明星来到中国开起了小吃店。店里的一位服务员由韩国女明星徐恩秀扮演,荧幕上的她活泼、漂亮。

有一天,两位男生前往小吃店用餐。其中一位男生对徐恩秀心生好感,他想要认识对方,却始终不敢张口。另外一位男生知道了他的心意后,决定帮他一把。

那位男生找到一位卖花的小朋友,他买了一束鲜花,告诉小朋友等他们离开小吃店后再将鲜花送给店里的漂亮小姐姐。两位男生飞快地吃完饭,准备离开。临走前,那位男生叮嘱卖花的小朋友:“帮我跟她说她好漂亮。”小朋友依照计划行事。

徐恩秀收到鲜花时,两位男生已走得很远。她抱着鲜花开心极了,仔细端详才发现,那束鲜花里藏着一张纸条,上面用清秀的英文写着男生的联系方式。

节目播出后,中韩两国的网友纷纷在网上夸赞这两位男生:“怎么这么贴心啊!”“情商简直太高了!”其中一名网友点出了关键:“他们最让人产生好感的地方是懂得设置安全距离。”

如果两位男生选择当面表白,很可能会将心仪的姑娘推入某种尴尬境地。他们选择了一种安全的做法,委婉行事,保持距离,让人觉得贴心无比。

然而,现实生活中,太多人不知道人际交往中的分寸,更不懂得在自己与他人之间设定一个安全距离。这样的人如果在公众场合遇到了喜欢的人,恐怕会死缠烂打,追在对方身后索要联系方式。哪怕对方已经明显表达出了反感,他们也懵懂不知。

与熟人相处,他们更不懂得分寸,不知安全距离为何物。于是行动上不知尊重,言语上诸多冒犯,殊不知,人与人之间一旦失去了安全距离,再亲密的关系也难以维持。

其实,人际关系中,适度的距离是一种保护。距离太近,没有了个人隐私,难免使人浑身不自在;距离太远,乃至拒人于千里之外,隔绝一切亲人、朋友的关爱,难免孤单、寂寞。

情商高的人深谙这其间的分寸。

距离产生美,拿地球与太阳来说,因距离适度,才使万物蓬勃生长。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拥有特定的生活圈,人与人之间维持适度的距离才能使情感上的美得以酝酿、升华。

我们要彼此尊重、珍惜,给他人多一点儿私人空间,也给自己留下一点儿喘息的余地。如果你去过芬兰,一定会被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吸引。芬兰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如并排两个座位中只剩下一个空座儿,站着的人是不会贸然坐在已经落座的人身边的。

如果有外地游客坐在了那个空座儿上,身旁已落座的人极有可能站起身来另寻座位。这一举动表面上看来毫无意义,却正是芬兰人分寸感的体现。在他们看来,人与人之间需要维持既定的安全距离,不随意越界是最基本的礼仪。行动贸然、大大咧咧,则显得失礼。

心理学家研究过,社交场合中,或是陌生人之间保持在1.2~2.1米的距离才算是安全距离。离得太近,只会让对方产生一种被冒犯的感觉。此外,心理上的安全距离亦常常被忽视。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熟人之间。比如,不要扮演“不速之客”的角色。

如果想要拜访别人,提前和对方约好。这样对方也有时间好好准备一下,收拾房间,准备招待的食物。最怕的是你一声招呼也不打,便闯入别人家中。

如果主人没有邀请你,不要动不动就去别人家蹭饭。如果你曾接收到晚餐的邀请,那么记得一定要回请。到了别人家里,不要左顾右盼,更不要不经主人的允许就跑到人家的卧室查看。否则,你只会在社交圈里落下一个“奇葩”的称号。

中国人总会忽视安全距离的意义。好比中国家庭中的大部分矛盾,几乎都起源于家人间不懂得尊重对方的安全距离:父母随意查探子女的隐私;子女对父母的抉择指手画脚;婆婆干涉儿子的小家庭;媳妇将婆婆当作保姆一样使唤……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世界的一切次序,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凡事失了分寸,都可能往负面发展。人与人的相处也缺少不了这种分寸感。

