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文学名作欣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首气壮河山的绝笔诗
析陆游《示儿》

钱仲联

作者介绍

钱仲联(1908—2003),原名萼孙,号梦苕,江苏常熟人。1926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曾任大夏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等。

推荐词

陆游的《示儿》是古诗中流传时间长、地域广的著名诗篇之一。这首作于作者八十六岁逝世之日的诗篇,念念不忘的仍是“但悲不见九州同”,抱有希望的仍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因而感人至深至切。相信它会永久流传下去。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七绝,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歌中最广为传诵的一篇。诗是南宋嘉定二年己巳冬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去世的那天,作于他的故乡山阴家中。关于陆游的卒年,有两种说法。一是嘉定三年(1210)说,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陆于“嘉定庚午,年八十六而终”。清钱大昕《陆放翁先生年谱》和《十驾斋养新录》就据以断定陆游卒于嘉定三年。一说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宋张淏《宝庆会稽续志》《宋史·陆游传》和《山阴陆氏族谱》所载相同。《族谱》并写明是这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卒。按:嘉定二年十二月小,二十九日己丑,已是除夕。陆游的诗弟子苏泂《冷然斋集·金陵杂兴》云:“三山掺别是前年,除夜还家翁已仙。”这是第一手材料,可以证明陆游确是卒于除夕,《族谱》所载不误。

至于陆游的儿子,一共有七个:子虞、子龙、子修、子坦、子约、子布、子遹。陆游死时,子约已前卒。

以上弄清了《示儿》诗写作的年代,现在来解剖这诗的本身。开头说“死去元知万事空”,是退一步着笔,既然要“死去”了,当然万事皆空,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素性豁达的陆游更不例外,所以说是“元知万事空”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国事家事,国事又包括当时政局,如伪学党之争之类,家事也有重要的和琐屑的,例如他与原配夫人唐氏被迫离异的终身恨事。然而到临死前的一刹那,这一切也不得不都归之于“万事空”了。只有祖国未能统一的大事,才是到死关心而不能“空”的。这样写是要逼出下面一句。“但”字一转,真有千钧笔力,“但悲”则把悲愤凝聚于一点,分外有力。“不见”,显得诗人为了九州尚未统一而不甘瞑目。第三句从第二句转过来,表示自己虽死而“北定中原”的信念未尝动摇。末句从“家祭”着眼,紧扣“死去”。“无忘告乃翁”,一方面顶第二句的“不见”,一方面是对子孙后代的激励和教育。自己虽“不见”,而子孙应“无忘”这件大事,“告乃翁”则乃翁虽不见而犹见了。

这首气壮河山的绝笔诗,集中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精神、恢复中原的大志,表达了诗人对正义事业必将胜利的信心。陆游平素服膺的抗金将帅宗泽,因受主和派的排挤,忧愤而死。临死前,还部署手下的将领北伐,大呼“过河”三次而卒。陆游曾在《感秋》诗中非常沉痛地悼念这位英雄,说“疾危尚念起击贼,大呼过河身已僵”。所以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里评论《示儿》诗说,“有三跃过河之态”。毫无疑问,这首诗寄托着诗人在跳动最后的脉搏前无穷的希望。果然,在这首诗写作后的三十四年,宋和蒙古会师灭金。陆游诗风的继承者刘克庄《端嘉杂诗》说:“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这是万分高兴的慰灵辞。可是,到陆游死后六十五年(1276),元师侵入宋行在所临安,谢太后与恭帝降元,又后三年(1279)元兵击败宋军于厓山,宋亡。陆游的希望又破灭了。宋爱国遗民林景熙《书陆放翁诗卷后》便说:“青山一发愁濛濛,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这和刘克庄诗反映了相反的情绪。陆游的子孙到底是怎样“告乃翁”的呢?他们以爱国的行动来告慰陆游:据《族谱》载,陆游之孙有元廷,闻厓山之变,忧愤而卒;曾孙有传义,闻厓山之变,忧愤数日,不食而卒;玄孙有天骐,于厓山蹈海殉国;有天骥,宋亡后杜门不仕;末孙有世和、世荣,拒绝元朝征辟。陆游爱国的诗教,可说是源远而流长了。对后代广泛的教育意义,更不待说。

我们赏鉴这首名篇,最重要的是要从中受到爱国的教育,尽管古今的时代不同,爱国的含义也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