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柔情,轻财重义
李白的一生是一番如梦之旅,辗转、漂泊,历尽风雨。大唐的每一处山水,都承载着他繁华的记忆,被他用笔墨记录,更被后世传唱。李白到江陵后的第一次远游,是与蜀中的好友吴指南结伴而行的。良友相聚,共享湖光山色,是人生难得的悠然时光,亦是古人的挚爱。
他们沿着江水而上,然后在苍梧山,也就是现在的九嶷山折返而归。游走一段旅途,载满丰盈的心情,带着好友相聚的欢快之情,留下快乐的音符。
苍梧山是个美丽静谧的地方,据说这里是虞舜安葬的地方,神话传说为这片风景更添了神秘之色,而这里的风景却着实令人着迷,湘水两岸的秀色就像是仙山,浓墨重彩的线条勾勒出美轮美奂的仙境。
峻山、秀水、清风、骄阳……每一首诗都离不开美景,这样的风景总会激发诗人的兴致,李白也曾说过这次游历算是“南穷苍梧”。他将美好的光阴,镌刻在心中,化作美好的回忆,涤荡灵魂,浸润生命。
从苍梧山归来后,两个人又驻足岳阳,畅游了八百里洞庭湖,甚是欢畅。从前都是自己游玩欣赏,现在有了随行的朋友,就会有一种得到至宝有人分享的感觉,一种默契感萦绕在心中,充实而快乐。山水美景也更增色不少。美好的东西总是易逝,不久后的悲剧揉碎了李白的心情。那些美好的故事,只能永远地活在回不去的记忆里,留在等不到的渴盼里。
悲伤,在那美丽的画面上,晕染了一笔哀愁,每每想起,他的眉头都会锁住,心中凛凛一疼。吴指南突然暴病而故,李白为此备受打击,“炎月伏尸,泣尽继之以血。行路闻者,悉皆伤心”。据说守尸期间,李白就在旁边一动不动,等到下葬的时候,他们将吴指南的尸首葬在他们一同游历谈心过的湖边。之后,李白经过江夏前往金陵。
人们都说,时间能冲淡伤痛。然而,悲痛,从李白心中涌出,化在血液里,和他的生命一般,长生。
三年后,李白重游故地想要拜访故友的时候,发现吴的尸骸还没有完全腐烂,他将那些尸骨用清水涤净,然后亲自背着走到鄂城,也就是今日的武汉市武昌,借了钱将好友葬在城东。
光阴辗转三载之后,悲痛依然清晰。这就是李白,侠骨柔情的李白。豪放不羁、不受世俗所困扰,而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寻自由的人,他们是如此地重视感情。不管生命里烙刻的是什么,光阴转动,人生依旧要继续。
古代的诗人大都有辞亲远游的不成文规定,因为那时候的通讯不发达,也许你才华横溢,但是如果不为众人所知,或许就会埋没在为人所不知的地方,一生默默无闻。无人赏识的寂寞和孤独,是天下怀才人的最深的痛。
所以,古人都渴望舞台,不管大小,能展示自己就好。作为一个潇洒的才子,李白同样也选择了辞亲远游这样的方式。李白远游的途中不仅给大家留下了他对文章、政治的看法和理解,还给人留下了他的名声,让人们了解他,了解他的才华。和那些唐朝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其他诗人相比,李白的骨子里的确多了些强悍和大气。
其实理解起来也不难,李白的家族本就在西域居住过一段时间。李白在《侠客行》中讲述了他所欣赏的为人之道,就是不仅要宽厚待人,更要用心去助人:“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足以见得,“存交重义、轻财好施”已经不仅仅是他的人生信条,他早就将其融入血液中。
离开了洞庭湖,李白经过江夏,登上了庐山,庐山的风景仅用“壮观”都难以形容。
庐山上的香炉峰在阳光直射下,紫气蒸腾,烟云缭绕,交相辉映成一幅灵动磅礴的美景。那陡峭迅疾的山峰,那悬崖峭壁上绝美的流畅,让人怀疑那山峰是不是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
一首《望庐山瀑布》成了李白脍炙人口的诗篇之一,也让后世之人都难以忘怀那庐山胜景。不管他们是否到访过庐山,那片风景都成了永恒的记忆。后世之人凭借他的诗句回忆唐朝,追寻那片风景。
走在旅途中的人是幸福的。一路上,李白经奇山,览江河。那样的行情壮志让人不得不生出羡慕之情。
然而庐山瀑布的壮观并不是夸大其词,苏轼在《初入庐山》中也曾说过:“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每一个诗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他们在现实里生活,在精神世界经历真正的人生。或婉转、或豪情、或快意、或潇洒……
李白的精神世界已经得到后人的一致肯定,清新率直,带着些许的童稚。经他的描述,庐山的瀑布真的就如它的大气磅礴一般带着袅袅仙气。他笔下的风景,都是有生命的。
在李白赶赴金陵的途中所作的《望天门山》一诗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远一近、一动一静便表现出山色青黛、落日红火的苍茫壮景。毫不夸张,也毫不做作,却将所见到的景物渲染得淋漓尽致。
一支笔,墨色轻染,就成了一首壮美的诗。而每一首诗,描摹的不仅仅是一片风景,而是他的一段人生。
在金陵(今南京),李白写过一首《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这一生重情重义,关于朋友离别的诗篇真是数不胜数,其真情可见一斑。他的真情如流水,滔滔流水和离别的情绪交错而生,诗里没有离别的凄美与感伤,而是洋溢着酒宴上的浓重气氛。
在苏州的那段时间里,李白所作的乐府诗《乌栖曲》也是带给世人极大的震撼。
评说历史,感慨兴衰,一字一句都是真知灼见。在不久后发生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恋惊艳世人,这对处于万丈红尘巅峰的比翼鸟,不就是活生生的一幕吴越历史的重演吗?