离得太远,亲密的关系便一去不复返;靠得太近,却免不了恩恩怨怨。把持好那个最舒服的安全距离,才是明智的选择。

对细节的把握恰到好处

董卿曾经盛赞李咏情商高,对细节的洞察力强。提起这位昔日的好朋友、老搭档,她眼圈都红了。在她看来,李咏总能细心观察到周围发生的一切,为他人着想。

有一次,董卿和李咏共同搭档主持的时候,董卿的高跟鞋不小心踩到舞台上的夹缝里。当时她身着华丽的礼服,场下那么多观众盯着她,她想使劲儿拔出鞋跟,却又担心那个动作会显得不雅观。

身边的主持人们发言结束后依次走下舞台,董卿焦急又尴尬,她一边维持着脸上的笑容,一边偷偷尝试着脚部用力,结果却无济于事。身旁的李咏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他贴心地蹲下身来,悄悄为董卿将鞋子拔了出来。站起身后,李咏冲着董卿笑了笑。董卿心里不禁涌过一阵暖流。这件事情虽然过去多年,董卿却一直记在心里。

老子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意思是说,普通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可见细节的魅力。

待人处事亦是如此,人际交往中隐藏着很多关于“分寸”“细节”的玄机。而言行注重细节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才能在社交圈中做到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著名主持人何炅在圈内是出了名的人缘好,几乎人人都是他的好朋友。在录制《向往的生活》期间,一位青年演员早上出门时没穿袜子,何炅立马注意到了这个小细节,他贴心提醒对方,清晨天气寒凉,不穿袜子对身体不好。傍晚时,另一位年轻的女演员坐在院子里想着心事。见她抱着肩膀瑟瑟发抖,何炅默默回屋拿了一件外衣披在她的肩上。

又有一次,何炅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综艺节目的剧照,剧照中何炅与一位女搭档站在一起。何炅配文称要向这位女搭档道歉。原来,剧照中的女搭档把右手举在脑袋上摆出了一半爱心的造型,何炅当时却只顾着向观众介绍节目流程,没注意到搭档的动作。事后,他无意中看到这张剧照,这才有了道歉的举动。见何炅如此细心、贴心,那位女搭档心中充满了感动。

很多人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挂在嘴上,可越是成长便越会发现,真正优秀、情商高的人最关注的反而是那些貌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对细节的那种出神入化的、恰到好处的把握,往往能够给身边的人带来春风般的享受,这让他们魅力四射。

有分寸感的人,才能自如游走于人性的丛林中,而待人处事粗心大意、不知深浅的人极有可能处处碰壁。将目光多多放在细节上,你才能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对方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无意中的手势,一句无心之言,透露的往往是他此刻内心真正的感受、想法或立场。你若能洞若观火般地掌握这些小细节,并及时给予恰当的反馈,自然能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同时对你好感度倍增。

比如说,如果对方神情冷漠,那么与其交谈时,尽量采取沉稳克制、公事公办的口吻,而不要太过活泼、张扬;如果对方在交谈中频频看表,且语气急促,那就适时结束谈话,或者巧妙地将话题转移到对方感兴趣的领域;如果对方的情绪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要适时送上一些恰如其分的关心和问候,这能悄然融化他人心里的坚冰。

除此之外,还要根据社交环境的变化约束自我的言谈举止,不要让一些出格的细节举动影响到自己的形象。比如说,独处时表现得随意一些,但在公共场合一定要记得降低说话的音量,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某些气氛庄重的场合,记得穿着得体,并管理好脸上的表情。

注意细节的人能敏锐地捕捉到发生在他人身上的细微变化,并适时送上关切的问候或热情的赞扬。尤其是女性,大部分都很注意自己的穿戴。一旦有人注意到她们换了种穿衣风格、稍稍烫了个发梢,她们会很惊喜。想要赢得好评,不妨从这一点入手。

很多时候,言者很快便忘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若在这种随意话语上“做文章”,很容易拉近与他人的距离。比如说,生活中一些高情商者会用心记住交谈对象随口提起的一句话,并在适当的场合中提起,对方常常因为被重视、被尊重而万分欣喜。为人处世,赢在分寸,赢在细节。回想我们身边那些情商高手们,他们总能发现那些平常人最容易忽略的细节,并据此给予他人恰到好处的关怀与照顾。而平庸者与杰出者最大的区别亦在于是否关注细节,是否诚恳做事。从细节中发现真理,将小事做到极致,最终让人脱颖而出。这印证了“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一个人被大众所讨厌或喜欢,往往是因为那些小事、看似无足轻重的细节。交际场合中,要学会敏锐地捕捉细节,并注意合理把握分寸,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在宽容和纵容之间画一条线

