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光缆通信:关键技术、系统设计及OA&M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2 第四代海底光缆通信系统技术介绍

在光放大器带宽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扩大传输容量,科学家们从两个方向提高频谱利用率,即每单位频谱(Hz)每秒(s)传输的比特数(bit/s/Hz)。第一个方向是在发送端使用频谱整形技术,尽可能减小光信号的光谱宽度使之接近符号率(见第2.9.2节),这样信道间距也就可以减小到接近符号率。第二个方向是采用每符号携带比QPSK调制更多比特的多阶正交幅度调制(MQAM,M-ary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如8QAM、16QAM、32QAM甚至64QAM(见第2.2.6节)。8QAM每个符号可以携带3比特信息;16QAM每个符号可以携带4比特信息;64QAM每个符号携带6比特信息。一般来说,2m-QAM可以携带 log2 2m个比特信息。如果使用偏振复用(PM),则每个符号携带的比特数将加倍。

为了减小光纤衰减系数、扩大传输距离、减小非线性影响、提高光信噪比,我们可通过增大光纤有效芯径面积来实现(见第2.4.1节)。有人使用大有效芯径面积(150 µm2)光纤和偏振复用(PM)归零码QPSK调制,通过实验研究了相干光40 Gbit/s跨洋距离传输,当传输距离10 000 km时,频谱效率可以达到3.2 bit/s/Hz,实验中没有对光纤的色散进行补偿,最后只用DSP进行色散补偿[46]

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可显著提高受光纤色度色散(CD)、偏振模色散(PDM)和非线性效应影响的单信道DWDM的系统性能(见第2.8节)。

超强前向纠错技术(SFEC)可纠正光纤通信系统传输产生的突发性长串误码和随机单个误码,提高接收机灵敏度,延长无中继传输距离,增加传输容量,降低对系统光路器件的要求。它是提高光纤通信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见第2.3.1节)。

C+L波段EDFA中继器可使增益带宽达到66 nm(见第2.1.2节)。通常,C波段EDFA增益带宽只有20~30 nm。混合使用分布式拉曼放大和EDFA,可进一步扩大增益带宽(见第2.1.5节)。

例如,采用传输光纤受激拉曼散射(SRS)放大,在1 430~1 502 nm波长范围内,采用4种泵浦源对C+L波段EDFA泵浦,在1 536.4~1 610.4 nm波长范围内,信号增益带宽可以达到74 nm,这种系统比C+L波段的EDFA放大中继系统的结构更简单。在这么宽的范围内,系统已实现了DWDM信号7 400 km无电中继传输。该系统使用240个波长,波长间距37.5 GHz,每个波长携带12 Gbit/s的信号。

又比如,2017年5月报道,NEC使用C+L波段EDFA、32QAM调制,在11 000 km海底光缆单根光纤上实现了50.9 Tbit/s的传输容量、6.14 bit/s/Hz频谱效率。

为了扩大系统容量,未来可能采用空分复用(SDM,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如图1-6所示,即采用光子晶体光纤、多模光纤(MMF,Multimode Fibers)或多芯光纤(MCF,Multicore Fibers)。多模光纤可以将互不相同的信息复用到不同的模式上。2011年已有人将两个现行单模光纤系统信号在两个模式光纤中传输,进行了成功演示。7个芯的多芯光纤仍然保持125 µm的光纤直径,该光纤已在越洋距离上进行了演示(ECOC 2014,MO3.3.1),但电功率效率是个严重的问题。7个芯的EDFA也已进行了演示。2017年,有人采用7芯光纤实现了大于100 Tbit/s的容量。最新的记录是采用12芯光纤传输了8 830 km,达到520 Tbit/s的容量(OFC 2017,Th4D.3)。

0

图1-6 未来海底光缆系统可能使用的光纤[67]

图1-7(a)表示不同的复用/调制技术频谱效率(SE,Spectral Efficiency)逐年提高的情况[8],近来,除采用偏振复用外,还在偏振复用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偏振间插技术,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图1-7(b)所示为目前常用的先进调制技术的星座图。单偏振调制方式有通断键控(OOK)、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和正交相移键控(QPSK);双偏振(xy偏振)复用的调制方式有QPSK、16QAM和64QAM。此外,利用没有干扰的频谱重叠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CO-OFDM,Coherent Optical OFDM)技术也可以提高频谱效率。

0

图1-7 频谱效率随先进的复用/调制技术逐年提高[68]

