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情绪没有对与错,认出情绪后面那个需要爱的孩子(1)
1.走进孩子未知的情绪世界
一提到“情绪”,多数人会以为这是成年人的专属。我听过很多人不停地抱怨,说家里的孩子脾气大、爱哭、害羞、大喊大叫……但很多父母只会将孩子的这些表现归结为胡闹、不听话,而不会考虑孩子的情绪因素。
“小孩子哪有什么情绪?”
“都是大人惯的,打一顿就好了。”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孩子还小,根本没有情绪,甚至拒绝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这都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儿童教育学最新研究指出:情绪管理是幼儿情商的核心能力,它主要包括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四种能力。如果孩子在6岁之前经常出现负面情绪,如急躁、易怒、悲观、孤独、焦虑等,并持续不断,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今后的品格发展,损害他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甚至对他的一生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
在我带的班级里,有一个名叫小袁的男孩。他总是带着一副蓝色的圆形框架眼镜,看上去很像《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里饰演哈利的那个小演员。小袁在班里人缘很好,每天都乐呵呵的,像个无忧无虑的开心果。
然而,小袁的世界并不总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充满阳光。在班上,还有一个叫笑笑的孩子,他总是和小袁发生冲突。
有一次,科学课老师无意中看到笑笑和小袁在操场上打闹,笑笑追到小袁后还骑到他身上。科学课老师赶紧追上去厉声呵斥了笑笑,还让他向小袁赔礼道歉。这让笑笑觉得小袁可恶极了,整天装出一副笑嘻嘻的面孔,却在背地里害他,便决定报复小袁。
笑笑知道小袁有一个非常喜欢的奥特曼水壶,他每天都带着它上学。有一天,突然下起了雨。原本安排好的体育课取消了,孩子们都趴在窗台上,期待着雨停,这样就可以去操场玩了。这个时候,笑笑趁人不注意,偷偷拿走了小袁放在桌斗里的水壶,然后来到操场上,找了一个有积水的地方,把水壶里的水倒掉,又灌上了雨水,他觉得这次一定可以让小袁吃点苦头。
不过,他在做这些的时候,正好被一个同学看到了。
不一会儿,笑笑拿着装满“水”的水壶回到了班里。这个时候,小袁正在找自己的水壶,笑笑看到后赶紧说:“自己的水壶都看不好,给!”小袁表示感谢,刚要打开水壶喝水,那名知情的同学赶紧大声嚷道:“不能喝,太脏!”
小袁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吓了一跳,打开壶盖一倒,污浊的“水”就从水壶里流了出来。“这是什么水呀!”很快围拢过来的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几乎同时把头转向了笑笑,还有的同学大声喊着:“我们去告诉老师!”场面陷入了混乱之中。
笑笑用恶作剧来表达他的不满,本质上是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例如开心、发怒、生气、恐惧,等等,这些都是情绪的外在表现。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控制或者有效地管理情绪,不让情绪表露。但是,孩子是率真的,他们从来不会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一旦产生情绪波动,就会真实地表现出来。
这种“喜怒都形于色”的天然反应,会让孩子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但也可以成为他们探索自身的秘密通道。一个会管理情绪的孩子,会做情绪的主人。他不是不能生气,恰恰相反,只有当孩子亲身经历过各种情绪体验,才能对各种情绪熟练地做出反应,掌握控制和发泄情绪的正确方式。
我一直认为,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很多像笑笑一样存在情绪管理问题的孩子,其实只是不能像成人那样辨别、调整自身的负面情绪。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在教育中缺失了有关情绪管理的重要环节。
以笑笑为例,他的爸爸妈妈在他不到两岁的时候就离异了。妈妈后来去了国外,爸爸再婚,笑笑基本上是在姑姑家里长大的。因为笑笑家庭的状况,姑姑总觉得孩子命苦,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所以对他比较溺爱。即使笑笑做了错事,姑姑也不会批评教育,才养成了他嚣张跋扈的性格。
同样是面对愤怒的情绪,小袁又是怎么做的呢?