你是否总能给身边犯错的人找到借口,一次又一次谅解他们的过失?总是因为“善良”去原谅他人,最后才发现你的“宽容”却成了别人肆无忌惮的理由。

有人说,宽容是丑陋的荆棘丛中长出来的野花,若能后退一步,便能成全这不经意的美丽。但是纵容却会让人们心中的荆棘肆无忌惮地疯长,让事情变得本末倒置。我们要在宽容与纵容间划清界限,把握住严而有度、宽而有格的分寸感。

宽容究竟意味着什么?莎翁曾有一句名言:“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人性里,心怀宽容,才能得到救赎。

莫言登上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时,讲了一件“记忆中最痛苦的事”,他说,当他还是个孩子时,母亲常常去田地里捡麦穗。很多次,母亲都被守麦田的人推搡在地,口角流血,对方却“吹着口哨扬长而去”。多年以后,母子俩又遇到了当初那个看守麦田的人。

对方已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风烛残年,颤颤巍巍。莫言想要上前报当年的仇,母亲一把拉住了他,平静地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同一个人。”

莫言的母亲心怀大爱,她宽容了别人的过失,也成全了自己内心的安宁。然而,纵容却是全然不同的一件事。纵容意味着对别人的恶行不闻不问,乃至推波助澜。

然而,很多时候宽容与纵容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若失去了尺度与界限,慢慢便衍生出了放纵的资本;当宽容变成纵容,莎翁口中那温柔的“细雨”便演变成了“洪灾”。

2018年,一则社会新闻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女子在家“啃老”十年,在此期间,她的吃穿用度都由年迈的父母承担。记者了解后才发现,虽然该女子家庭条件一般,但她的父母对其百般溺爱,慢慢使她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性格。

大学毕业后,女子嫌弃工作烦累、工资太低,干脆搬回家里“啃老”。此后,她再未出门工作,而是整天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蒙头大睡,醒了就打开电脑玩游戏。

十年间,老夫妻俩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女儿,但女儿就是不听。有时候,父母的话稍微说重了一点儿,女儿要么破口大骂,要么寻死觅活,这让老夫妻俩头疼不已。面对记者的疑问,老夫妻俩叹气说:“没办法,就这一个娃,她爱怎样就怎样吧,我们只好苦点儿、累点儿。”记者苦笑着摇摇头,表示:“你们再这么纵容下去,你们的女儿就真的废了。”

无独有偶,美国也有这样一位颓废宅男,自几年前失业后,他便搬回父母家中“啃老”度日。他的父母忍无可忍,连续给儿子下达了五封书面通知,劝告儿子重新站起来。见儿子无动于衷,夫妻俩干脆将儿子告上了纽约州最高法院。这位美国男子被迫离开家中,不得不自食其力。几年后,自立门户的他谈起几年前被驱逐的经历却对父母深怀感激。

所谓放弃界限就守不住底线。无原则、无界限的宽容便是纵容,这只能换来对方的屡教不改、变本加厉。如果你真的为对方着想,就一定要明白“爱是严,宽是害”的道理,为你的宽容设置分寸,让你泛滥的同情心拥有底线,否则只能害人害己。

无论是在家庭婚姻、人际交往,抑或职场中皆是如此。爱情里,你为了挽留对方而一味纵容对方的错误,一次又一次地放弃底线,只会让自己沉溺于淤泥里不可自拔。你的爱因此变得廉价,对方只会将你的宽容与善良当成尽情放纵的筹码。收起你毫无底线的宽容吧,千万不要以爱的名义去自虐。

而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过度宽容或者盲目地顺从都无法成就真正的友谊。真正的朋友会在你犯错的时候直言不讳,而不是陪着你一起犯错;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骄傲自满时适时提点,而不是助长你嚣张的气焰。

职场中,对同事、对下属过度宽容,只会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同事工作态度懒散拖沓,你不以为意,乃至一笑而过,谁知他拖累的是小组项目的进度,损害的是集体的利益;下属肆意挑战公司的规章制度,你若视而不见,一再纵容,只会引起一场场人事危机。

穿着宽容的外衣,一再默许他人过分的言行,非但无法成就你“老好人”的光辉形象,反而会让大家对你的尊重与信任每况愈下。时间久了,你的威信将荡然无存。

我们不能毫无原则地宽容他人,更不能不知收敛地纵容自己,否则,这无异于自毁终生。很多大学生从大一起便嚷嚷着“大学生活太无聊”,于是整日旷课,躺在床上看电影、打游戏,肚子饿了便央求室友给他带份儿盒饭,就这样颓废地混日子,每逢考试前靠着恶补来渡过危机。

