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8:福州基岩强度问题
1 案例描述
福州某地铁线工程某站区间设计根据勘察单位的详勘报告选择了盾构法施工,在施工单位进场后,设计又根据补勘报告,改为矿山法施工。设计返工、工期延误都造成了极大的工程损失。
2 案例分析
福州某地铁线工程某站区间隧道穿越的地层较长区段为中、微风化花岗岩和花岗斑岩,详勘试验成果报告中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均小于80MPa,因此设计选择了盾构法施工。后在补勘过程中几个钻孔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都大于80MPa,最大强度达224MPa,设计不得不改为矿山法施工。
原因分析:由于场地施工条件较差,勘察单位的详勘钻孔布置在线路外侧,钻孔距隧道结构的投影距离为24~93m,且钻孔部分未施工,加上场地岩层复杂多变,详勘中未触及高强度的岩石;该区间隧道穿越岩石层长度约1100m,详勘时仅从5个钻孔中采取岩样做了抗压强度试验,是未查出高强度岩石的主要原因;福州岩层的岩面起伏很大,同标高的岩石强度变化悬殊,勘察单位已在相邻车站发现了高强度的岩石,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 社会影响
由于工法的改变,设计需重新出图,施工单位由盾构施工改为暗挖施工,造成该区间的施工工期严重滞后,并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4 经验总结
(1)勘察单位经验不足,地铁勘察不同于房建、市政勘察,尤其是区间隧道,地层过软或过硬,都会对设计方案、施工工法有很大的影响。
(2)勘察单位对当地地层的特性认识不够深刻,在工作中没有从全局考虑。
(3)勘察单位责任心不强,钻孔移位过大,且部分钻孔未施工,各级审查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设计单位也存在着疏忽,在使用勘察报告时,没有对未施工钻孔提出异议,应要求补勘后再进行区间设计。
5 应对措施
(1)加强对勘察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
(2)地铁勘察是一个系统工程,虽可由多个人完成,但应有总体负责人,全面把控。
(3)勘察过程中,钻孔移位距离应有限制,不能过大。
(4)对于不能施工的钻孔,应视其数量以及对工程的影响程度,详加分析,并提醒设计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