对于风景、政治、人生,李白总有着敏锐的触角。贺知章在长安读过这篇文章后感慨:“此诗可以泣鬼神矣!”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在山川壮美的吴越大地之上,李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也因此得了较有名气的诗名,他却在作诗之余,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用在了饮酒歌舞、结交豪雄上。
繁华盛世里,游宴夜场,琵琶轻弹,一场场盛世笙歌。觥筹交错,靡靡之音绕梁……如此画面总是会给人一种颓靡之感。而李白却在其中尽洒豪情,追寻快意的人生。
李白到达一处州县就会与当地的官员交往,与那些所谓的“落魄公子”交往。他总是仗义疏财,以至于“不逾一年,散金三千余万”。不仅仅是救济钱财,还两肋插刀。在他的诗篇中有过这样的描述:“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这就是《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这种壮举不仅震撼了一方江湖,更是惊动了当地的官吏。仗剑天涯,一直是李白的梦想,当然也是想借结友成就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梦想的花朵,还未及灿烂,就遭受了狠狠的打击。
开元十六年(728年)的秋天,枝头枯黄的叶子,在风中摇曳拉扯着瑟瑟的愁思。一场场秋雨浇熄了浓情火热的夏,也浇灌了人们满心的凉愁。
如同一场完美的剧目,在这愁情和凉意渐浓的秋华里,在这个举目无亲的维扬小城,李白生了一场大病。
那时候的李白已经将钱财挥霍一空,曾经的那些朋友对他趋之若鹜,在他病中却不知所终。所以夜宴欢场里的深情厚谊,在眼前越发缥缈、朦胧,唯有那身体的病痛和心中的凄冷之感,越发清晰。
世态炎凉,人情寡薄。如今,他又读懂了一个人生真味。“黄金散尽交不成”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如是说。他忽然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究竟是哪里错了?
李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病痛中,人的神经会变得敏感。痛会更深,思念也会更加绵长。病中的李白脆弱多思,他开始想念故友。若一切回归旧时,故人仍在左右,自己的处境一定不会是今天的样子。于是他写了第一首抒发对于人生失意的感怀的诗篇,那就是《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
历史就如同碧蓝的天空,无边无际,而人生却太匆匆,如今的李白正像那会稽吴县的一朵浮云一般,是一位漂泊不定的他乡客,随着命运的风雨辗转。干谒没有任何的结果,然而时运不济,却没有任何事能挡得住时光的步履。以前心中壮美的蓝图怕是难以实现了,它就如海市蜃楼一般,只能活在飘远的梦中。
如今疾病缠身,又越拖越重,心事也越来越多了,漂泊的命运和疾病让李白的心染上了浓浓的乡愁。他是如此思念故乡,他想念家乡的一切。
秋风吹入房中,让心头寒意更浓。古松清朗,却只能在梦中苍翠。也请这鸿雁带着书信交给故人,聊表相思之情。
李白这次大病拖了很久才得以治愈。沉浮岁月里,难免经历诸多磨难,而磨难却是天使的翅膀,可以带着人飞向梦想。经过这次磨难,李白意识到,自己这种太过放纵的游侠方式对于自己的政治理想没有任何的好处,他似乎成长了许多。
侠义心肠早已在李白身体里扎根,长在他的灵魂里,并不会轻易改变。所以,对于那些真正推心置腹的朋友,他还是会毫不吝惜的。
就是这样,他归去八百洞庭安葬吴指南。后又义救郭子仪,对于权贵他绝不低头。他的身上一直有着傲骨,宁折不屈。
梦想是雪后那抹阳光,温暖一颗心。梦想如五彩的气泡,美丽又易逝。把梦想装在心中,用行动舞蹈。把握梦想,不让青春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