很多职场上的“老油条”们得过且过,工作时拖延敷衍是常态,到了周末便躺在床上捧着手机刷剧、聊天,毫无节制地浪费着自己的青春岁月。

当然,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活法也不止一种。可无论选择哪种生活方式,都不能对自己太过宽容和纵容。你流连酒局、暴饮暴食,损害的是自己健康的身体和轻盈的体态;你虚度光阴、游戏人间,只会让灵魂变得越来越空虚,让人生的路越走越狭窄……

宽容与纵容之间若少了界限,便是不分是非曲直,是对不良行为的推波助澜,于人于己,都有害无益。我们的宽容要有原则、有底线,要对他人和自己负责。

一直退让,就会退无可退

每当出现糟心的事时,人们心里总会涌现出这样的想法:“忍忍吧,其实也没多大事儿。”“人家也不容易,睁只眼闭只眼得了。”“越计较越麻烦,退一步海阔天空。”

面对超越自身职责的要求,你不断突破界限,勉勉强强、委委屈屈地去做了。这非但换不来别人的感激与尊重,反而是在告诉他们:你是毫无原则的、好欺负的、可以任人差遣的。

所谓“一斗米养恩人,一石米养仇人”,面对他人的有意刁难,如果我们总是无原则、无底线地满足对方,只会将对方的胃口养得越来越大。

你的每一次退让都怀着同一个希冀:希望对方能够见好就收。于是你一次次牺牲自己满足对方。然而现实中,人的某项需求一旦被满足了就会有更高的需求,直到被义正词严地拒绝了,才会想起适可而止的道理。靠着一时的退让,你能得到的只是短期关系的和谐与暂时的清静,埋下的却是无穷的后患。所以,很多时候不妨强硬一点。

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主人公松子从小被父亲忽视,因为父亲把爱都给了年幼多病的妹妹久美。一次,父亲下班后提着礼物满脸喜悦地走进屋中,松子兴奋地上前迎接,父亲却对她不理不睬,径直走向妹妹久美的房间。

原来,父亲的礼物是买给久美的。松子心中充满了失落,却保持着沉默,始终不敢向大人袒露心声。当发现父亲被自己无意中的鬼脸逗笑后,松子为了能时时看到父亲的笑容,总是出其不意地挤眉弄眼。然而,无论她如何讨好,父亲却始终对她态度冷淡。

长大后,松子成为一名教师,仍旧保持着唯唯诺诺的性格。有一天,她的学生偷了店老板的钱,松子为了学生的名声,主动替他还钱,甚至在店老板面前承担了所有的过错。学生非但不感激她,反而落井下石,松子因此被学校开除了。

后来,松子爱上一位郁郁不得志的作家,哪怕作家每天欺凌殴打她,她也不离不弃。在作家之后,她又经历了几段糟糕的爱情,皆所托非人。然而,无论那些男人如何恶劣地对待她,她也只是忍气吞声。就这样,她一步步走入了人生的深渊……

你退一步,别人就会进一步。如果你无法改变他人,那就做出防卫的姿势,改变自己的态度。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信任,首先你得给予自己足够的尊重。

而尊重自己的方式无外乎以明确的态度告诉他人:我是一个有原则、有底线、有明确界限的人。面对他人无理的要求,你要第一时间告诉他人你的底线在哪里,你的立场是什么,你的职责范围及能力范围,以此来拒绝对方。哪怕对方软磨硬泡,也要坚定心意。

在生活中,若友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你借钱却不还,你要摆出强硬的姿态,这样对方才不会小瞧你。在职场中,面对同事不合理的请求、委托,你要敢于说“不”,而不要一再退让,让自己被那些根本不属于你的工作折磨得筋疲力尽。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经历诸多打击、挫折,你心里可能时不时涌现出内疚感、恐惧感,但再怎么难过也要守住底线。通过不断地磨合与试探,你才能拥有健康稳固的交际圈。若一味退让、不顾及分寸、不在乎界限,你永远也无法活出自我。

得饶人处且饶人,得理也要让三分

《傅雷家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生活中“得理不饶人”似乎是一种拥护真理的表现。然而,假若我们混淆了尺度与分寸,任何时候都要穷追猛打,斤斤计较,却会将自己的人生推向狭窄逼仄、众叛亲离的境地。

