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投资经历
第一节 这里是天堂
(一)
我是1991年读大学的,那时候中国已经有股市了。当时隔壁班有个年轻而且非常有才华的老师,下课和学生们说,如果你们和我谈“牛”谈“熊”,那么我会很有兴趣。当时的大学生,并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但两耳也非常闭塞,听不到什么窗外的事,我们并不知道股市是怎样一回事,周围人知道得太少,报纸也很少报道,所以没有人和那位老师谈牛熊,我们关心的是这个老师的各种八卦。若干年后,我猜,也许只有我记住了他的这句话,明白了股市是可以跨过青春和爱情的,也是可以一辈子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世事洞明皆学问,能做长期的股市赢家,不容易。
1995年,我毕业了。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听说一个同事家里很有钱,据说,她出国的家人,把所有辛苦赚的钱都汇回来,叫她买原始股。这些原始股,在街上卖,每股1元钱,上市后都赚了100倍。我当时听了也就听了,刚开始工作一个月工资才300多元,哪里知道有上百万的人到底多有钱。也不好奇原始股是什么,因为当时的我,对金钱的理解就是最朴素的那些,比如,有工作,才会有钱;省钱,才会有钱;如果赌博输了,钱就没了。所以对各种暴富神话,也就是当作故事听听,夏虫不知秋。
但炒股的人越来越多,在1997年的一天,一个好朋友带我去股票大厅。他说摇新股,中了一些福建双菱的股票,要去卖。
我当时工作两年了,刚开始收入不高,每个月300多元的收入,交给家里150元做伙食费,存150元准备以后买房子,还剩下三五十元当零花钱。所以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想着怎么多赚点钱。当时大学生少,家教的需求大,所以赚钱其实并不难。大学的时候,班上的很多同学都去做家教补贴生活费,印象最深的是,班上成绩最差的、老是考不及格的同学,做家教每个月都能赚一两百元钱,而且做完家教,成就感非常强烈,说自己做得多好多好。我非常感谢他,他给了我做家教的勇气。所以,我毕业后想赚钱,就直接去做家教了。很快,我找了两份家教工作。每周做七天,每次两个小时,每个月可以多赚800元,一下月收入就从300多元增加到1200元了。因为当时工作中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多,所以除了做家教,我还做了很多事情,到1997年,实际上,我的月收入已经有3000元左右了。
口袋有钱心里不慌,当时,市中心的房子,一平方米只有700~800元吧。所以,后来买房的时候,我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全款也就是三年的收入。买房这样的大事,在当时真是小事一桩。至少,我这辈子就没因为买房愁过钱。我住在家里,没有房租;吃家里的,交的伙食费父母也没有要,而且我每月存1000元,他们为了鼓励我存钱,还同比例再给1000元。所以,手上有钱就可以想得更多。
1997年的那天早上,我和朋友去了股票大厅,让我在月收入3000元的时候,又看到了另外一条赚钱的路径。而且这条赚钱的路,看上去比所有的路都简单。
(二)
那时候,人们交易股票,大多是在交易大厅中,大屏幕红红绿绿。大厅里人头攒动,一些散户每天来“上班”,赚点买菜钱,于是他们坐在一起,像看美国大片一样地看股市涨跌,旁边有很多可以交易的机器用来做交易;行情淡的时候,被套住了,就聊天,看报纸、睡觉、打牌。中午有些人还不回家,就在那里吃快餐,非常敬业。交易大厅旁边,还有一些小房间,据说是给有钱人提供的,有中户室、有大户室。后来,我曾经的一个同事,也在神秘的大户室里,大笔地买进卖出。他55岁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提早退休,退休后,就每天在大户室里。当时,我只是刚毕业的毛头小伙,经常都是耐心倾听的角色。
这个大户同事,在他还没退休的时候,我听他谈过几次股票。一个下午,我们坐在小办公室里,闲着无聊,就东拉西扯。他说,有人向他借2万元钱炒股,他觉得这东西怎么能赚钱,没有道理啊。但出于情面,还是借了。过了几天,他又说,这个人喜气洋洋地还钱给他,说赚了不少,说的时候,他依旧觉得钱还回来就好,下次再也不敢借人钱做这个事情了,这世界上哪有这种好事,一周赚个百分之几十,要亏了怎么办。
但没想到,后来他自己跑去炒股了。我没问他原因,一般来说,我都是有人说我就兴致勃勃地听,人家不说我就不问。有几次在路上碰到他,看见他这个低调的有钱人,乐呵呵地骑着自行车,还和我打了招呼,感觉很亲切。
我对股市的各种事情听了一些,但没想到,第一次到股票大厅的时候,股市还是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没想到,这个世界居然有这么激动人心的地方。整个大厅里的人,一个个眼睛闪着光彩,所有人都像刚充完电、上完发条一样。开盘了,朋友要卖他的新股,然后我就看到福建双菱的股价不断跳动,几分几毛甚至几元地跳动,简单的数学计算告诉我,每一次跳动,都意味着一周的工资、一个月的工资,最后,赚了一年左右的工资,朋友卖出了股票。就这样,三五分钟就赚了我一年的工资!
