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跨文化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从18世纪在欧洲率先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我们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将它区分为三个阶段: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思辨的艺术哲学时期,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是实证的艺术哲学时期,从20世纪中期以来是分析的艺术哲学时期。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区分并不是严格的。不仅三个时期之间存在交叉重叠,而且三种方法也并非完全相互排斥。在20世纪的批判理论中,思辨方法的威力不减当年。在结构主义、符号学和认知理论中,实证的方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思辨、实证与分析并行不悖的现象,在当代艺术哲学中已经成为常态。不过,关于艺术的宏大叙事似乎一去不复返了。没有人再致力于建构一套哲学体系,来解决所有与艺术有关的问题。艺术哲学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和多样,然而,如何在开放和多样性中维持自己的身份,成了艺术哲学家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但是,我更关注的不是艺术哲学的身份,而是伴随艺术哲学的开放,中国艺术理论如何介入当代艺术哲学的问题研究之中。在黑格尔式的封闭的艺术哲学体系中,其他文化中的艺术思想因为很难介入其中而不能得到承认。在开放的艺术哲学中,这种作茧自缚式的体系限制得到了解除。围绕具体问题的研究,来自不同文化的艺术理论都可以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某些在西方美学中无法得到解决的难题,如果从其他文化的美学来看,就有可能迎刃而解。比如,20世纪后半期困扰美学家们的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地位问题,在一分为二的西方形而上学框架中无法得到解决,如果采用一分为三的中国形而上学框架,要确定它的本体论地位就不太困难。艺术既不是属于精神的“道”,也不是属于物质的“器”,而是属于精神和物质之间的“象”。由此,通过对于当代问题的介入,中国传统美学或艺术理论就可以获得新生,进入当代国际话语,为当代艺术哲学做出贡献,并暗中瓦解西方艺术哲学的统治地位。
围绕当代问题的解决,不仅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可以做出贡献,印度美学、埃及美学乃至源于其他任何文化传统的美学思想都可以参与其中。由此,占统治地位的西方美学,将被一种更加民主和多元的跨文化美学所取代。这种跨文化美学研究在近来的自然美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我们期待在有关艺术的哲学研究中,这种跨文化的视野将能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1] Nelson Goodman, “The Way the World Is,” Review of Metaphysics, No.14 (1960).
[2]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337页。
[3]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50页。
[4] 关于谢林哲学体系的说明,参见梁志学、石泉《谢林哲学思想演变简评》,载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该文为该书的译者序言。
[5]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第266页。
[6]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第273页。
[7] 同上书,第267页。
[8] Friedrich W. J. Schelling, The Philosophy of Art, p.6.
[9] 尽管黑格尔将自己关于艺术的讲演称为“美学”,但他明确指出,这个学科的恰当名称应该叫“艺术哲学”。参见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第3—4页。
[10] 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3页。
[11] 同上书,第44页。
[12] 同上书,第44—45页。
[13] 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第61页。
[14] 同上书,第64—65页。
[15] 同上书,第393页。
[16] 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第429页。
[17] Peter Kivy, “Foreword,”in Noël Carroll, Beyond Aesthetics: Philosophical Essays, p. ix.
[18] Anita Silvers, “Letting the Sunshine in: Has Analysis Made Aesthetics Clear?, ” in J. Bender and H. Blocker eds.,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Art: Readings in Analytic Aesthetic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3, pp. 19-33.
[19] Richard Shusterman, Surface and Depth: Dialectics of Criticism and Culture,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 17-30.
[20] Peter Lamarque and Stein H. Olsen eds., Aesthe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 The Analytic Tradition (Oxford:Blackwell, 2004), p. 2.
[21] J. Bender and H. Blocker eds.,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Art: Readings in Analytic Aesthetics, p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