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攻篇
【导读】
本篇名为“谋攻”,强调的是以谋胜敌,着重论述了谋划进攻的问题,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上兵伐谋”的原则,以及“必以全争于天下,兵不钝而利可全”的战略指导思想,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思想。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1];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2]。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3];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4],其次伐交[5],其次伐兵[6],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辒[7],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8],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9],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其下攻城。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10],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11],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1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13],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14]。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15]。
【注释】
[1]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以自己的实力为后盾,完整地使敌方降服为上策;而通过战争,攻破敌方城池则稍逊一筹。全,全部、完整。国,春秋时主要指都城,有时也包括外城及周围地区。[2]军、旅、卒、伍:都是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旧说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五百人为旅,百人为卒,五人为伍。不过,春秋以后,各诸侯国军队编制不完全一样。[3]非善之善者也:是不好中最好的。[4]上兵伐谋: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谋略战胜敌人。上兵,上乘的用兵之法。伐谋,以谋略攻敌赢得胜利。伐,进攻、攻打。谋,谋略。[5]伐交:指通过外交途径,分化瓦解敌人的盟友,巩固扩大自己的同盟,使敌人陷入孤立的境地,最后不得不屈服。[6]伐兵:以武力战胜敌人。[7]修橹(fén)辒(wēn):制造大盾和攻城用的四轮大车。修,制作、制造。橹,这里指藤革等材料制的大盾牌。辒,攻城用的四轮大车,是以桃木制成,外蒙生牛皮,可以容纳十余人。[8]距(yīn):指为攻城做准备而堆积的高出城墙的土山。,同“堙”,土山。[9]蚁附之:指士兵像蚂蚁一样爬梯攻城。[10]非战:指不用交战的办法,而用“伐谋”、“伐交”等方法迫使敌人屈服。[11]顿:同“钝”,这里是疲惫、挫折的意思。[12]十则围之: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要四面包围他。[13]敌则能战之:指同敌人兵力相等时,要设法战胜敌人。敌,这里指兵力相当、势均力敌。[14]不若则能避之:指当各方面条件均不如敌人时,要设法避免与敌交战。[15]小敌之坚,大敌之擒:力量弱小的军队,如果一味固守硬拼,就会为强大的敌人所俘虏。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指导法则,使敌国完整地降服为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军完整地降服为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为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完整地降服为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还不算是高明中的高明;不出战就能使敌人屈服的,才是高明中的高明。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来战胜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封锁、孤立敌人,再次是直接出兵击败敌人,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