当时的新股是在银行申购的,每个人拿着身份证去买。新股的回报率非常高,所以申购新股的时候,要在银行排队买。我也算后知后觉了,我所在的城市,新股都申购过不知道多少次了,我居然才知道,而且,这东西这么赚钱,赚钱的速度,比我当家教快多了,也容易多了,简直就是捡钱啊。回家后,我和父母说,有这个好事。他们估计也有一些同事在摇新股,所以马上认同了。过了不久,又有一只新股中国武夷要上市,于是我也加入排队摇新股的行列中。当时家里钱不多,也不敢像有些人那样全力以赴、砸锅卖铁、用尽手段去摇新股。若干年后,再摇新股的时候我才知道,当时错过的是多么大的赚钱机会啊。
没多久,中国武夷上市了,上市后卖出一算,资金的回报率是7%。也就是说,你花1万元去摇新股,一次就能赚700元。如果花100万元呢?一次就能赚7万元。一次!而7万元当时就能全款买市中心的一套房子了。所以,据说有人贷款摇新股,据说有人还到处借身份证摇新股——估计每个人摇的新股是有上限的吧。
但非常遗憾,我的第一次居然是最后一次,中国武夷是我唯一一次排队摇的新股。因为在这之后,这个线下摇新的福利就没有了。因为摇新这个契机,我也就在证券公司开了户,也就正式进入了股市。
(三)
有人说,新手的手气一般比较好,是这样的!第一次,我听了楼下小卖部老板的建议,花了5000元,我近一年的工资,买入一只股票,一汽金杯,结果一周后,卖出的时候,就赚了500元,是我一个月的工资。虽然当时我的各种收入加在一起,一个月已经有3000元了,但赚到这500元的时候,我还是认为,赚的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卖完股票,心潮澎湃,一个人在交易大厅安静的走廊上,整整10分钟内心激荡。《牡丹亭》里对爱情是这么描述的:情不知从何而起,一往而深。对于股票,我知道,当我第一周赚了10%以后,我就爱上了这种简单快速的赚钱方式了,谁不喜欢呢?当一个人碰触到自己底层这种不劳而获的欲望,估计都和我一样觉醒了。有了这最初的心动,未来吃再多苦,都不愿回头。
当初家人给我的是5万元的投资额度,而不是5000元。父母说,他的同事也给自己的孩子一笔钱去炒股、去投资,所以也给我一笔钱去尝试。感觉上,像是其他父母给孩子一笔钱去创业一样,他们也让我在这个世界上有更多的尝试。
我父母都是工薪阶层,这笔钱对他们来说,也是要省吃俭用攒很久才有。记忆中,有很多年,父亲寄信的一分钱的信封,都是正反面用,别人寄来的信,拆开,折好,重新粘上,另外一面,又是一个干净的信封。
我知道这钱来得不容易,所以非常谨慎。进入股市的钱,都是他们的辛苦钱。我自己赚的钱,他们说,留下以后买房用。当时由于通胀率很高,存款的利息也非常高,每个月赚的钱,母亲总是帮我存银行,一般存三年期或者五年期,年利率印象都有10%左右,三五年后拿出来的时候,虽然实际上购买力下降了不少,但多出来的纸币,感觉还真是太好赚钱了。当时不懂,这么高的利息,买房才是最佳的选择。而买股票,其实是最差的选择,比存银行都差很多。因为股市的长期回报率,差不多也就是平均每年8%,这连银行利息都跑不过。而且当时,股票因为稀缺,所以大多时候被炒得很高,价格不便宜。
但年轻的时候,谁知道呢?而且股市里,谁不是认为自己可以轻轻松松赚大钱呢?我们只是不断地转手股票,并不知道股票的价值在哪里。从某种角度来说,那只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不断赚钱套牢,再赚钱再套牢的游戏。一阵子赚钱了,找人喝酒吹牛;一阵子被套了,自己默默关灯吃面。大多人投资,都是身在此山中,不知道股市赚的钱从哪里来,股市亏的钱又到哪里去了。我们总是懂得太迟,或者说总是在撞了南墙很多次后,才终于懂了。
