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勇攀高峰
华北电力大学 李 瑞
李瑞,男,汉族,199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0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北京赛区一等奖、电工杯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三等奖;河北省“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2010年秋天,我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全家的希望,迈进了华北电力大学的校门。三年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回顾求知之路虽充满艰辛,但于我而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辉煌,更多的是华北电力大学踏实严谨的学术氛围中不断奋斗的喜悦,让我在成长之路上不断成熟起来。三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深深明白在追逐学问之“术”的同时要时刻追求人生之“道”。
漫漫求学之路
我来自青海农村,家中父母年事已高,还有一个同届的大学生姐姐。高中时母亲因病离世,年老的父亲便承担起了供两个大学生读书和家里的一切负担,家庭经济拮据程度可想而知。三年多的大学时光,对很多人来说,大概只是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但对我来说,它有道不清的酸甜苦辣,它意味着自习室的灯光,意味着清晨袭人的寒气,意味着不能忘记的责任和梦想。
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教育我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我刚入学时曾为自己考入华北电力大学而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实力的“选手”,然而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我发现我在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同学,这彻底“击碎”了我良好的自我感觉,也让我意识到了差距。
从那时起,我不断地告诉自己“并不是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有希望”。为了提高成绩,不肯轻易认输的我开始了最为艰难的蜕变。早起晚睡成为我的生活常态,自习室成为我最坚实的阵地。为了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我压缩自己的午休时间,困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儿,晚上熄灯后,我还时常到楼道或宿舍中学习一段时间。这样的日子坚持了一年,我的学习成绩逐渐好转,从刚入学时的倒数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年级第十六名。
升入大二的我不再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自傲,那时从各系转来的优秀学生让我明白了形势依然严峻,稍不留神,我便会一落千丈。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很多时候我也会感到自卑,想要逃避、想要放弃,想要只做一个可以顺利毕业的普通大学生。是家人的期望、肩负的责任和心底的那股要强劲警醒了我,让我选择了奋起直追。“既然是读书,谁不愿意到最好的学校呢”,于是我坚定信念,不仅要去清华读书,而且要去最好的专业方向、师从最好的导师。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生活压力,我给自己定下了较为严格的计划——周一至周五潜心学习,周六周日则多看课外书,开阔自己视野,每周通宵1—2次学习课内知识与自己一直钟爱的数学。
三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我曾跌倒,也曾努力地爬起;曾“山重水复”,也曾“柳暗花明”。如今,我以优异成绩被免推至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未来终于开始在我面前有了清晰的模样。纵然风景转换,我仍将以不变的姿态走下去,坚持奋斗,矢志不渝。
勇攀科研高峰
钱学森先生说过,“自然科学归结为数学和系统科学的基础研究”,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我的科研攻关信心。数学类竞赛是我最喜欢的学科竞赛,在数学的世界里,我可以发挥抽象思维,尽情翱翔,忘却所有烦恼。走近数学的殿堂并不容易,我利用在图书馆值班的机会查阅了各种书籍及文献并学习,最吸引我的是现代应用数学基础的研究生教材《泛函分析》,很多内容是我从未接触过的,十分枯燥,为了那些看不懂的内容我抱头痛哭过、埋怨过,也放弃过,但其理论之深邃与应用之广泛让我坚持了下来。两年后的我基本掌握了其中的内容,特别是Banach不动点定理与压缩映射理论,为我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还记得去年3月16日深夜的教十一C513,我用这两个定理结合数理方程知识,实现了一类分数阶微分系统解唯一性与存在性的证明,那一刻我泪流满面,也欣喜若狂,这使我更加坚定了我的科研梦想。
经过校内数学竞赛的层层选拔,我成为一名校队成员,于2011年10月份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并取得了北京赛区一等奖的优异成绩。2011年11月参加电工杯数学建模竞赛,“风电功率预测”的题目让我和队友兴奋不已,然而随着比赛的继续,研究得越深入诸多的困难也接踵而至,我们甚至萌生放弃的念头,比赛结束前的凌晨,我们几乎都是累得直接躺在地上睡一会,然后起来完成论文,最后我们成功地用现代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风电功率预测,并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的成绩。电工杯比赛后,我和“人工智能”及“风电”相识逐渐相知,这也成为了我大学及博士的研究内容。2012年9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失败及众多与机器人相关比赛的失利让我意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予以改正。2013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经过连续四天四夜的拼搏,我们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这也让我潜心科研的意志更加坚定。
参加学科竞赛的同时,我也积极涉足创新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专注才能有所突破。大学三年来以风电与电力系统为主线,我参加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有国家级(创业)项目《民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风力发电机塔筒清洁机器人》以及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教学改革项目,还参与了校级创新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风电功率系统》及《风电消纳机制研究》等的研究工作。在老师的辛勤指导和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我们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和《中长期风电功率预测系统》两个系统,并以第一作者发表了题为“Unique Solution of a Coupled Fractional Differential System Involving Integral Boundary Conditions From Economic Model”(SCI检索)和“Neural Network and Improved Method for Wind Power Prediction”(EI检索)的学术论文两篇。同时也投递了多篇论文,分别获得以第一第二专利人授权专利2项,受理外观专利1项。
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的经历提高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严谨踏实的科学素养及敏锐的学科判断力,并锻炼了团队合作意识。尤其是大学期间我所相识相知的风电与人工智能及数学理论研究与我博士研究方向密切相关,让我能将自己所做的工作连成一条清晰的主线,这将使我在实现科研梦想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踏实。
[师长点评]
李瑞同学虽家境贫困却始终自强不息,努力克服学习基础差的困难,学习勤勉刻苦,成绩优异;在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屡创佳绩,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自强自立、严于治学、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新时期大学生的杰出代表!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主任 赵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