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竞争性信息传播与用户行为分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社交网络分析理论基础

1.4.1 六度分隔理论

六度分隔理论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于1967年提出的。Stanley Milgram在研究网络社交中的人际关系时,通过系列连锁实验,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经过提炼后得到了六度分隔理论。六度分隔现象又被学者们称为小世界现象:“你和任何一个人之间所隔的距离不会超过六个人,换言之,通过六个人,你绝对能和一个陌生人联系起来。”六度分隔理论的概述图如图1.4所示。六度分隔理论展示了社会中的“弱纽带”关系。虽然名为“弱纽带”,但实际上它将人们之间的关系微妙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彼此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近”。

图1.4 六度分隔理论的概述图

1.4.2 邓巴数字

邓巴数字和六度分隔理论都是人际关系网络的小世界特征。邓巴数字,也就是150定律。该定律的提出者是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150定理是从类人猿的智力和社交网络中推断出来的。由于人类的智力能够让自己拥有148人的稳定社交网络,而148人约等于150人,因此称为150定律。

1.4.3 强关系与弱关系

强关系和弱关系实际上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的同一个理论。在他的理论中,可以将个人人际关系划分为强、弱两种关系网络。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强、弱关系分别指的是个人社会网络的同质性和异质性较强。通俗地说,强关系表现为交往面偏窄,与个人关系紧密,较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关系较好;相反,弱关系泛指交往面很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紧密,没有太多的情感交流。

1.4.4 三度影响力

三度影响力源自美国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和詹姆斯·富勒的《大连接》一书,指社交中相距三度之内是强连接,之外是弱关系。其中,强连接可以引发行为,而弱关系只能用作传递信息。例如,我们的朋友为一度,我们朋友的朋友为二度,以此类推。如果超出三度,那么我们对其影响力就会逐渐减弱并消失。

1.4.5 度中心性

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是在分析社交网络时刻画节点中心性的度量指标。一个节点的节点度越大,该节点的度中心性就越高,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也就越高。一个节点的重要性取决于该节点的邻节点的度(数量)和其重要性。在网络分析中,通常用特征向量中心度(Eigenvector Centrality)来表示一个节点在该网络中的重要程度。论文研究中涉及的特征向量中心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xi为节点vi的重要性度量值,c为一个比例常数,记x=[x1x2x3,…,xn]Txi=[x1x2x3,…,xn]Txj=[x1x2x3,…,xn]经过N次迭代达到稳定状态后,可以写成

通过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一个节点的特征向量中心度与其邻节点的中心度得分的综合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