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人们常常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办事过程中,如果机会来了不好好抓住,轻易错过,反过来就可能使自己受到损失。成大事者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决断能力,如果遇事畏畏缩缩、犹豫不决,那么就会失去成功的机会。
就像打仗一样,在双方费尽周折后,双方都在根据对方的行动不停地调整,不停地改变策略。双方都在神经紧绷着,等待着对方的失策,等待着战局优势倒向己方,而一旦获胜的机会来到,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把握,而不能放之离开。战局瞬息万变,一旦抓住机会就会对战局产生十分关键的影响。而如果机会到来,却犹豫不决、当断不断,最终会错过大好时机,从而导致失败,胜利最终会与之失之交臂。
战国时期,“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礼贤下士,非常有威望。黄歇身为世家子弟,足智多谋、能文善武,因而深受楚国国君的器重,他曾经担任楚国令尹一职,掌握着楚国的军政大权。
在黄歇掌权期间,他手下有个叫作朱英的门客,劝他及早把另外一个实力派人物李园除掉。朱英认为,李园为人心狠手辣,如果春申君不及早动手的话,就很有可能反被他杀害。然而,春申君认为李园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劣迹,并且是楚国王妃的亲戚,因此犹豫不决,迟迟没有接受这个建议。后来,春申君果然被李园派来的刺客杀死。
就是因为春申君没有听从门客的意见,犹豫不决、当断不断,最终得到了一个被刺杀的下场。因此我们做事情时一定要果断,如果遇事犹豫不决,贻误了时机,到头来只会让自己承受恶果。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像春申君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三国时期的袁绍也是这样一个典型。
袁绍出身于豪门世家,他聚集了一大批的战将谋士,并且兵强马壮,形成了一个实力强大的集团,且拥有着非常有利的形势。但是袁绍却有一个特别大的毛病,那就是优柔寡断、多谋少决。在观察他对刘备的表现时,就能看出他优柔寡断的致命伤,这最终让他一败涂地。
在白马之战中,当袁绍听说他的手下大将颜良被一位赤脸长须、手持大刀的勇将杀死以后勃然大怒,他的谋士沮授也建议他尽早除去刘备。
于是袁绍指着刘备说道:“你的兄弟杀了我手下大将,你是他的主公,自然你们就是一伙的,这件事情你们肯定早有预谋,我留着你还有什么用呢?”接着命令士兵把刘备推出去斩首。
刘备却不慌不忙地说道:“天下相貌一样的人有很多,难道只要赤脸长须的人就都是关羽吗?您为什么不去弄清楚呢?”
袁绍听了刘备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立即改变了主意,并反过头来责怪沮授说:“我如果误听了你的话,那就杀错好人了。”于是仍然请刘备坐在营帐中,一起商量如何为颜良报仇。
过了一段时间,袁绍的手下郭图、审配又进来向袁绍汇报,说关羽把袁绍的另外一员大将文丑也给杀了,请求袁绍把刘备杀了,而刘备还装作不知道。
一连损失了手下两员猛将,袁绍非常生气,气急败坏地对刘备说:“大耳贼,你竟然敢如此对我?”于是再次喝令手下把刘备推出去砍头。
刘备再次辩解说:“曹操一向忌恨我刘备,现在他知道我在您这里,担心我帮助您对付他,因此就故意派我的兄弟杀了您的两位将军。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一定会十分生气,这样势必会杀了我以解心头之恨。这是曹操的借刀杀人之计,目的就是借您的手除掉我,我希望您能够多多考虑一下,以免中了曹操的奸计。”
袁绍听了刘备的话后,又反过来把手下人训斥了一番,说道:“刘备的话非常的有道理,你们这些人差点让我失去了应有的英明,我几乎杀害了贤士,这是多么的昏庸啊。”
袁绍两次想杀刘备,都因为刘备的一番话而放弃了。刘备固然机敏,但袁绍优柔寡断、缺乏主见的性格特点却更为主要的原因。
机遇是捉摸不定的,人们总期望机遇垂青自己。然而机遇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的。只有自己努力去寻找机遇,机遇才会更加垂青我们。而且当我们遇见机遇时,就一定要积极采取行动,去努力把握。机会就摆在那儿,我们却前怕狼后怕虎,犹豫不决,以致机会从眼前飞走,这样的事例经常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身边,这正是由于我们不敢相信自己也能借机遇成功,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所以在机会唾手可得时,也不敢利用。
成功者都是善于抓住机遇的人,虽然他们有时难免也会犯错误,但是他们比起那些做事犹豫的人要强很多,所以他们取得成功的几率也比优柔寡断的人要大得多。
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面对良机,就应该当机立断,迅速出击,否则不仅机会错过了,还会受到不必要的损失,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遇见机会的时候就一定要果断抓住,而不可犹豫不决、畏畏缩缩。
在做一件事之前思考一下是应该的,但是如果过于犹豫不决就显得非常不好了。做事时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缺乏应有的勇气,当断不断,那么事情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了,甚至事情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们做事时一定要果断,千万不可拖拖拉拉、瞻前顾后,这样会失去大好的机会,当断不断,最终会反受其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