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阳跷脉
阳跷者,足太阳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出于外踝下足太阳申脉穴(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际)。当踝后绕跟,以仆参为本(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上外踝上三寸,以附阳为郄(在外踝上三寸,足太阳之穴也)。直上循股外廉,循胁后,胛上会手太阳、阳维于臑腧(在肩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上行肩膊外廉,会手阳明于巨骨(在肩尖端上行两叉骨罅间陷中),会手阳明少阳于肩髃(在膊骨头,肩端上,两骨罅陷宛宛中。举臂取之有空)。上人迎夹口吻,会手足阳明、任脉于地仓(夹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有微脉动处)。同足阳明上而行巨窌(夹鼻孔旁八分,直瞳子,平水沟),复会任脉于承泣(在目下七分,直瞳子陷中)。至目内眦,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五脉会于睛明穴(见阴跷下)。从睛明上行入发际,下耳后,入风池而终(风池在耳后,夹玉枕骨下发际陷中)。凡二十二穴。
【笺注】 阳跷脉的走向,根据《难经》和《奇经八脉考》的记载,具体有两条路径:①阳跷脉的循行路线,起于外踝下足太阳经的申脉穴,当踝后绕跟,以仆参为本,上外踝上三寸,以附阳为郄,直上循股外廉,循胁后,胛上会手太阳、阳维于臑俞,上行肩膊外廉,会手阳明于巨骨、肩髃,上人迎夹口吻,会手足阳明、任脉于地仓,同足阳明上而行巨髎,复会任脉与承泣,至目内眦,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共五脉会于睛明穴;②从睛明上行,入发际,下耳后,入风池而终。
阳跷脉交会穴图
《难经》曰: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合一丈五尺。
【笺注】 见《难经·二十三难》。原出《灵枢·脉度》:“跷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所说是以阳跷为代表。
《甲乙经》曰:跷脉有阴阳,何者当其数?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
【笺注】 引《甲乙经》文,出《灵枢·脉度》。杨上善《太素》注:“男子以阳跷为经,以阴跷为络;女子以阴跷为经,以阳跷为络也。”又,张隐庵注:“阴跷之脉从足上行,应地气之上升,故女子数其阴;阳跷属目内眦,合阳跷而上行,是阳跷受阴跷之气,复从发际而下行至足,应天气之下降,故男子数其阳。”
气之在身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营其脏,而阳脉营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笺注】 “气之在身也”《灵枢·脉度》原作“气之不得无行也。”下文与《灵枢·脉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