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教学危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本科教学评估后A大学教学现状

A大学是某市一所重点大学,以本科层次教育为主要任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文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从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至2011年,A大学坚持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每年召开全校性教学工作会议,多次举行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校性教育思想大讨论,特别是在强化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先后制定了《教学工作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关于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的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但从学校视导员以及笔者自身的听课记录和学生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工作及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

2.3.1 教学现状

本书主要从教师的工作量、教师的调课停课状况等方面来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并从中发现当前大学教师的本科教学效果。

1.工作量

高校扩招后,师生比不合理,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增大,工作负荷也越来越重。以A大学为例,在2011年第二学期,某学院150名教师中,有85名教师是超工作量的,其中有27名老师的超工作量小于100课时(含100),有33名教师的超工作量介于100~200(含200),有13名教师的超工作量介于200~300(含300),有10名教师的超工作量介于300~400课时(含400),有1名教师的超工作量介于400~500课时(含500),有1名教师的超工作量介于500~600课时(含600)。该学院以160为基点,教师中最少的超工作量是4,最多的是511.6。详见表2-38,表中显示教师的课程一、课程二、课程三均为全日制本科课程,另外没有列入表中的有带本科生实习、见习的工作量,指导本科生论文,指导硕士生、博士生,等等。

表2-38 A大学某学院教师超工作量表汇总(一学期)

①T:指Teacher。

2.调课停课统计

虽然学校一直强调一个教师一天最多不能超过6节课,但是,有些老师一天上课时数达到了9节以上,有的教师甚至达到了13节;有的教师一天要上3门不同的课,甚至一学期个别教师能在一学期开设10门不同的课。虽然学校早就有关于教师调课、停课的严格要求和规定,但是教师私下调课、换课、停课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曾经发生过多次视导员拿着课表找不到相应开设课程和授课教师的情况。其中一个曾经带着课表去听某学院某教师的课,但是该教室无人上课,这反映出课堂教学管理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混乱情况。甚至有的教师为了自己方便,私下里将自己校区的课与其他教师调换,在开学的几周内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反映出个别教师违反教学规律,不按照学校有关调课、停课规定执行。如表2-39所示,某学院在开学10周内调课竟达51次,虽然都事出有因,但其中可以反映出教师对本科教学所持的态度。

表2-39 A大学某学院调课、停课原因统计

2.3.2 教学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和教学视导员听课等方面进行调查。

1.学生座谈会

通过对A大学某学院连续2个学期开展的学生座谈会,发现多数学生对课堂教学并不满意,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不喜欢老师的原因。

教学重点不清、表达不清、上课教学方法单一,讲课脱离课本、内容太过深奥、难理解、枯燥、无聊、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缺乏新鲜感、讲课内容基本翻书即有,声音轻、思路紊乱、没有激情,PPT字小看不清、上课形式呆板,教学过于严厉、课堂内容单调、只讲PPT、普通话不标准,吐字不清、声音忽大忽小、作业要求过于严格、作业过多、但又不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答题技巧,中途没有休息,课程速度过快导致大部分同学无法听懂,经常挖苦学生,照本宣科、没有创新,上课不够高雅,抽人回答问题,不能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德服人,啰唆、废话多、学不到实质性内容,只顾自己讲课、从不与学生交流、主观意识强烈,对作业不认真、不讲评作业,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水平,易迟到,教师态度不好、上课懒散。

(2)对教学方法的建议。

教师在语言选择方面多照顾外地学生的需求;事先计划课程内容、进度规划,板书字大一些,建议制作PPT;少抽人回答问题;讲课再深入浅出一点,把PPT挂到BBS上,结合实例,分析理论;多心理学理论,系统些,要有起伏,生动形象些,亲和力;多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发言,使学生真正能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多鼓励学生,使学习氛围更加开放;适当布置作业,作业的针对性强,教师可以定时了解学生想法;课间休息时间不要过短,课后回顾重点,巩固今天所学;上课开门见山,直点主题,课程进程放缓;多些指导和示范,课件按时发到邮箱供同学们学习,理论课与实践课老师不同,不方便;协助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内容,教师上课说话不要太冲;多让学生观看视频、影片;少布置阅读书目,不要频繁地分组做PPT、报告,上课应注重知识结构的条理性;多提供视唱、练耳机会,培养兴趣,组织活动多在课外学;在实践操作环节对学生予以指导,课业负担不要过重,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将教学内容简化,使其浅显易懂,给学生充分指导;部分课程建议小班化,多点学生发言的机会;减少讨论时间;对作业及时解答;可以讲和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讲一些操作性强的内容,多分析难点;从学生角度出发,上课内容要适合学生并对于将来有帮助,教学方法要吸引人且是有效的;增加板书与课本的联系;不要太过于创新,教点实用的知识;课时部分由教师授课,部分由学生掌控,发挥学生的创意和能力;少介绍个人成就,多教授实际技巧;调整对学生的要求;

