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考》笺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冲脉篇

冲 脉

冲为“经脉之海”,又曰“血海”。
【笺注】 《素问·痿论》曰:“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素问·骨空论》曰:“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灵枢·逆顺肥瘦》曰:“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张景岳指出:“肾之大络,并冲脉下行于足,合而盛大,名曰太冲。”冲脉、任脉、督脉均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督脉主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任脉主一身之阴与血,为阴脉之海。冲脉与督脉、任脉汇合容纳十二经脉的气血,故称为十二经之海。五脏之中,肾藏精血,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肺朝百脉既主气亦主布血,凡五脏之血最终都归属于冲脉,故冲脉又主“血海”。
其脉与任脉,皆起于少腹之内胞中。其浮而外者,起于气冲(一名气街,在少腹毛中两旁各二寸,横骨两端,动脉宛宛中,足阳明穴也)。并足阳明、少阴二经之间,循腹上行至横骨(足阳明去腹中行二寸,少阴去腹中行五分,冲脉行于二经之间也。横骨在阴上横骨中,宛如偃月,去腹中行一寸半)。挟脐左右各五分,上行历大赫(横骨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气穴(即胞门,一名子户,大赫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少阴、冲脉之会)、四满(气穴上一寸)、中注(四满上一寸)、肓腧(中注上一寸)、商曲(肓腧上二寸)、石关(商曲上一寸)、阴都(石关上一寸)、通谷(阴都上一寸)、幽门(通谷上一寸,夹巨阙两旁,各五分陷中),至胸中而散。凡二十四穴。
冲脉交会穴图
【笺注】 陈璧琉指出:“冲脉的循经络和任督二脉一样的较为复杂。根据《素问·骨空论》、《灵枢·逆顺肥瘦》、《灵枢·动输》、《灵枢·五音五味》以及《奇经八脉考》的记载,冲脉可分为五条径路,其中二条,循胸腹部上行,另有两条沿大腿内侧下行至足,还有一条则自少腹分出,贯脊行于背部。”这五条径路的具体分布情况,简要地说:①从少腹内部再浅出气街部,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过脐旁,抵达胸中后,弥漫散布;②自胸中分布后,向上行到达鼻之内窍“颃颡”部;③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经过胫骨内廉到内踝的后面入足下;④从胫骨内廉斜入足踝,到足跗上,循于足大趾;⑤从少腹分出向内贯脊,行于背。
《灵枢经》曰:冲、任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澹渗皮肤,生毫毛。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月下数脱血,任冲并伤,脉不荣其口唇,故髭须不生。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任,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荣,故须亦不生。天宦不脱于血,而任冲不盛,宗筋不强,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亦不生。
【笺注】 《灵枢·五音五味》的意思是,妇人有月经,按月而下,由于多次流血,形成气有余血不足,冲任之脉不能上荣口唇,所以不生胡须。宦官受了阉割,割去了阴茎睾丸,冲任伤,血散泻出后,不能正常运行,血海不足,血不上荣于口唇,所以也不生胡须。
《素问·水热穴论》曰:“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
王启玄曰:“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一云冲脉起于气冲,冲直而通,故谓之冲。
【笺注】 《素问·水热穴论》曰:“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意思是在足踝上左右各一行,每行六穴,是肾脉之下行而到涌泉穴的路线,名叫太冲。杨玄操指出:“冲者,通也,言此脉下至于足,上至于头,能受十二经之气血,故曰冲焉。”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
王启玄曰:“心脏在南,故前曰广明;冲脉在北,故后曰太冲。足少阴肾脉与冲脉合而盛大,故曰太冲。两脉相合为表里也。”冲脉在脾之下,故曰其冲在下,名曰太阴。
【笺注】 圣人面南而立,胸前为阳,名为广明,背后为阴,名为太冲。太冲脉发起的地方就是肾经。少阴肾经之上,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经脉的下端,发起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其上端又结于目,因为太阳起于阴地,出而为阳,所以又称为阴中之阳。以人身的上下而言,阳在上,半身前为广明,广明的下面,就是足太阴脾的部分。
《灵枢经》曰:“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斜入腘中,伏行骨骭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并于少阴,渗三阴(斜入踝),伏行出属跗属,下循跗上,入大指之间,渗诸络而温(足胫)肌肉。故(其脉常动),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
【笺注】 黄帝说:少阴之脉独下行,是何原因?岐伯说:不是的,这不是足少阴肾经,而是冲脉,合少阴经向下行的旁支。冲脉是五脏六腑十二经精血之海,五脏六腑都从它接受精血。冲脉向上出于颃颡,经三阳经渗灌精血,其下行的脉,流注于足少阴肾经的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侧入于腘中,伏行在胫骨的深部,下注内踝的后面。从这里分出的支脉向下行的并于少阴之经,渗入于肝、脾、肾三经,向前行的,从内踝向前伏行出于跗上,循跗入大趾间。渗入络脉,以温养肌肉。所以少阴别络因有邪气而郁结时,跗上的经脉便不搏动,脉不动就厥逆足冷了。
王海藏曰:手少阳三焦相火为一腑,右肾命门为相火,心包主亦名相火,其脉同诊。肾为生气之门,出而治脐下,分三歧,上冲夹脐过天枢,上至膻中两乳间,元气所系焉。又足三焦太阳之别,并足太阳正路入络膀胱,约下焦。三焦者,从头至心、心至脐、脐至足,为上中下三焦,其实真元一气也。故曰有脏无腑。
【笺注】 王海藏,号好古,元代医家。手少阳三焦、右肾命门、心包主均为相火。云:“命门之火游行于五脏之间,主持于内也;手三焦,主持上也,足三焦主持下也,上、中、下三焦,通为一气,卫于身也。为外护既已,头至心、心至脐、脐至足为状也,呼为三焦”。
脉诀云:“三焦无状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应。”一云:其腑在气街中。上焦在胃上口,治在膻中。中焦在胃管,治在脐旁。下焦在脐下膀胱上口,治在脐。《经》曰:原气者,三焦之别使也。肾间动气者,真元一气,分为三路,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
李时珍曰:三焦即命门之用。与冲、任、督相通者,故附着于此。
【笺注】 三焦没有形状而有其名,手三焦主持于上,贯膈而布于胸中,其府在气街,这里是指三焦之气所聚集的地方。气街亦作气冲,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难经·三十一难》:“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道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原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之气,包括元阳、元阴,统称为元气。张景岳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