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莫扎特传 Amadeus,1984
幸福的人会因他人的幸福而感到快乐。不幸的人则会被嫉妒心所毒害。戈尔·维达尔(Gore Vidal)和大卫·梅瑞克(David Merrick)都证实过这样的观点,“我自己取得成功还不够。别人必须得失败。”与其说米洛斯·福尔曼(Milos Forman)的《莫扎特传》讲述了莫扎特的天才,不如说它更关乎竞争者萨里埃利的嫉妒心。他受到的诅咒是只具备三流作曲家的天分,却拥有一流音乐鉴赏者的耳朵,所以他深知自己有多么平庸,而莫扎特是多么超凡。
片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幕出现在莫扎特临终的床前,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仅仅只有三十五岁,让萨里埃利为他的杰作《安魂曲》的最后几页记谱,后者坐在床脚,拿着鹅毛笔和手写稿,缓慢而吃力地记下莫扎特高烧状态下谱出的音符。这个场景之所以动人,并非因为莫扎特已然快要离世,而是因为萨里埃利,他毕生的竞争者,正在努力记录下这个垂死之人的又一部杰作,而这部杰作的光芒将映衬出萨里埃利的作品有多么不堪。尽管萨里埃利嫉恨莫扎特,但他对音乐的热爱还是更深,没有这部完美得让他眼红的作品,他无法活下去。的确,萨里埃利想过把这部作品据为己有——但对于像他这样的人而言,这只是另一个死胡同。(现实中的萨里埃利是一位不错的作曲家,而且在莫扎特临终时并不在场,但电影有意作相反的处理。)
《莫扎特传》横扫了奥斯卡金像奖,并且取得了相当广泛的成功。如果你了解到百分之九十八的美国观众没有收听过古典音乐频道,才会意识到莫扎特成为当时最畅销的音乐是多么惊人,其受众可不仅仅是受脱口秀专家所说“他的音乐会提高胎儿智力”蛊惑的女性。我想,这部电影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它没有把莫扎特塑造成一个伟大得令人产生压迫感的完美形象,而是塑造成一个傻乎乎的嬉皮士的原型,他喜欢开怀大笑,沉迷于酒精,还有一个喜欢在地上爬着追逐他的丰腴老婆。
这并不是有意将莫扎特粗俗化,而是想要戏剧化地表现出真正的天才很少费尽思量去创作,因为作品会轻易找上门来。伟大的作家(纳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沃德豪斯[Pelham Grenville Wodehouse])让写作如同玩耍。准伟大作家(曼[Thomas Mann]、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让写作像艰难的胜利。这在每个领域都是真理,试着比较莎士比亚和萧伯纳,乔丹和巴克利(Charles Barkley),毕加索和罗斯科(Mark Rothko),肯尼迪和尼克松。萨里埃利绞尽脑汁、长吁短叹才发出可怜的几声叮当响。莫扎特却创作得如此愉快,令萨里埃利抱怨道,他看起来就像是“在听写上帝的旨意”。
《莫扎特传》是由独立制片人索尔·扎恩兹(Saul Zaentz,《飞越疯人院》、《布拉格之恋》[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1988]、《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1996])制作的,他买下彼得·谢弗(Peter Shaffer)的剧本,并委托剧作家和导演米洛斯·福尔曼合作改编。扎恩兹的模式,如你所见,是选取那些看起来无法被改编成电影的文学著作——非常野心勃勃、非常专业化的——然后把它们拍成电影。捷克导演福尔曼拒绝了俄罗斯人的邀请,来到美国工作,但并不只在好莱坞拍片,他导演了《飞越疯人院》、《越战毛发》(Hair,1979)、《爵士年代》(Ragtime,1981)。他在捷克斯洛伐克时期还拍摄了影片《消防员舞会》,这部影片和《飞越疯人院》在本书中都有介绍。