“清官难断家务事”,很多时候,一些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琐事是无法判定究竟谁对谁错、谁有理谁无理的。如果我们一味认定自己是绝对正义的一方,而过错都在于他人,并处处奉行“得理不饶人”的行事原则,我们的人际关系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一颗完全理智的心,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会割伤使用它的人。”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待人处事切不可太过绝对,最好做到无理时低调认错,哪怕占理也要让人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要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

相声演员岳云鹏多次提起一件往事。15岁时,他在一家餐馆打工。有一次,他大意地将3号桌客人点的两瓶啤酒错记到了5号桌的单子上。买单的时候,客人发现了岳云鹏的失误,不由得勃然大怒,对这位年轻人破口大骂,直到岳云鹏被骂得放声大哭。

岳云鹏求客人原谅他,经理也说这就是6块钱的事儿,请客人不要计较。那位客人却不依不饶,足足骂了三个多小时。最后岳云鹏一咬牙,替客人出了352元餐费,对方才作罢。

周围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外卖小哥因天气原因,送的外卖稍迟了点儿,买家就破口大骂,威胁一定要投诉小哥;公众场合孩子哭闹吵到了别人,不管母亲如何道歉,对方都不依不饶,乃至“出口成脏”;客人对着服务员大喊大叫,得理不饶人……

其实,生活中很多矛盾本质上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胸怀宽广的人哪怕吃点儿亏,也会让人几分。而那些喜欢“得理不饶人”的人看似取得了胜利,实际上却暴露了自己自私凉薄、小肚鸡肠的本性,亦失去了他人的尊重,可谓得不偿失。

李鸿章曾说:“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以盛气凌我。”我们能在占理的时候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将来铺路。人际交往中,极具分寸感的人明白“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道理,不影响原则的、不该较真儿的事情,他们从来都是一笑而过。

希拉里出版了一本自传,一位脱口秀主持人对此嗤之以鼻,他在公众场合直白说道:“这本书不可能卖得好,我敢打赌,如果它卖出了一百万本,我就把鞋子吃下去!”

谁知几个星期后,“噩耗”传来,希拉里的自传一日比一日畅销,很快就卖出了一百万本。大家不断在网上议论着这件事情,人人都在等着希拉里发难,让那位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出丑。结果希拉里出席该主持人的节目时,送来了一只精美的“鞋子”。

主持人也真吃下了鞋子,他调侃道:“味道棒极了。”原来,希拉里带来的鞋子实际上是她精心定制的鞋子形状的蛋糕。她用这种方式“惩罚”了这位主持人的出言不逊,并赢得了后者真心的尊重与歉疚。从此以后,这位主持人成为希拉里忠实的拥趸。

近些年来,我国传统中有关“礼让、恕道”的内容一再被提起,外国人更将其称为“神奇而富有魅力的人生宝典”。人际交往中,把话说尽、把事情做绝往往会落得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因此,要懂得把握尺度,该放手时必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别人背后说了你的坏话,或者做了影响到你利益的事情,如果人家真心实意地赔礼道歉,不妨坦然接受,放过对方。如果受到了指责与批评,或是被冤枉,不必急着辩解,也不必针锋相对、耿耿于怀,若别人只是一时失察,就把一切交给时间。

如果我们遇到不平事就拍案而起,盛怒之下难免会越描越黑,事态也可能会变得越发糟糕。若我们睚眦必报、以牙还牙,又将自己的格局降到了和对方一样的水平。记住,死抓住道理不放的人只会给他人留下一个心胸狭窄的坏印象,让人敬而远之。

而高情商者反而会冷静下来,放宽心胸,用沉默来应对纷扰流言。等一切水落石出时,他们又会遵循“让人一步自己宽”的原则,宽以待人,豁达包容,赢尽掌声与赞叹。

人生路上,没有谁能够保证自己一定不会和他人产生矛盾、纠纷,抑或磕磕碰碰。只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掌握好分寸,既要树立底线不让人随意践踏,也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留三分余地,才是做人的大智慧。

见好就收,留下回旋余地

西方某国家曾以“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为主题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第一名的获得者是一位将小婴儿洗好澡后抱入怀中的年轻妈妈。俗语说道:“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懂得知足,才懂得何为快乐与幸福。做不到见好就收,只会让人生丧失回旋的余地。

