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督脉为病
《素问·骨空论》云:“督脉生疾,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女子为不孕、癃痔、遗溺、嗌干……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
【笺注】 督脉生病指督脉行于腹部的部分,其气上冲而疼痛,不得大小便,称为冲疝。督脉和任脉、冲脉并起于胞中,所以在女子就不能怀孕,或为小便不利而癃,或痔疮,或遗尿,或咽中干等。督脉有病治督脉,这时可以刺耻骨上的曲骨穴,重则刺脐下的阴交穴。曲骨穴在耻骨上缘,凹曲处,主治虚冷失精,五脏寒弱诸证,以及子宫、精室、膀胱诸病,多取用之。阴交穴为冲、任、肾三经之交会穴,冲脉循足少阴上行,至本穴相平处,由任脉交叉互过,仍循肾脉上行,以至膈下,其上行冲贯之力尚不只膈下而止。女子至乳而乳房发达,男子至口而生髭须。因冲、任、肾俱为阴经,故名阴交。三脉交会,治此三脉发病腹部者,均可取之。脐下营指关元穴,可针,多用灸法。
《素问》曰:“督脉……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笺注】 《素问·骨空论》言督脉总一身之阳而行于背,如果发生病变,属实的会引起脊柱强直反折的症状;属虚的则头脑沉重、摇晃不宁,这种症状是由于挟脊之络脉病变引起的。督脉的别行络脉,名为长强,在治病时,可取此穴。
秦越人《难经》曰:“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笺注】 督脉发病,会脊部强直,甚者会发生昏厥。
王海藏曰:此病宜用羌活、独活、防风、荆芥、细辛、藁本、黄连、大黄、附子、乌头、苍耳之类。
【笺注】 督脉病风寒湿痹之痛,治当辛温发散、活络止痛。方中羌活、独活以发汗、化痰,祛风、搜风、化湿以止痛;荆芥、防风、细辛以发汗、化痰、通络,亦为止痛之品;藁本、苍耳子可达于巅顶,治大寒犯脑,因此二药有内通骨髓之功;附子、乌头行督脉之阳气以疗风寒湿痹,并有通达十二经腧之功;黄连、大黄苦寒,用于大队温阳药之中,有中和之力。李时珍指出:“一冷一热,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而无偏胜之害。”
张仲景《金匮》云:脊强者,五痓之总名。其证卒口噤,背反张而瘈疭。诸药不已,可灸身柱、大椎、陶道穴。又曰:痓家脉,筑筑而弦直上下行。
【笺注】 痓乃痉字之误。《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云:“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此是论述痉病的主症。这里所说的痉病,是风邪引起的督脉、太阳、阳明之痉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督脉与太阳之经主表卫,其脉自巅下项,行脊背正中与两旁。邪在督脉太阳之经,故发热恶寒,而见项背强直。痉属督脉与太阳经之疾,督、太二脉挟口而行于面,故病见面赤目赤、卒口噤、颈部强直拘急的病候。风为阳邪,上行而主动,所以头热足寒、独头动摇,这些病状都是痉病的主要症状。其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必须指出,这种紧弦按之才有感觉,也就是沉紧,它与太阳伤寒的浮紧不同。治疗可灸身柱、大椎、陶道。身柱穴:本穴承神道之气,循督脉而上行,正而且直,故名身柱;主治脑力不足而眩晕,中气不足而喘息,心脑衰减而癫痫,大气下陷而脱肛,督脉气虚而不举;灸之使督脉之气以得充,其脉直行,功同抵柱;督脉之证,均可采用本穴以治之。大椎穴:穴在第七颈椎下,此椎为诸椎之长,为“脊部大腧,在杼骨之端”;背属阳,本穴为阳中之阳,有调益阳气之功。陶道穴:与任脉之璇玑前后相应,璇玑乃北辰之枢,比喻督脉之气直上;本穴缘身柱上巅、下额、循鼻入齿,衔接任脉;主治眩晕,疟疾,时疫,感冒,发热恶寒,四肢无力,百节酸痛,烦满,瘈疭,癫痫等。
王叔和《脉经》曰: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又曰:脉来中央浮,直上下动者,督脉也。动苦腰背膝寒,大人癫,小儿痫,宜灸顶上三壮。
【笺注】 督脉为阳脉之海,分布位置主要在背之中央,对于两旁的经脉起着统率的作用。王冰说:“所以谓督脉者,以其督领经脉之海也。”督脉循行脊柱,上属于脑,其病多属脑脊病变。《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灵枢·经脉》云:“实则脊强,虚则头重。”脑为髓之海,髓海的病证也可以属于督脉。《灵枢·海论》云:“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督脉上即属于脑,下又属于肾。督脉的通路主要是肾与脑的通路。肾藏精,脑主髓,所以对于督脉的辨证与治疗也多从填精补髓入手。它们所表现的脉象“尺寸俱浮,直上直下”、“脉来中央浮,直上下动”都是属于督脉的病变,也可以说成是脑的病变,所以有“大人癫,小儿痫”及“腰背强痛,不得俯仰”的症状。“宜灸顶上三壮”即灸百会穴。百会穴在人头至高处中央,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穴,故说头为诸阳之会。道藏云:“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故其名曰‘百会’”。本穴处人身最上,四围各穴,罗布有序,大有百脉朝宗之义。针灸家治脑神之病,多取此穴,热则针之以泻其热,寒则灸之以温其经。
《素问·风论》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
【笺注】 风府穴为督脉、阳维脉之会穴,循风府穴而上行即是脑户穴,脑户穴亦为督脉与太阳经之会穴,所以风邪侵入风府而上,则为脑痛的脑风证。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所以风邪侵入头中之目系,则形成目痛羞涩而畏惧风寒的目风证。王冰注曰:“自风府而上则脑户也。脑户者,督脉足太阳之会,故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也。足太阳之脉者,起于目内眦……故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也。”
督脉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