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与故宫学
郑欣淼
[演讲者小传]
郑欣淼,男,1947年生,陕西省澄城县人。1970年参加工作。1992年前在陕西工作,曾任中共陕西省委研究室副处长、处长、副主任、主任,中共陕西省委副秘书长。1992年11月调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组组长。1995年9月调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98年12月至2002年9月任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2002年9月任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2003年9月兼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会长。
在文化理论研究、政策科学研究、鲁迅思想研究方面,先后有《政策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文化批判与国民性改造》(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社会主义文化新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鲁迅与宗教文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四部学术专著出版。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习写旧体诗词,相继有《雪泥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陟高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两部诗词集问世。
进入21世纪以来,着力于文物、博物馆及故宫保护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故宫学”的概念。发掘故宫的历史文化内涵,其间发表了数十篇相关内容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文章。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及故宫学研究的情况,非常高兴。考虑到好多同学对故宫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提前印发了一个小册子,收录了我写的几篇文章,我要说的内容大体都在里面了。我们团委的同志讲,可能同学们对故宫本身的兴趣会更大一些,希望我能够多讲一些故宫的情况,有关故宫学,大家可以看这本小册子。我待会儿这方面就要讲得少一些,省略一点。讲完之后还有半个小时的问答时间。
刚才中央电视台的同志问我能否猜到同学们想问的问题。我说,我猜不出来,也可能有些问题我一下子没办法回答。回答不上的,我回去之后会认真准备,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里,我先给大家介绍“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几个概念。故宫是历史上后一个朝代对前一个朝代皇宫的称谓。就像元代灭亡之后,明代就将元大都称为元故宫。现在我们所称的北京故宫在明清时代不称“故宫”,而叫“紫禁城”。“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宫的称呼。清朝统治结束之后才改称故宫。紫禁城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星象学家说,天上有个紫微垣星座,是天帝的宫殿,与之对应的,人间的皇帝,是天帝之子——“天子”,他的宫殿,同样可用紫微垣的称呼,这就是“紫”的含义;第二是皇宫戒备森严,是个禁区,一般人当然是进不来的。把这两层意思合起来,就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溥仪1924年离开皇宫内廷,于1925年10月10日成立的。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宫和清宫旧藏文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宫殿建筑群、古代艺术品及宫廷文化史迹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大型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故宫学,是2003年10月正式提出的,它是以故宫及其丰富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有以下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