该片重要的前身作品是《越战毛发》。他将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视作嬉皮士的精神兄弟,漠视规矩、醉生梦死。在一部人人都戴着假发的电影中,莫扎特的假发(据我个人的观影印象)和其他人的都不一样。它有那么一丝朋克的味道,透着些许不易察觉的粉红色。从莫扎特在维也纳的居所也可看出几分,特别是临近结尾处,它让你想起今天的一些富裕摇滚乐手的公寓:房租高得惊人,家里的布置简洁而随意,作品手稿散落得到处都是,家务被抛在脑后,空瓶子扔在角落里,床才是整个生活的中心。
“花的孩子”(the flower child)嬉皮士莫扎特试图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但拜三位比他年长的男人所赐,他没能成功。他的父亲利奥波德(Leopold,罗伊·多特里斯[Roy Dotrice]饰)曾带领这个音乐神童震惊了欧洲宫廷,但现在却站在一边,他对莫扎特成年后杂乱无章的生活十分不满。他的主顾,皇帝约瑟夫二世(Emperor JosephⅡ,杰弗瑞·琼斯[Jeffrey Jones]饰)制定了严格的规则(不许在歌剧中出现芭蕾!),但却无法严格执行,因为,上帝保佑,他喜欢那些他禁止的东西。然后就是萨里埃利(F.默里·亚伯拉罕[F.Murray Abraham]饰),表面上装作是莫扎特的朋友,暗地里却从中作梗,恶意删改他的作品,阻挠各种委托约见。讽刺的是(至少对于萨里埃利而言),萨里埃利备受尊重和推崇,而莫扎特却籍籍无名,没有人知道他有多优秀,除了萨里埃利。即使是对莫扎特颇为迁就的皇帝,也只是被他的粗俗无礼逗乐了,如同对他的艺术。莫扎特在约瑟夫二世宫廷中的角色像一个傻瓜,把真言尽藏在嬉笑之中。面对权力进行抗争的时候,莫扎特的同盟是他的妻子,康斯坦泽(Constanze,伊丽莎白·贝里奇[Elizabeth Berridge]饰),孩子气十足,总是喜欢赖床,会把莫扎特唤做“沃尔菲”,但她很有经济头脑,并且对背叛有着敏锐的洞见。
这部电影是以倒叙的方式由晚年的萨里埃利进行叙述的。此时他被关在精神病院中,对一个年轻的牧师吐露了心声;他认为也许是自己害死了莫扎特。事实上更可能是莫扎特本人造成的,也许因为致命的肺结核和肝硬化,但萨里埃利似乎扼杀了莫扎特的艺术,他为此感到懊悔。这些都在莫扎特临终前的一幕中有所表现:这个不愿总当手下败将的老对手,他可以撒谎和背叛,但却无法否认这个年轻音乐家的天才。
影片是在福尔曼的故乡布拉格拍摄的,这是欧洲少数自十八世纪以来整体格局几乎没有变化的城市之一。这部影片是一出关于宫殿、华服、假发、宴会、首演之夜、香槟和累累债务的盛宴。莫扎特从未拥有过足够的金钱,以及足够的重视;萨里埃利却很富有,但当人们听他演奏自己作品而暗中偷笑时,再看看他的脸,你会发现金钱真是微不足道的慰籍。
“导演剪辑版”的出现是DVD时代的双刃剑。很多电影似乎都寄希望于在光盘中发布另一个版本。福尔曼说他的《莫扎特传》新版本片长一百八十八分钟,比1984年的版本长出三十分钟,那其实是最原始的剪辑版本:由于担心莫扎特的历史传记片票房表现不佳,福尔曼和扎恩兹出于实际考虑删减了半个小时。
电影中增加的主要场景更充分地解释了为何康斯坦泽对萨里埃利如此轻蔑。萨里埃利,宫廷御用作曲家,对莫扎特年轻的妻子说,他将会把一个收益颇丰的委托交给莫扎特——如果她答应萨里埃利的要求。由于片中几乎没有迹象表明萨里埃利对女人感兴趣(或对于任何其他事情,除了莫扎特以外),这个要求的动机似乎并不出自对异性的欲望,而是为了羞辱莫扎特。康斯坦泽急切地希望帮助她的沃尔菲,于是如约出现在了萨里埃利的公寓,并且不假思索地对他宽衣解带。
对一部高姿态的电影而言,最出彩的一些时刻是很精妙的。请注意杰弗瑞·琼斯扮演的皇帝,在保持严肃姿态的职责和被莫扎特的冒失逗乐之间努力平衡着。看着琼斯的表情,仿佛他意识到自己禁止芭蕾出现在歌剧中是个错误。而亚伯拉罕的面容似乎交织着嫉妒、仇恨和愤怒,他那张不幸的脸上挂着怎样的笑容啊!莫扎特临终时,他做着最后的记谱,再看看他的脸吧。他知道那作品有多么棒。他也明白那个时刻他对一件事物的热爱胜过爱自己,而那正是莫扎特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