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2 用读大学的态度读一生,用过一生的方式上大学
这是一本写给00后大学生的枕边书。
高考那一年,我被命运之锤砸中了,获得了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称号——高考状元,既是广东省的语文单科状元,又是一个拥有800万常住人口的地级市的文科状元。据说,当时我是我们学校50年一遇的状元,写有我名字的横幅被喜气洋洋地挂在了学校外的天桥上。顶着这样的光环,我进入了岭南最好的学校中山大学就读。
没想到“高考状元”也会成为我大学生涯的负担。我不敢试错,怕做得不好,怕被别人嘲笑“状元也就这点本事”。学法语的时候,为了不让学得比我好的室友嘲笑,我躲在床上戴着耳机学,结果学了一口哑巴法语;写论文的时候,我想要憋着放个大招,便选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题目”,结果难度太大而难以下手,还不如一开始就选“小题目”的同学写得好。
不过,也因为怕丢脸,我不得不全力以赴。我看了非常多的关于如何读大学的书,知道了人生有无数的可能性。大一的时候,我在院报上发表文章;大三的时候,我到欧洲排名前五的法学院交流一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性的青年峰会。另外,我每年阅读100本书,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实习,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奖,还收到两个提供奖学金的硕士研究生offer(录取通知)。
我最后选择回到家乡工作,虽然工作在机关,但我是所有岗位里和年轻人打交道最多的人。我的微信青年好友超过3000个,我一直和年轻人在一起。我虽然毕业快10年了,却感觉自己从未离开过大学,一直都像17岁刚上大学时那样,满怀着对世界的好奇心。
我发现自己在用读大学的方式读人生这所社会大学。
工作期间,我在职攻读MPA(公共管理硕士),选修了编辑、英语、摄影、演讲、写作、PPT(演示文稿)和公共管理课程,顺利取得学位,还曾到美国公共管理学科排名第一的学校雪城大学访学。
我担任单位刊物的责任编辑,共编辑了18期杂志。我在秋叶大叔的写作训练营担任助教,帮助朋友和社群编辑出版了6本书,还在《中国共青团》杂志上发表过封面文章。
我从一个演讲两分钟都会发抖的人到夺得头马演讲俱乐部(Toastmaster)的比赛冠军,每年都应邀做20场左右的培训,同时担任东莞市委党校的兼职讲师。在精耕业务之余,我还参与了一个国家级展会的策展和执行工作。
2017年,我在武汉参加中国志愿服务讲师培训,与秋叶老师见面。半天时间,我们似乎把半生的遭际都聊过了。我感慨:“读大学的时候,我觉得四年就像一辈子,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毕业以后,我觉得一辈子都应该像读大学一样,保有小步快跑的热情、勇敢试错的勇气和永不熄灭的好奇心。”
秋叶老师说:“我从教20多年,凡能够用对待一生的态度郑重对待大学学业的同学,一般都不会混得太差。能够一直用上大学的态度去拥抱社会的人,可以走得很远。”
他思索了一下,突然问我:“我有一本销量超过20万册的畅销书,这本书是写给大学生的,书名是《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到了这本书需要改版的时候,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执笔?”
我的这位偶像竟然对我说:“我们一起写本书吧!你的经历会对同学们很有启发的!”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我在毕业以后读过这本书,我在读的时候就非常懊恼为什么没有在毕业前读。秋叶老师的PPT图书、Office线上教程,让我在大学和工作中都获益良多,我一直都把他视作我的良师和明灯。
那一年,距离我大学入学刚好10年,正是我决心要摆脱“高考状元”这个标签的时候——我应该因为其他标签被人们认识,而不只是那一场考试。整整10年的记忆翻涌心头,所有吃过的苦、落过的泪、灯下的光,所有风景与远方,所有书卷与论文,全部原地复活。
我很开心地答应和秋叶老师合作,原本想着我有在共青团“青年之声”系统回答大学生问题的经验,还有在中山大学政务学院作为职业导师和那么多同学交流心得的经验,升级这本书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没想到……这一写就是三年,途中经历了不断的推倒重来、无数的自我否定,还和上百名大学生进行过对话。
秋叶老师和我反复讨论这本书要怎么改写。2013年读这本书第一版的同学们,带着笃定或是遗憾早就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我访谈了前几版的忠实读者,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反馈:哪些内容“幸好毕业之前就知道了”,哪些内容“一看就懂一做就忘”,哪些内容“如果我那时知道就好了”。
即将读到这本书的同学是刚刚走上社会舞台的00后,而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我们对之前的版本做了大刀阔斧的修改,从专业选择、知识学习、社会实践、友情爱情、毕业规划和自我管理方面,提炼了60多个最多人问、最绕不开、最有价值的话题。我们还邀请了大学教授、资深编辑、青年作家、高校辅导员、共青团团干、秋叶读书会以及大学生朋友对书稿提出大量宝贵意见,在此特别表示感谢。
我们愿意花时间去打磨这本书,希望你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我们是带着诚意来写的。
希望你喜欢这一场毕业之前的相遇。
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