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测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篇 勘察篇

第一部分 前期准备

案例1:立体停车楼未查明场地既有基础问题

1 案例描述

某工程地块近似矩形,宽约60m,长约75m。拟建停车库为地上五层钢框架结构,一层架空;基础为混凝土独立柱基,并设混凝土地梁,基础采用明开挖施工。

勘察单位于2013年6月提交了《立体停车库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停车库于2014年6月陆续进行了基槽开挖及验槽工作。

施工单位在开槽过程中,发现自然地面下0.4~0.8m遗留有原建筑的老独立基础,素混凝土材质,分布不均匀、不连续,呈杯形和条形状,单独分布,基础底埋深约为1.2m。原有独立基础破除后,槽底土质主要为填土①层,局部为黏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填土①层钻探野外描述为褐色、黄褐色粉质黏土填土。

2 案例分析

(1)本工程在现场踏勘、纲要编制、现场施工、报告编写工程中没有充分搜集拟建场地的历史沿革以及地下构筑物、管线等分布情况。

(2)根据规范要求,拟建场地属中等复杂场地,布孔间距为15~30m,实际勘察时钻孔间距为20~27m,虽然满足规范要求。但在钻探施工过程中钻孔位置处未遇到原先该场地建构筑物遗留地基。

(3)拟建场地现状为平坦地面停车场,地面水泥硬化,周边临近居民小区及地铁站,钻探过程中填土最深达3.30m,场地环境应该经历了较大变化,缺乏应有的预判。

本工程在资料搜集、现场踏勘、外业钻探、资料整理中的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导致未能查明既有地基问题的发生。

3 社会影响

虽然钻孔资料与实际开挖情况相符,但未钻探到既有地基造成业主方对我院外业钻探施工质量产生怀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院在业主心中的形象。

4 经验总结

(1)项目工程师在资料搜集中未能全面查明场地的历史沿革,钻孔位置恰巧未遇到既有地基,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项目工程师在现场踏勘、外业钻探、资料编写中缺乏相应经验,未能够预见该场地可能存在的异常。

5 应对措施

(1)加强对场地及其附近资料的收集,对场地的地质变迁、历史沿革进行系统调查。

(2)在现场踏勘、外业钻探时注意有无异常,加强对填土成分的观察,推测可能存在情况。

(3)对城区可能异常平整场地,适度加密钻孔,增加发现异常机会。

(4)加强外业施工人员与项目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对勘察可能存在的异常增强预见性,报告编写时对处于城区且杂填土异常场地增加相关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