情商高的人不会一味追求满足,在他们看来,凡事皆有度。好比吃饭只吃七八分饱,长此以往,胃才能保持健康。若为了填补食欲而无所顾忌地暴饮暴食,只会丧失进食的乐趣,同时会给自己的健康埋下隐患。适可而止、知足而乐,方能达到进退自如的境界。

读罢张恨水的小说《纸醉金迷》,不由得为田佩芝的结局悲叹不已。

田佩芝的丈夫是个公务员,成为“战区太太”原本是田佩芝的追求,然而她却不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婚后,她对忙不尽的家务越来越烦躁,干脆置之不理,用赌博来麻痹她那空虚的灵魂。

赌场上,田佩芝认识了当时国军的运输排长范宝华,在后者的带领下,田佩芝终日流连于赌场、时装商店、高级餐厅和电影院,对物质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这种挥霍无度、纸醉金迷的生活让田佩芝沉醉不已。为了过上想要的生活,田佩芝将所有的钱都押在了赌场上。她越赌越大,输得也越来越多。尽管如此,她却沉溺于此无法自拔。后来,她甚至开始盗取丈夫的公费来供自己赌博,最终害得丈夫身陷囹圄。

若田佩芝婚后懂得见好就收,好好打理吊脚楼里的生活,她又怎会断送这一生的幸福与幸运呢?可见人世间最大的灾祸在于被欲望驱使,永不知足。

所谓“满则溢之”。人生路上,要懂得审时度势,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千万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让人生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必要的时候更要停下脚步,抛开繁杂世事的侵扰,耐心倾听自我内心的声音,弄明白自己真正的方向在哪里,再坚定上路。你若永不知足,很容易在物欲中迷失了自己。

大学同学会上,袁浩一见到张海洋便“啧”了一声:“老张,十多年没见,你怎么还是一副穷酸样啊?也不好好收拾下自己。”张海洋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原来袁浩毕业后没多久便筹备了资金自行创业,如今他已经有了一家公司、三家门店,是人们口中大名鼎鼎的“袁总”。此时的他一身笔挺西装,派头十足,看到穿着简朴的老同学张海洋,不由得皱紧了眉头。张海洋明白袁浩的脾气,对他的奚落丝毫不在意。

两人聊着聊着,袁浩对张海洋此时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张海洋如今是一名高中老师,早已娶妻生子。袁浩沉吟半晌,说:“老张,你这当老师工资也太低了,如今消费这么高,你这点儿钱怎么养得起老婆孩子?不如你来我公司上班,我给你开高薪。”

张海洋笑了笑说:“其实当老师蛮有成就感的,如今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何况我工作比较稳定清闲,放寒假暑假的时候还能带孩子出去见见世面,蛮好的。”袁浩见张海洋“不思进取”,不满意地摇摇头,说:“错过了这个机会,只怕你会后悔哦。”

这次同学会后,张海洋还和以往一样勤勤恳恳工作,用心经营家庭、照顾妻儿,日子过得虽平淡却充满了幸福。几年后,他被评为市特级教师,颇受家长的尊敬。当他听到袁浩的近况时,不由得大吃一惊。这几年来袁浩铆足了劲儿想将公司做上市,可他太过急功近利,在资金并不充足的情况下盲目扩张市场,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一时之间竟破了产。

袁浩因此欠下无数外债,加上他早年挣了钱时频频流连声色场所,妻子早已对他心灰意冷,公司破产后,妻子便带着孩子离开了袁浩。

知足的人永远享受当下。他们明白每个人的生活目标不一样,所以从不羡慕他人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却认为知足常乐、见好就收是安于现状和不思进取的表现。他们习惯了乘胜追击,习惯了永不知足,习惯了征服一座座高峰,享受将万事万物都踏于脚下的快感。

只是人生中充满了变故与动荡,若不懂得审时度势,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恐怕会丧失全身而退的机会。何况,寻求自我价值的方式绝不应该是盲目地“攻城略地”,或一味听从欲望的驱使无所顾忌地追求胜利,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耐心倾听内心的声音。

所谓见好就收,这里的“好”字意味着我们已经得到了预期中的收获,并初尝胜利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暂时停下脚步,“偃旗息鼓”,给予自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巩固既有的成就,能使我们的后盾更坚实。千万不要被一时的顺境冲昏头脑,骄傲自满,忘了初心。

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学会知足,学会凡事有度,学会一边行走一边思考。这样才能保持一颗乐观、自由的心,而不会沾染俗世的浮躁,戴上欲望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