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近代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一个国家在现代化的准备阶段,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制度环境、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准备,否则,现代化进程就不能顺利进行,现代化目标就难以如期实现。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就是在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做物质、制度、精神和组织上的准备。但由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缺乏充分的内在动因和制度设计上的系统性,而且不断遭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和破坏,应该完成的任务没有如期完成,进而延缓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眼前呈献给读者的这部著作,是一部比较系统地研究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的专著,作者针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渗透,国内改革动力不足,制度设计缺乏自觉性、独立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等缺陷,深入思考和剖析了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成败得失及其对中国政治进程的影响,得出了许多新的认识,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和经验参考。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视角新颖。该书将立宪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历程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提出在近代林林总总的政治思潮中,立宪主义之所以始终与近代中国改良思潮产生以来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社会变革主张和政治活动存在联系,主要是因为其内含着近代中国要求政治变革的各社会阶层共同认知的民主因素,在形式上具有适应近代中国各进步社会阶层反对封建专制,要求政治民主,并以宪法规范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发展趋势的特征。该书作者以立宪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为线索,多方位检视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变革,对于立宪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挫折和失败,不是简单地归咎于鼓吹立宪主义的各阶级代表人物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而是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时代错位,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历史传统、物质条件、制度环境、文化特性和国民素质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出发,分析近代中国实施立宪主义的基础、条件缺失和制度困境,论证了立宪主义价值体系、价值取向与中国政治传统、政治现实、政治走势的严重脱节,与近代中国历史主题和人民最关切的生存、生活问题的疏离,是导致其在近代中国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根本原因。同时,对于不顾中国历史传统和社会实际,盲目推崇、引进和运用西方立宪主义的政治偏向,在学理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批评,检讨了站在西方文明立场上,审视中国文明、评价近代中国立宪运动的立场偏失和思维方式缺失,反映了作者具有较开阔的视野、较丰富的历史知识、勇于探索的学术品质、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负责任的治学态度。

二、紧密结合历史实际。在中国,研究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的成果早已有之,但由于在研究过程中多运用两元化的思维方法,对不同社会阶级倡导的政治社会变革或笼统肯定,或简单否定,或折衷调和,缺乏历史感、空间感、生动感和真实感,忽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时代性、过程性和特殊性,简单套用外国理论和经验模式,抽象化地谈论和评价生动活泼的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不能对历史事变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尤其对晚清政府和立宪派主导的宪政改革以及国民政府立宪活动的评判,只看到了它们虚伪、幼稚和玩弄权术的一面,没有客观地反映它们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对于新民主主义宪政,不适当地夸大其经验和价值的普遍性和现实性,忽视对其作为过渡性的政治形态的研究,助长了经验教条主义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抬头,导致向后看和缺乏进取心的政治惰性因素增长。由于脱离历史实际,情绪化地对待历史传统和政治现实,不仅削弱了本民族文化的历史根基,也造成不能科学地认识和评价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为了克服以上弊端,该书将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视为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现象加以分析,强调既要尊重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性,又要正视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的历史特殊性,从而彰显了尊重历史规律对于促进政治进程的重要价值。

三、具有国际视野。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侵略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和中国结成了极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从而逼使中国不自觉地加入了国际社会。由于没有国际地位,国内矛盾重重,导致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既要坚持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又不得不与世界民主政治潮流融为一体,由此陷入了路径选择上的困境。没有任何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的中国,一旦被拖入世界政治潮流之中,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政治文明或政治经验,自然成为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经验参考,无论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不得不参照或借鉴外国的政治理论和成功经验。该书作者紧紧围绕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和世界民主进程的关系,在客观反映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的特殊性、艰难性和曲折性的同时,凸显了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的主流趋势及外国经验对中国政治变革的深刻影响,并从世界民主进程的角度,论证了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的历史经验及其价值对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的重要启示。

四、逻辑结构严谨。该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主要限于1840年至1949年近代中国109年间发生的政治社会变革,由于历史沿革是社会各构成要素发生演变并相互影响的自然过程,所以政治社会变革不可能只是政治社会构成要素的变化,而是政治社会及一切相关领域的系统变革,因此政治社会变革还会直接受到经济、文化、道德、习俗、法律等传统和现实因素以及国外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该书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便于读者了解和把握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规律,作者在对某些重大政治问题的探讨上,可能超出了近代时空的限制,采取了历史学研究常用的纵向论述和横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在章节和内容安排上,坚持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统一,所以本书逻辑结构严谨,条理性强,克服了以往相关论著因就事论事所带来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倾向。当然,由于政治社会变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十分复杂,本书对近代中国政治变革与现实政治关系的认识,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论证。

受作者之邀,我为本书写了上述序言,是否有溢美之辞,相信读者在读了本书之后,一定能够做出公正评断。

刘永瑞 序言作者为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年8月31日

[1] 序言作者为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