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王阳明心学的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进取心:立志由心,量力而行

真正的圣人是自己

“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

——王阳明

王阳明十八岁之时,于江西成亲后同夫人回老家途中拜访了娄谅先生。娄先生十分欣赏王阳明,并且告诫他:圣人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达到。这句话王阳明深深记在了心底。它不仅坚定了王阳明成圣的志向,还让他得出了一条成圣的标准: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读书和实践,最终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境界,就会实现成圣的愿望。

自古以来,因圣人指点迷津而成功的故事比比皆是。每个人都期望如王阳明遇到娄谅先生的点拨一样,在迷茫时能够得到圣人指点,在困境中能够遇到他人相助。然而圣人的指点往往并不明朗,仍需要自己去琢磨推敲;他人的帮助更不是无条件的,或是你才华横溢,或是你勤奋好学,即便是看中你天生的敦厚正直,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积累、去创造。

“圣人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达到。”实际上,真正的圣人,并不在于经典、神佛抑或他人,而是自己。在做学问方面,王阳明认为,虽然做学问也需要老师的指点教化,但始终不如自己去探究来得彻底。在为人处世方面,只有自己肯上进,不断完善自我,关键时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有可能闯出一片蓝天。历史上诸多求人不如求己的故事,也说明了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依赖他人的提携和帮助。

一个书生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世音菩萨撑着伞走过,便说:“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观世音菩萨说:“我在雨里,你在屋檐下,而檐下无雨,你无需我度啊。”书生立刻走出屋檐,站在雨中说:“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观世音菩萨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雨,是因为我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你没有伞。所以不是我度你,是伞度你。你要想得度,请找伞去!”说完就走了。

◇如何靠自己◇

一般人都是心向外求,一心只希望靠别人、靠亲友、靠社会、靠国家,自己内心没有一点力量,一旦失去外在的支持就丧失前进的力量,这太脆弱了。所以人还是要靠自己,自己才是最可靠的。但是应该如何靠自己、健全自己呢?

第二天,书生又遇到了难事,便去庙里求菩萨。走进庙里,发现观音菩萨像前也有一个人在跪拜,那个人长得和观世音菩萨一模一样,丝毫不差。书生很惊讶,问他:“你真是观世音菩萨吗?”那个人说:“我就是。”书生又问:“那你为什么还自己拜自己呢?”观音菩萨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啊!”

王阳明曾在回答学生提问时说道:“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狃于旧闻,不求是当?”他认为,相信圣人固然没错,但不如自己反省探究来得真切。如果自己心里都没有搞清楚,又怎么可以因循守旧,而不去自己探究正确的答案呢?做学问如此,处世同样如此。

有人相助固然能够令人一夜成名甚至功成名就,但没有他们的帮助,有志者同样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真正能够帮助自己的,还是自己。此所谓“天助自助者”。

道理虽然浅显,但人们往往不能彻悟。孔子便是少数深谙此理的人之一。在面对士大夫的刁难时,他能够轻松地以此向对方还以颜色。

卫国的王孙贾曾问孔子:“与其向比较尊贵的祭祀场所‘奥’祈祷保佑,不如向并不尊贵但作为五祀之一的‘灶神’祈祷保佑,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此言差矣。如果犯了滔天大罪,向什么神祈祷也没用了。”

王孙贾想要告诉孔子,他与其跟各国诸侯往来,不如来拜访他们这些士大夫,祈求他们在君王面前替他说几句好话!孔子却认为,一个人若真的做了坏事,那他怎样祷告都没有用,任何菩萨都不能保佑他。言下之意就是他不需要那些王孙贵胄帮忙,因为自己没有做错事,君子坦荡荡,无愧于心。

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求人不如求己”的古训则略显乏力。即便如此,也应如王阳明所言:“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个人的成功应从完善自身入手,不断地主动创造条件使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寄希望于他人。即便是上天的眷顾,也只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