事情发生之后,小袁没有发火,也没有哭闹。他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乐呵呵地说:“笑笑肯定是觉得‘春雨贵如油’,所以才送了这个昂贵的礼物给我,真是太有创意了。”
听了小袁的话,同学们先是愣了愣,然后也跟着小袁一起笑了起来。而笑笑呢,本来以为自己的恶行暴露,少不了挨老师的批评惩戒,小手都握成了拳头,可是听小袁这么一说,反而羞愧得红了脸,低下了头。看到这一场景,全班同学都惊讶极了,因为笑笑似乎永远是耀武扬威的样子,从来没有这样不好意思过。
与笑笑相比,小袁的情商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幽默中,更突出表现在他对自己的情绪管理上。
面对同学的无礼行为,小袁没有采取哭闹、喊叫等宣泄情绪的方式,更没有采取报复的念头。因为拥有管理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所以小袁在遇到问题时,会先让自己冷静,并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另外,小袁在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还能想出办法,建设性地帮助笑笑和同学们处理情绪——因为看到雨,联系到了春雨,又由春雨想到了它的可贵。小袁通过自己的幽默,轻松化解了笑笑的打击报复行为可能引发的冲突。他不仅自己原谅了笑笑,还帮助所有的人把恐惧、厌恶、生气、悲观转化为了快乐、宽容、友善。
小袁小小年纪即使在遇到恶意和挫折时也可以管住自己,不恶语相向、不失控,十分难能可贵。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往往能和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一个团队中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
事后,我将小袁和笑笑都叫到了办公室。在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之后,笑笑低着头对小袁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要欺负你。是因为上次只有我一个人被罚站,我心里很生气,才做了这样的事情,希望你能原谅我。”
小袁大方地握住了笑笑的手,我也趁机鼓励笑笑说:“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你被误会之后会生气,这是很正常的,我会把事情的真相告诉科学课老师,这件事是他太武断了。但是,你用这种报复的方式发泄情绪是不对的。以后如果再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试着先沟通,或者跟老师说,我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好吗?”
笑笑点了点头,两个孩子终于冰释前嫌。这件事以后,笑笑和小袁还成了很好的朋友,在小袁的带领和影响下,笑笑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能够和同学们和平共处了。
其实,孩子的情绪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恐怖。在很多情况下,情绪就是一系列感觉的总称,例如悲伤、生气、害怕、高兴、兴奋、自豪、难过、失望、沮丧等,情绪是大脑自我调节的方式之一,是孩子在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
为人母,为人父,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于身负重任的我们来说,只有先理解、重视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找到情绪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做出正确的引导,这是让孩子建立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2.那些成为“情绪垃圾桶”的孩子,并不是真的高情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会察言观色的专家,即使在他们不会说话的时候,也能敏锐地捕捉到大人情绪的细微变化。
相反,我们大人却在漫长的时间里丧失了这种技能,甚至忽视了对孩子情绪的体察。我曾经不止一次看到过这样的场景:父母在压力状态下,气急败坏地向孩子撒气:“你怎么这么笨啊,教了几遍都不会!”“我上班这么辛苦,你怎么老给我惹事!”“我数十下,你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
虽然我心中明白,他们是爱孩子的,只是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是孩子不懂。在孩子眼里,只看到了平时温柔的爸妈突然间变得歇斯底里,劈头盖脸地数落自己的不是。这种反差,不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增加他们的不安全感,甚至让他们感到恐惧。
朋友小米是个单亲妈妈,她的儿子阳阳今年上五年级,特别懂事听话。阳阳不仅在学习上从来不让妈妈操心,还是一个情商超高的“小暖男”。在我的印象中,阳阳从来不会像别的小孩那样哭闹,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
为此,小米经常半开玩笑半炫耀地说,在家里,她和儿子的角色是反过来的,儿子反而比她成熟稳重得多。
有一次,小米心情不好,让我过去陪她,我们一起做了晚饭。然而,不知是不是有客人的缘故,阳阳在饭桌上一直非常拘谨,没吃几口饭。小米一点也没注意到,只是一个劲儿地问孩子:“今天上课举手了吗?”“今天中午学校的伙食好吗?”“今天你们测验了吗?”“今天课间你喝水了吗?”
