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44个哲学家的奇闻趣事和毕生思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走出洞穴的囚徒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写下过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来说明哲学与哲学家工作的意义。

一群人世代居住在洞穴之中,犹如囚徒一样被锁住,不能走动、回头和环顾左右,只能直视洞壁的情景。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与人之间有一堵矮墙,墙后有人举着雕像走动,火光将雕像投影在他们面对的洞壁上,形成了变动的影像。由于他们长期看到这些影像,便以为是真实的事物。

但是有一个囚徒挣脱了铁链,回过头第一次看见了火光,就分清影像与雕像,并明白雕像比影像更真实。如果他被人拉出洞外,第一次看到太阳下的真实事物,也会再次眼花缭乱,先看到阴影,再看水中的影像,进而看事物,然后抬头望天,直到见到太阳,才知道太阳是万物的主宰。

柏拉图用洞穴中的囚徒来比喻世人把表象当作真实,把谬误当作真理。哲学家就是那些挣脱束缚走到洞外的囚徒,虽然解放的历程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和痛苦,但毕竟看到了真实的世界,而不是一辈子活在黑暗之中。

然而,解放的囚徒并没有得到一个好的归宿。当他回忆起往事,在庆幸自己的同时,开始怜悯他的同伴。这些囚徒中最有智慧的,也不过是善于捕捉倏忽即逝的影子,善于记住影子的形状,善于推测将出现的影子而已,所以仍然是可怜虫。知道事物真相的人不会再留恋洞穴中的荣誉和奖赏,再也不愿意回到洞中做囚徒。但是为了解救自己还在洞穴之中的同伴,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洞穴。可是,从光明的地方回到黑暗的地方,他已不能适应那里的生活。别人因为他看不清影子而嘲笑他,说他在外面弄坏了眼睛。没有人相信他在洞外看到的东西,他不得不到处和他们争论幻觉与真理、偶像和原型的区别,却因此激起了众怒,大家恨不得把他处死。

在柏拉图看来,知识并不是由他人从外面传授给我们的,不是后天获得的,也不是从灵魂中自发产生的,而是灵魂固有的,或者说是先于天地存在于我们灵魂之中的,但处于潜在状态,宛如梦境一般。我们不可能通过洞壁上的影像认识身后的事物,除非转过身来;我们不可能知道太阳是万物的主宰,除非被拉出洞外。这个比喻反映了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即将世界二重化,划分为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或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黑格尔评价说,这是柏拉图哲学中最内在的实质和最伟大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