(3)不喜欢一门课的原因。

没有兴趣、内容陈旧、无趣,话题狭窄,学生难以参与;不具备可操作性、实用性,专业性不强;不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不能有利于提升自身修养,内容没有逻辑性,不利于以后的学习;气氛不活跃;动手实践少;对今后的就业没有用;教师教学态度不好;不善用照片、图片进行教学;不会将经验融入课堂;上课形式单一;不会使用表扬等鼓励性语言;教师不会引导学生思考未来。

(4)课程改革建议。

减少教学内容,速度放慢,多增加些例题,教学形式应多样,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气氛再活跃一点;多点视频、影片;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如注重实际,贴近生活,与实践就业结合;讲课生动点;降低难度,再丰富些,扩展宽度;多点板书,多解释,作业讲解要细;不要拖堂,讲课要讲细、讲透,课后多留一些思考时间;取消不实用的、与专业无关的课程;授课规模、课时安排需调整;多些技巧上的指导;增加学生自己阅读的时间;重点要更明确,不要用整节课让学生讲专题,教师讲课要更流利,突出重点;结合传统进行创新,增加实用性;多讲评作业;PPT课件充实起来,录像要更新;教授如何上课的方法;希望可以从老师那里学到东西,而不是一味地看视频,让学生自己研究;符合学生心理;教材换成中文版本;用例子说明问题;教师普通话有待加强;不要拘泥于课本,更多地结合实例进行教学;作业压力、精神压力少一点,因材施教,准时下课,内容紧凑,充实一点,让学生较易理解,少谈自己。

2.学生评教

据对1000多名一、二、三年级本科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评教中集中反映的问题如下。教师照本宣科、有60%的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34%的教师不管课堂纪律、不追求上课质量,25%的教师把精力过多放在搞科研做论文上、教学水平不高,16%的教师不遵守教学时间。据学校检查及学生座谈会上反映的情况,有些教师自己不上课,整学期或者学期的2/3课时都是让自己的研究生代课;有些教师整节课就是给学生播放《百家讲坛》,不作任何指导;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自己却拿本课外书阅读;有些教师讲授内容多年不变,知识面狭窄、语言贫乏、与实际脱节,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一节40分钟的课讲到20分钟就无话可说了;有些教师迟到早退现象比较突出;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接听、拨打手机;有些教师过于依赖PPT,在教室突然停电、不能使用PPT的情况下就不会上课;有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思路混乱;有些教师随意降低教学要求,平时对学生不作严格要求,只在考试前给学生圈出考试重点,划定考试范围;有些教师没有完成教学计划,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只讲了不到一半等问题。

3.教学视导员听课

从视导员听课的反映中(见表2-40)可以看出,多数教师都能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保证必要的教学秩序,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但这些都属于知识教学任务部分,而要培养创新人才,光有知识教学远远不够,必须具备创新教学素养,如表中所示,教师缺乏与学生良好的互动沟通能力,缺乏对教材和学生的生动解析,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整个课堂中,鲜有学生质疑、学生提问的场景,如此一来就很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素养。

表2-40 视导员听课意见汇总表

2.3.3 调查思考

经调查得出,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危机,大学课堂教学中轻视科学素养的规训、轻视思维启发、轻视独立思考、轻视动手实践,而且在培养学生时存在着希望学生“安分守己”和“严师出高徒”的误区,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大角度地向知识技能和应试能力倾斜,呈现出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理性泛化式、苛严管束式等几个明显特征。鉴于上述调查,为完善大学课堂教学、培养创新人才,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差异教学、对话教学和问题教学,完善教学内容,强调以创造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在课堂中都能够善于联想,敢于批判和质疑,敢于表达自我,勇于探索和实践验证,促使教学成为一种想象性的活动。

第二,构建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重新创建大学教学学术文化,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注重教学省思的养成,采取有效策略,促使主体双方敞开自身、接纳对方,相互吸引,相互合作,从而达成对问题的新认识和创造性的发展,促使课堂上的对话和交流,不但让学生获得更多信息,而且能让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师生双方通过交往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有助于扩大双方的知识面,使课堂内容在每个人的脑海中获得持续生成、转化和内化,是交往与创造的有机统一。

第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重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能力和探究能力。以问题的提出、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此活动中,以问题为主干线,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促进思维的高水平活动,以便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能力、最终丰富思想。问题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通过问题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其思维的活跃和发展,提升其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课堂教学活动不是单一的活动,而是一种复杂性的存在,既是文化存在,也是社会存在,更是人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统一存在,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的教学属性。大学教学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会创造、学会关心以及走向幸福等。大学改革应该多维度、多方式地深入到课堂的教与学,要培养新型人才,应该认识大学课堂的现存危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走进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教学,已成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迫切需要触及的领域。鉴于问卷调查所反映的问题,本书将从大学课堂教学的内涵出发,揭露课堂教学危机的表征、课堂教学危机带来的后果,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将危机转化为转机,致力于在质疑教学中求真、在师生互动中求善、在危机转化中求美,开创大学课堂教学的美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