总之,第一次在股市里尝到了甜头后,我又小心翼翼地在股市里买了几次股票,都小有斩获。之后,就彻底放开了手脚,不断地买,不断地卖。有时候连续赚钱,有时候买了被套就卧倒等解套,那几年买了很多很多的股票,印象中就有:仪征化纤、真空电子、太极实业、猴王、粤美的、粤美雅、鄂武商、深金田、深振业、万科、深发展、四川长虹、盐田港、双鹤药业……多到自己都记不清了。
当时,因为5万元也算半套房子的巨资了,投资的时候,我竭尽所能,全力以赴。日后去想,如果有这个心去背英语单词,估计六级随便都能考过;用这个心走路去北京,和古代秀才一样翻山越岭,北京也早就走到了。但用这个心去看盘、去炒股,过几年,其实是原地不动的。像神话里的西西弗斯推石头,石头上去了又下来了,下来了再推上去。在外人看起来,毫无意义。
(四)
为了提高投资股票的成功率,当时我勤奋得和现在追剧、刷抖音的年轻人一样,每个周末、每天晚上,一有空闲时间,都在热爱着我的热爱。晚上,广播电台有股评节目,电视台有股评节目,和约会一样,我都会准时准点甚至提早准备去听、去看。周末,一大早,就去地摊上买报纸、买杂志,记得当时买的是《中国证券报》《证券市场周刊》,还有一些有很多股评的小报纸,我都买来看,都收藏了,有空就翻翻。这些媒体,一般都会对全部的股票进行点评,并且告诉你它的支撑位、技术指标、基本面情况,所以字都很小;还会有好公司推荐、大盘综述。这些,我都非常有兴趣,看到股评师点评过自己持有的股票后,就特别安心,就充满了期待。看到大神推荐的金股,就特别留意。前一阵,据说有个微信公众号,推出99元看自选股的收费专栏,居然有近万人买来看。很多人嘲笑说,这届股民如何如何……他们和我以前上街买报纸杂志,又有什么区别呢?99元和我当初每周花10元也差不多,反正负担得起。我们看的,其实是一种虚幻的确定性。若干年后,股评师一代又一代地走出人们的视野,他们推荐的股票,放在若干年后去看,并不比猴子扔出的飞镖更准确。甚至有些因为各种原因,其实更糟。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些报纸杂志有些时候会提供一个数据服务,会告诉你一只股票的历史最低价和最高价,以及它们去年的最高价和最低价。这个数据,让我获得了一个重要的经验:
股价是高度波动的,绝大多数股票的价格,每年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会差50%甚至更多。而历史股价,最高价和最低价会相差数倍。这个收获,日后指导了我的投资。我知道,一只股票上涨、翻倍都不算什么,所以往往持有一只股票,可以持有到翻倍。而一只股票下跌,即便腰斩,未来也许用不了多久它也可以解套,所以可以越跌越买。当然,现在看这个结论,有对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日后,我因为这个有缺陷的规律赚了不少钱,也因此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投资上的重大挫折。
但这是后话了,早岁哪知世事艰啊。
那几年,股市一直涨涨跌跌,和后来一样。一会儿,赚了一些钱,走在路上都想唱歌,躺在床上想想都让人开心,吃饭饭香、喝水水甜。一会儿,被套住了,被重套了,一开始还等着解套,再后来套太多了,连股市都不看了。听那种心太软、独自流泪到天亮的歌觉得很好听。总之,投资股市几年后,有一天回想过去,原来,账面上的浮盈都不是钱,账面上的浮亏也不算亏。亏的是时间和精力,以及钱的机会成本。
但在迷惘和失望中,只要牛市一来,世界观就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