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英文集·第10卷:随笔、回忆录及其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北窗呓语

记得数年以前,一家报纸的记者来到我家,约我和另外两位学长联合成立一个“新三家村”,每“村”每月各撰小品一篇,三“村”各有自己的“村名”。我心想,旧三家村已被打倒,现在居然能建新三家村,可见“门户开放”之广大,柏拉图的“洞穴”可以完全见到天日,便欣然应允。我自定村名曰“北窗呓语”,而且在第一篇稿子的清样上,编辑已经用红笔标上了我的“村名”。不料为时不久,社会上出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门户开放”,由于门户开得太大,阳光把久居“洞穴”者照射得睁不开眼睛,“新三家村”便在母胎中被扼杀了。我的“北窗呓语”已经撰写了几篇,起先是存放在抽屉里,以后不时有人来约稿,我便稍事修改,交付审阅,居然也陆续问世,于是我又陆续地写了这本小册中其余的杂文部分,其中大多也在报刊上发表过。

有知道上面这些内情的友人问我:“你为什么要标题为‘呓语’?是否自谦之词?”其实不然。“吕蒙呓语通周易”,虽系小说传奇之类的故事,但也暗示了一个道理。吕蒙是在酣醉忽卧之后于梦中通诵周易的,这似乎启发了我们,醉人呓语也许比醒人醒语更能深入人生哲理之奥义。陶渊明《饮酒》:“有客常同止,趣舍邈异境。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颍。”醒者规规小见,巧营而愈愚,醉者遗世独立而偏聪。渊明以醉者为得,足见人情世事难于讨分晓,何如以昏昏之醉人呓语处之为宜耳。

我一辈子学哲学,虽呓语亦难脱哲学之窠臼。哲学者,玄远之学也,总令人觉得不切实际。一些人称哲学为无用之学,不是没有道理。可是人除了实际的一面之外,又确有不切实际的一面。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专心于孜孜以求的日常事业和事物之余,又总感到缺乏心灵上的自由、安宁与安顿的缘故。以自我为中心,把他人、他物都当作自我所利用和征服的对象,此种事业心并不能为我们提供人生的家园。人若能从自我中心主义返回到人所植根于其中的“万物一体”之中,这似乎是忘掉了自我,实乃回到真我。也许正是在这里,人能找到自己的家园,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也许正是在这里,哲学能展示它的无用之用。处当今竞争激烈、人们热衷于自我征逐之际,若能让哲学从寂寞冷宫中下凡到人间世俗,相信一定会给熙熙攘攘、沉沦于世者增添几分清凉幽香之气,以提高人们的品位。我这本书的用意也正在此。《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如果读者能从我的呓语中,得到些许夏日炎炎、北窗高卧、“有风飒然而至”之感,则是我的莫大荣幸。当然这只是我的主观愿望。由于陋习难改,文中仍然夹杂了不少干巴巴的说理之词和专门的哲学术语,敬希读者原谅。

本书除“北窗呓语”标题下的二十余篇杂文、随笔外,还选入了悲亡父和悼亡妻的两篇文章,亦多不经之词。其余学术思想杂感之类,谬误尤多,故书名统称之曰“北窗呓语”。然呓语亦发自我之“童心”。“夫童心者,真心也。”(李贽语)既属“真心”,则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亦盼以“醉人”恕我焉。至于诗,不过戏笔耳。余自幼为文,重说理,不善风容色泽、流连光景之词。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穷理。”(《沧浪诗话》)严羽论诗,既主诗非关理,又不排斥理,讲得确实很全面。而我则每以理语入诗,显然有违严氏论诗之主旨,安得谓之诗哉?我近十余年来,力主诗与思(理)相结合,哲学与文学相结合,但志大才疏,往往弄得不伦不类,非驴非马,贻笑大方,恳盼重“理趣”的诗人学者有以教我。

是为序。

张世英
1997年11月8日
于北京大学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