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75年9月,前身是原国务院工资理论小组,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性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家和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与总体规划,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财政政策与财政税收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收入分配与消费,信用体系与信用环境,国有经济与企业改革发展等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自成立以来,经济研究所主要根据国务院及发展改革委(原国家计委)的决策需要开展经济政策和理论研究工作,直接参与了若干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研究及相关中央文件的起草工作。
建所初期,主要研究按劳分配、价值规律等关系拨乱反正的重大理论问题,并对苏联东欧、美日等经济体制进行过系统的比较研究。1979年,时任所长薛暮桥等完成的专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20 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所主要对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宏观经济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1984年,原经济史研究室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经济发展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受到广泛好评,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1987年,时任所长王积业等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为中央决策所采纳,写入了党的十三大报告。同期,学者王建提出的“国际大循环”战略思想,得到了中央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批示。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机构和专业调整,经济研究所加强了发展战略与规划、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政府管制等领域研究。1997年时任所长刘福垣提出的“以人为本、以中(中小企业、中等收入阶层和中部地区)为重、全方位开放的发展观”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并被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采纳。2004年,时任所长陈东琪等提出的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主张获得广泛认同并被中央宏观调控决策采纳。2011年,时任所长刘树杰主持、举全所之力完成的《面向2020年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成果,成为十八大文件起草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并获得2012年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建所以来,许多重要研究报告或政策建议曾获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及姚依林、宋平、朱基、李岚清、黄菊、李克强、张高丽、姜春云、曾培炎、回良玉、华建敏、马凯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三十余次,获得丁关根、房维中、陈锦华、桂世镛、王春正、佘健民、段应碧、马凯、朱之鑫、李子彬、汪洋、张国宝、杜鹰、魏礼群、毕井泉、彭森、谢伏瞻、连维良等时任委领导及其他部委级领导肯定性批示七十余次。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励两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和优秀科研成果奖励三十余项,其中国家发改委优秀成果奖二十六项。获国际管理学界最高奖——国际管理科学弗朗兹·艾德曼奖一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一项,薛暮桥价格研究奖八项。
其中:
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获奖成果包括:《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研究》、《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老年保障研究》;
部委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六项,获奖成果包括:《全国粮食和经济作物发展研究》、《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企业集团制模式研究》、《 “十五”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面向2020年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和《行业协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部委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十项,获奖成果包括:《对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效应分析和对策建议》、《“九五”期间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与对策研究》、《中长期粮食供求状况分析与政策思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研究》、《在市场体系建设中打破地方市场分割对策研究》、《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深化改革,建设国有企业职业企业家队伍》和《我国宏观税负研究》;
部委级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十五项,获奖成果包括:《经济调整中的农业危机与发展出路》、《中国工业化的成就与战略》、《增加农民收入与稳定农业发展》、《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与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新形势下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公共服务供给中各级政府事权、财权划分问题研究》、《双稳健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国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十二五”时期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和对策研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和《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研究》;
国际管理科学弗朗兹·艾德曼奖一项(第23 届,1994年),获奖成果是《中国煤炭运输》,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内地获此奖励的唯一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