没得到阳阳的回应,问了几句之后,小米明显有些不耐烦,从心底升起一阵怒气,放下筷子质问道:“我说的你听到了吗?”阳阳没有抬头,只是从嘴里发出了一个“嗯”字。
妈妈对这样的回答显然不满意,这更加激发了她的怒气,转而指着桌子上的菜说:“我今天这么累,怕你营养不良,还给你做了爱吃的菜,你就吃了一口,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
阳阳听到这样的话,赶紧夹上几筷子蔬菜,快速放进嘴里。看得出来,他在竭力避免妈妈发火,平静的情绪也开始变得紧张,只想赶紧吃完饭,离开饭桌。
遗憾的是,小米并没有感受到阳阳情绪的变化,还在继续宣泄着自己的情绪:“你这是吃饭吗?你做给谁看呢?要吃就吃,不吃就别吃,浪费什么粮食!”阳阳不敢像刚才那样快速地进食了,而是放慢了速度,唯恐自己的大口吸气都会被妈妈加上一条新的罪责。
此刻的阳阳并不知道妈妈的怒火究竟因何而起,他更不知道妈妈只是在宣泄自己的压力,跟他怎么做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与此同时,小米的情绪还在逐步升级,她继续朝阳阳怒吼道:“大人累了一天了,辛辛苦苦地给你做饭,你还挑食,能营养好吗?和你说话,一句话不吭,我还是你妈妈吗?你和你爸真是一个样!”
这句话犹如一道惊雷,但阳阳的耳朵似乎失去了敏感度,看着孩子双唇紧闭,一声不吭地低着头,我伸手拉住了情绪激动的小米,制止她继续说下去。
如果没有孩子在场,我可以毫无顾忌地和小米一起大骂她的前夫“渣男”,听她说生活的不易,让她好好发泄一下。但是,孩子是无辜的,他不但没有能力处理这些大人的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因此背上沉重的包袱。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霍勒博士曾经说过,在婴儿出生时,就已经有一套情绪机制的基础了,但是婴儿并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需要依靠抚养者(多数情况下是母亲)去教导他们如何管理这些情绪。
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自我”的感知,至少在生命最初的六个月,婴儿感觉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他们不能准确地感觉到自己和母亲的界限,所以母亲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在这种安全依恋关系中,母亲会从情绪上顺应孩子,当婴儿哭泣的时候,母亲几乎不会去思考“应该怎么做”,她只是感觉到一种无意识的、想要去安抚自己的孩子的冲动,直觉会告诉她,孩子饿了、尿尿了,或者困了……母亲和自己孩子的沟通,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肢体、表情、声音等进行的,这种沟通不仅发生在婴儿和母亲的思想中,也发生在两者的身体上。
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都夸阳阳懂事,但只有我知道他懂事的原因。
对他来说,在妈妈离婚后的十一年中,妈妈的情绪永远是多变的。即使她开心的时候,也会随时出现一片乌云,如果阳阳不慎正好撞在了乌云下边,他就会成为妈妈情绪的宣泄口。
然而,阳阳毕竟还是个孩子,对于成人世界里那些稀奇古怪的情绪来源并不理解。妈妈坐公交车被人踩了、妈妈的评级又失利了等,这些和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的事情,最后都能让他跟自己作业不工整、做错了题、上课发言太少等学习上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最后,他无缘无故地担负起了引发妈妈坏情绪的罪责。
也正是如此,阳阳在面对妈妈的时候,永远都是小心翼翼的,唯恐撞到了妈妈的坏情绪;也正是如此,他害怕和妈妈交流,不敢亲近妈妈。
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阳阳采取了沉默的方式,并最终形成了他强大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但是,这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和残忍啊。
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中,60%是情绪,40%是内容。作为父母,如果不能在孩子面前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好的内容也会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