据OFC 2017年报道,单载波400G/500G信号、信道间距50 GHz,DAC以43.125 Gbaud对I/Q调制器驱动,使用G.654光纤拉曼放大,采用PM-64QAM或128QAM调制,传输1 000 km后,频谱效率分别达到8 bit/s/Hz或10 bit/s/Hz[125]

又据OFC 2017年报道,C波段235个WDM系统,使用PM-64QAM调制,以18 Gbaud信号对I/Q调制器驱动,使用注入锁定零差相干检测技术,传输距离160 km,频谱效率9 bit/s/Hz,容量达到42.3 Tbit/s[129]

表1-3给出了第四代海底光缆通信系统采用的各种技术。

表1-3 第四代海底光缆系统技术

0

据报道,在已铺设的横跨大西洋海底光缆6 550 km线路上,有人进行了64×40 Gbit/s WDM系统的现场实验,频谱效率为0.8 bit/s/Hz,对所有测量的信道,FEC余量还有3.3 dB[41]

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每对光纤传输的话路数也在不断扩大。1956年敷设的穿越大西洋的模拟通信电缆系统(TAT-1),通话路数只有48路,第一代海底光缆通信系统(280 Mbit/s)是20 000路;第二代系统(560 Mbit/s)是40 000路;第三代系统,当速率达10 Gbit/s时,通话路数猛增到640 000路。

2009—2010年,100 Gbit/s信道传输系统同时在陆地网络和海底光缆系统开始演示。2013年,信道速率100 Gbit/s传输系统第一次部署商用[97]。100 Gbit/s传输系统采用数字相干技术,发送端偏振复用多电平编码信号,接收端进行相干检测。把光/电转换后的信号进行模/数(A/D)转换,然后多比特信号进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对波形畸变、符号间干扰(ISI)、信号和本振间的偏振失配进行数字补偿。因为采用多电平编码调制、偏振复用和超强前向纠错,符号率可下降到25 GSa/s或12.5 GSa/s,又因为DSP提供电子均衡技术,使系统对色度色散(CD)和偏振模色散(PMD)的容限也提高了。

2013年,有人采用偏振复用QPSK+8QAM调制,信道速率495 Gbit/s的8波长WDM系统,进行了12 000 km的传输演示[85]

最困难的事情是如何实现ADC和DSP的电子集成化,最有可能的技术是CMOS。43 Gbit/s的ADC+DSP器件2006年已能批量提供,同样水平的111 Gbit/s的ADC+DSP器件2010年已经商用,这与对100GE市场批量需求的预测路线图一致。目前,100G系统已成熟商用并已规模部署,一些电信运营商已在进行400G系统实验室测试。

2015年,OIF开展了400G系统的标准化工作,试图规范400G系统制式和光电集成模块标准,为供应商提供设备研制和生产指南。

使用不同的调制和检测技术,当WDM系统每个信道载运100 Gbit/s信号时,可实现不同的传输容量和频谱效率,如表1-4所示。表中使用的技术将在以后有关章节中介绍。

表1-4 每信道100 Gbit/s的WDM系统的传输容量和频谱效率(不同的调制和检测技术)

0

随着光纤传输技术的进步,海底光缆通信技术发展很快。如前所述,近二十年来其商用系统历经三代。第四代海底光缆通信技术也正在发展中,目前,实用系统每根光纤已能支持15 Tbit/s(150×100 Gbit/s)的容量,实验结果已接近香农限制,如图2-38所示。

2016年年底报道,采用信道速率100 Gbit/s的偏振复用/相干检测DWDM系统——亚太直达海底光缆通信系统(APG,Asia Pacific Gateway)已交付使用,该系统连接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全长约10 900 km,传输容量达到54.8 Tbit/s。

2016年12月30日,中国联通宣布,其参与投资建设的亚欧5号海底光缆通信系统(SMW-5)经验收已具备业务开通条件。该系统连接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巴基斯坦、吉布提、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土耳其、意大利、法国等19个国家,骨干段信道传输速率100 Gbit/s、设计容量24 Tbit/s。

预计未来的海底光缆线路有可能采用超低损耗光纤,它比石英光纤最低损耗约低两个数量级。正在研究的超低损耗光纤的种类比较多,目前普遍看好氟化物光纤,但这种光纤工作波长为2~3 µm,从理论上讲,氟化物光纤无中继距离可达数千千米。但与此配套的光源、光放大器和光探测等器件还有待研究开发,目前,前景还不明朗。光子晶体光纤有望实现低损耗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