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幼儿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其历史与人类社会历史一样久远,而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9世纪之前,幼儿教育往往在家庭中进行,虽然有人提出了幼儿公共教育和保育的思想,但是当时的社会既没有创办幼儿教育机构的足够物质基础,也没有相应的社会要求。19世纪初,大工业机器生产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妇女被迫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工作,教养孩子的需求被提出,此时社会已经具备了创办幼儿机构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此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其中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办了“幼儿学校”,把1~7岁的婴幼儿组织起来进行集体保育,这是第一个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在这一时期,幼儿教育机构多由慈善家、工业家创办,实质上不过是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

1.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是由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创办的,因此福禄培尔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19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布兰肯堡创办了一个“保姆养成所”,为了保姆们有实习的场所和对象,他集合了村里40名6岁以下的幼儿,成立了一所“游戏与作业教育所”。1840年5月的一天,福禄培尔在村里的山丘上散步,站在山顶上向下遥望,看到金色的夕阳和树木上油油的新绿,他突然大叫“有了!就把它叫作儿童的花园(Kindergarten)吧!在这个花园里,幼儿不会受到压抑,他们可以自由地成长,而保姆就是施肥的园丁。”从此以后,福禄培尔把他的幼教机构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在他的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他特制的玩具——“恩物”来学习,得到体力、语言、认识、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发展。福禄培尔创建的幼儿园是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之后,幼儿园这一名称被全世界普遍采用,许多幼儿园也很快地在欧美各国创立起来。

2.我国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名为武昌蒙养院)。在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推动下,“效法西洋、倡办西学”成为潮流,对幼儿实行“公教公养”的主张也随之被提出。为了满足民众变革的要求以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创办了湖北幼儿园。之后在北京、上海相继成立了蒙养院。当时的这些幼儿教育机构采用的是日本幼儿园的形式,聘请的是日本的保姆,使用的是日本的教材,灌输的是封建礼教,这些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征。

3.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1)旧中国的幼儿园教育。

解放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极其缓慢。据统计,1947年全国仅有幼儿园1301所,而且绝大部分都附设在小学或师范学校内,分布在沿海大城市。而且,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锐抨击的那样,当时的幼儿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幼儿园完全成了外国文化侵略的工具和富贵人的专用品。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里出现了一批适应战争环境和解放区、根据地政治经济特点的各种类型的托幼组织,如边区儿童保育院和托儿所等,发展了一支新型的保教人员队伍,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以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幼儿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有一批具有爱国思想和民主思想的幼儿教育家,批判封建主义的幼儿教育,反对幼儿教育的奴化和贵族化,积极提倡变革并躬行实践,创办了为平民子女服务的幼儿园。如陶行知先生的“乡村儿童团”、张雪门先生的“北平香山慈幼院”。然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他们的主张没能彻底实现,不过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为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宝贵财富。

(2)新中国成立后的幼儿园教育。

稳步发展时期(1949~1957年):我国从帝国主义手里彻底收回了教育权,幼儿教育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借助苏联经验,进行了整顿、改造和发展。首先在办园方向上,从过去幼儿园只为统治阶级和贵族服务逐渐转为向工农子女开门,为国家建设服务,让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成为幼儿园的受教育者。从此,保育幼儿、方便家长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其次,在教育思想上,新中国幼儿教育改革旧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批判旧教育中存在的封建、买办、崇洋的思想,废除了宗教色彩的内容与活动,学习苏联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和经验,为建立新教育打下了基础。另外在教育目标上,新中国的幼儿园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对幼儿进行初步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使幼儿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1年)。在这一目标指导下,对幼儿园具体的教养目标、各年龄班的教育任务等也都重新进行了规定。

盲目发展与调整巩固时期(1958~1965年):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幼儿园发展也刮起了“跃进风”。1958年,幼儿园的数量从1957年的16400所猛增至695300所,不久便因缺乏社会需要和经济基础而纷纷解散。1961年,国民经济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幼儿园的数量稳定在17600所,1965年逐渐发展到19200所。至此,幼儿教育又回到了稳步发展的轨道。

遭到全面破坏时期(1966~1976年):我国幼儿教育遭到了最严重的破坏。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掀开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我国幼儿教育在经过了这一严峻的考验之后,也以更成熟、更坚定的步伐,开始进入新的发展历程。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幼儿园教育。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也出现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 幼儿教育机构的多形式、多渠道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从计划经济下的单一办园模式中解放出来,由国家、企业、机关办园转向各种社会力量办园,特别是农村、个人、法人团体等积极办园。城市入园人数所占比例逐步移向农村,据1989年国家教委统计,农村学前班的发展使全国入园人数在幼儿园总数有所减少的情况下,仍然增加了近一倍。据1992年的统计,农村学前班幼儿数已占幼儿入园人数的60.7%。灵活多样的非正规幼儿教育形式的作用日益增大,如近几年在河北、内蒙古、甘肃、贵州等省区出现的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班、草原流动幼儿园、“大篷车”流动服务组等,在动员家庭、社区、传播媒介参与幼儿教育上,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

② 幼儿教育机构的蓬勃发展。

据统计,2009年,全国幼儿园总数已达13.41万所,其中,民办幼儿园的总数已达到8.34万所,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62.2%。到2010年全国幼儿园总数达到15万所,在园幼儿数达到2977万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幼儿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③ 幼儿教育的规范化、法制化发展。

