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望、闻、问、切——及时了解身体阴阳失衡发出的“信号”
▶阴阳失衡时,身体就会发出“信号”
阴阳失调是机体阴阳之间协调平衡失常。阴阳学说强调阴阳之间的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及相互转化,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持着动态平衡。阴阳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阴阳的协调平衡是相对的。使相对的平衡处于无尽的变化中,表现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协调统一,是为无病。阴阳失调则是一切疾病发生的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在临床上,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多与疾病本质的寒热性质密切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又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说明在疾病过程中人体大多存在着病变性质的或寒或热,或寒热错杂,或寒热真假等病理变化。为此,阴阳失调更成为阐释病性寒热变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病机,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说:“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人体阴阳失衡,机体就会有所表征。阴阳失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阴阳偏盛
阴阳偏盛,包括阴盛和阳盛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当感受阳热病邪,或感受其他病邪或内邪滋生瘀滞;或者身体功能本身病理性亢奋而化热;还有喜好吃辛辣、肥腻食物,或误用了温补壮阳的保健品而化热,从而出现阳盛。在临床上,感受阳热病邪的症状多表现为恶热、烦躁易怒、面红心烦、口渴难忍、便干尿黄、苔黄脉数等实热性病证。
阴盛是指体内的阴占据主导地位,在疾病过程中以阴寒之邪侵害机体而出现的阴气偏盛、功能障碍或减退、热量不足,或者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状态。阴气偏盛多由于外感阴寒之邪,或者喜食生冷食物、寒滞等导致的。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四肢惧冷、恶寒喜暖、脘腹冷痛或者泄泻水肿、精神疲倦、口淡不渴、痰液清稀、苔白脉迟等实寒性症状。
2.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指的是人体阴或阳某一方低于另一方的病理变化,阴液或阳气亏损不足,表现出正气虚弱的状态,形成“精气夺则虚”的虚证。当机体内阴阳失衡,出现阴或阳某一方物质减少或功能减退时,就不能制约对方而保持阴阳平衡,形成“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虚寒)”“阴虚则阳亢”“阴虚则热(虚热)等病理现象。
(1)阳偏衰。阳偏衰,也就是阳虚,指机体阳气虚损,功能减退或衰弱,机体反应性低下,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多表现为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这种现象,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养或长期过度劳累,或久病不愈耗损阳气而引起。一般以脾肾阳虚为主,可见畏寒喜暖、精神不振、倦卧少动、脉象无力等症。还可见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水肿发作等症。总之,阳气虚衰,病理表现一般多为虚寒性征象。
(2)阴偏衰。阴偏衰,也就是阴虚,指机体阴液、精、血虚亏,功能减退,因而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功能虚性亢奋的虚热生病理状态。多表现为滋养、宁静功能减退,阳气功能相对偏盛的虚热证。阴液不足,一般以肝肾之阴为主,症见口干舌燥、咽干唇干、皮肤干燥、便干尿少、舌红少苔等症。当长时间阴虚液亏,就可能导致血虚精少,表现为形体消瘦、盗汗、脉细数等症。
3.阴阳互损
当机体阴液或阳气耗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到另一方,导致相对应的一方的亏损,从而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转化。肾为全身所有脏器阴阳的根本,内藏精气。久病必然会累及到肾,所以,不管是阴虚还是阳虚,一般情况都是肾脏阴阳失调之下,才会容易发生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
阳损及阴,是指在阳气亏损比较厉害的情况下,阴液不能化生,时间长了就会累及阴精生化不足,这样阳虚又导致了阴液的亏少,从而形成了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这种情况,是由于肾阳虚衰、精关不固、失精耗液,或者因为阳虚使血亏液少,或阳虚不固、伤津耗液等所造成的。在临床上,多表现为虚寒证和虚热证并存,但以虚寒为主的病理特征。
阴损及阳,是指由于阴液或阴精亏损得比较厉害时,长时间使阳气气化不足,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气虚亏,形成了以阴虚为主阴阳两虚的病理症状。这种情况多由于生病时间过长,致使阴液亏耗不足、遗精、盗汗、失血等慢性消耗性病症而引起。在临床上,也是表现为虚寒证和虚热证并存,但以虚热症状为主的病理状态。
4.阴阳亡失
阴阳亡失是指机体阴液或阳气在短时间内急剧大量地消耗脱失,造成功能衰竭,从而导致人体出现危重的病理病证。阴阳亡失包括亡阳和亡阴两方面的病理变化。
亡阳是指人体阳气大量地急剧亡脱的危重证候,导致人身全性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危及生命的病理状态。这种情况多见于各种疾病的危重阶段,一般情况在高热大汗或发汗太过,或才吐泻过度、失血过多的情况下,可能导致阳气突然衰竭。而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亡阳,多是由于阳气损伤太过,或者长时间过度劳动所致。亡阳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大汗淋漓、肌肤手足冰冷、汗稀而凉、精神萎靡、神情淡漠、呼吸气微甚至昏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等症状。较亡阴证而言,更加危急。
亡阴是指人体阴液严重缺失或消耗,阴精亏竭,从而致全身功能严重衰竭所表现的证候。亡阴可能由高热、汗、吐、泻、大量出血从而耗损阴液导致。由于阴液大量亡脱,而阴阳互相储存,阴竭而使阳无所附,也会很快散越,所以往往亡阴会很快导致亡阳证,最后阴阳尽失,生命症状消失。亡阴的临床表现有身体干瘪、皮肤皱折、眼眶深陷、口唇干燥、精神烦躁或昏迷、身热手足温、舌红而干、脉虚数无力等虚热而见衰竭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自己身体变化,注意收集身体所发“信号”,采取应对措施;来调节阴阳平衡,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