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测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部分 后期配合

案例11:地铁某线路总体投诉问题

1 案例描述

北京某地铁线路勘察合同段工程由某勘察单位承担,该标段已于2012年初完成了全部详细勘察工作,目前勘察单位工作主要为设计、施工配合(大部分车站主体及区间已完成封顶)。

2013年9月26日总体召开全线勘察设计例会,项目负责人未能出席,9月29日总体召开7号线双焦区间沉降问题分析会议,勘察单位当时委派技术人员参会并表示将积极安排勘察人员对沉降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会上要求10月4日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分析问题原因,而10月4日我院无人参会。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地铁某线路工程设计总体总包组下发了“北京地铁某线路工程通报”,勘察单位在接到通报后,立即对通报中描述事故展开了调查,并形成了整改意见及处理措施。

2 案例分析

2013年9月26日(周四)某线路设计总体总包组召开全线勘察设计例会,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2013年4月开始接替原项目负责人工作)由于与其所负责其他项目验槽冲突,无法参会,后经勘察单位协调由其他人代为参会,项目负责人将不能参会及安排人代参会的情况与总体总包组进行了电话汇报。参加完例会后,代会人向项目负责人及勘察单位汇报称,例会上未提及与勘察相关事项,也没有记录总体总包组要求各勘察设计单位提交十一期间在京值班人员名单的事项,故勘察单位未提交值班名单。

2013年9月29日(周日)某线路总体总包组召开某区间沉降分析会,项目负责人因请假离京,不能参会,勘察单位协调由副总工和质量部主管参会,会上勘察单位针对设计提出的区间沉降问题,从勘察角度分析提出了沉降原因,会上总体组也提出了初步计划在10月4日将再次召开分析会。考虑到沉降原因的复杂性,9月30日,勘察单位将相关材料发给勘察单位总工(当时出差),征求了其意见,并与勘察单位副总意见进行了汇总。由于临近十一国庆节,当时勘察单位确定了几个参会人选。截至10月3日下午,勘察单位刘某先后电话询问黄某、谢某,两人均不在北京,最后电话联系周某,其在京,但称10月4日已有安排,勘察单位刘某要求其与总体总包组进行沟通,确定会议时间以及能否请假或者先行告知勘察单位意见,若实在不可以再电话沟通反馈,后刘某未接到反馈电话,最终造成10月4日勘察单位无人参会。

10月8日,勘察单位接到10月10日再次召开某区间沉降分析会的通知,针对9月29日分析会上各方提出的问题,勘察单位于10月9日组织进行了内部讨论,统一了分析意见,10月10日,由勘察单位总工参加了分析会,参会各方对于沉降原因基本达成了一直意见,使得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2013年10月21日,勘察单位在接到通报后的当天下午,勘察单位院长、总工抵达某线路总体组,向新任总体、执行总体进行了当面检讨,承认了配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保证在以后的设计施工配合中不再出现类似问题,也得到了总体的谅解。

针对通报的存在的问题,勘察单位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与分析总结,主要是由于目前勘察单位在手项目较多,涉及后续配合服务的项目多,经常会出现项目间例会、验槽等后续配合服务时间冲突,加之勘察单位缺乏统筹安排与管理,领导层对后续配合服务重视程度不够,造成部分项目例会缺席现象。

3 社会影响

本次事件恰逢总体院更换领导,造成勘察单位与总体院关系不融洽,给勘察单位造成不利影响。

4 经验总结

(1)项目工程师在本次事故中服务意识不强,对后期配合不够重视。

(2)处理问题方式不当,在自己无法参会的情况下,应及时向领导汇报,确保不会耽误服务配合。

(3)临时代表参加后期配合时应集中精神,及时记录,将配合中的各种情况反馈给项目负责人。

(4)勘察单位对人员安排也存在一定问题,后期配合、各种例会验槽繁多的情况下应提前统筹安排具体项目具体人员负责,并做好相关负责人员无法出席时的替补人员。

5 应对措施

10月21日下午,勘察单位组织召开了领导班子会,鉴于某线路出现的问题,再次梳理了目前勘察单位在手的重要项目,确定了项目负责人及执行负责人,明确了各项目的日常例会项目负责人可以指定执行负责人参会,重要的技术分析会、评审会项目负责人应参会,避免其他项目再出现类似事件。

鉴于以上情况,勘察单位于10月22日上午召开全体会,会上通报了某线路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和处罚,院长强调了在手项目下一步工作中配合服务的重点。勘察单位也将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项目负责人和执行负责人的培训和引导,提高配合服务意识,加强生产组织管理协调,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