“文革”后,为恢复和发展幼儿教育,首先恢复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幼儿教育领导机构,其次,教育部制定颁发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文件,如《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1979年)、《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1986年)等,使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重新明确了幼儿教育的方向。1989年6月,国家教委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制定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草案)》(以下简称《规程》),并于1996年6月正式施行。《规程》不仅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保教目标、任务,而且立专章对幼儿园教育从原则到活动的组织、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等做了规定。规定中充分体现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十分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规律,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1989年8月,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发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该条例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管理以及保育教育工作,并明确了各级地方政府在幼儿园的发展、管理等方面的责任,使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从此跨入了法制化轨道。2001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它就《规程》中有关“幼儿园的教育”这一部分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和全世界早期教育科学研究新成果,倡导了幼儿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是《规程》与教育实践之间过渡的桥梁。2010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学前教育未来10年的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等热点问题,2010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从行政角度规范幼儿园办学目的和要求。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2012年10月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防止和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人类对幼儿教育的思考和认识不断地深化,形成了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许多幼儿教育家的思想推动和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轨迹,对现今的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福禄培尔(1782~1852年)

福禄培尔于1782年4月21日生在德国乡村图林根。19世纪中叶,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而且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由于他的实践和理论建树,幼儿教育理论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幼儿园教育也成为教育中的一个独立的领域。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为此受到了许多批判,但他的思想和理论对现今幼儿教育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这些理论主要有:

(1)论教育分期。

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福禄培尔把儿童期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和少年期。他认为婴儿期即初生儿期,儿童具有“吸吮”的功能,它不仅体现在吸吮母乳上,而且也体现在吸吮外界事物上。婴儿几乎是不加选择地把他所接触到的外界事物接受或吸吮到自身中,使其成为内在的东西。幼儿期,即儿童早期,是幼儿园时期。幼儿开始自动向外部表现其内在本性,一些最基本的本性开始觉醒,并遵循自然法则逐渐发展。福禄培尔认为,在这一时期,幼儿通过观察、与周围的人和事物接触以及游戏等活动获得经验和体验,并试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少年期,即学生期,儿童7岁左右开始进入这个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学习,是外部的东西成为内部的时期”。

(2)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福禄培尔认为,幼儿期是人发展的主要阶段。“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他强调说:“假如你希望你的孩子们最后能帮助你的话,就在儿童早期培养他们活动的本能,特别应在儿童期培养他们创造的本能,这会获得百倍的收成。”福禄培尔主张幼儿教育的改革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给缺乏幼儿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的指导,同时要广泛建立幼儿园。他认为,幼儿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幼儿的照管和教育,通过各种适当的活动,增强他们的体质,锻炼他们的外部感觉,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语言,使他们初步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养成集体生活的习惯。

(3)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

福禄培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通过这些行为,幼儿才可以成长发展。保育者的任务是帮助幼儿除去阻碍生命发展的障碍,让自我得到发展。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自我活动。

(4)游戏与恩物。

福禄培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游戏是生命的镜子”;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游戏会产生喜悦、自由、满足,以及内在的平安、和谐”,游戏是幼儿“起于快乐而终于智慧的学习”,“能自动自发、用心认真地玩到累了为止的孩子,将来必是个健壮、坚韧、能够牺牲和奉献的人”;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幼儿通过玩具“可直接感觉到不可观的世界”。他制作的玩具取名为“恩物”意为“神恩赐之物”,现在仍有很多幼儿园在使用(见图1-1~图1-6)。为了纪念福禄培尔的贡献,人们为他建了一个纪念碑,纪念碑的造型仿照了“恩物”中的球体、圆柱体等。

图1-1 第一种恩物

图1-2 第二种恩物

图1-3 第三种恩物

图1-4 第四种恩物

图1-5 第五种恩物

图1-6 第六种恩物

动动手

福禄培尔在《幼儿发展中的教育》中对恩物的前5种做了深入的讨论,并详细说明了第七种,简单介绍了第六种和第八种,而对这两种的具体形状和用法则未做说明。因此,福禄培尔的恩物准确来讲只有6种。后来的福禄培尔研究者将福氏的恩物扩大到20种。请通过网络查一查幼儿园购买的恩物还有哪些?

2.蒙台梭利(1870~1952年)

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的玛丽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教育家。她原是一名精神病学的医生,在研究和治疗弱智儿童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她想:“如果能使这些儿童(指弱智儿童)达到正常儿童所能达到的学业水准,那么,在正常儿童的教育中一定有什么可怕的错误。”她相信把自己的方法和经验用于正常儿童的教育一定会更有效,于是她就转向了正常幼儿的教育,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儿童之家”。在那里,蒙台梭利采用了特殊的教育方法,进行了举世闻名的教育实验,创造了教育的奇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学法传遍了全世界。今天,世界各国都有蒙台梭利幼儿园,并用她的教育思想、方法、教具进行教育。

(1)论幼儿的发展。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幼儿发展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她认为,幼儿是一个发育的机体和发展的心灵。在生理方面,幼儿的个性是不断发展的,并使潜伏的生命力逐渐显现出来;在心理方面,幼儿在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如秩序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等。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感受能力,积极且有选择地从外部世界中进行吸收,成为他心理的一部分。因此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心理是一种“有吸收力的心理”。

(2)论自由与纪律。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冲动表现出来的,其外在表现就是幼儿的自由活动,因此,应该给予幼儿自由活动的权利。在自由活动中,幼儿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极大地激励自己的发展。但是蒙台梭利也强调,自由是不能离开纪律的。尊重儿童的自由,在幼儿的自由活动中帮助他个性自然发展,并不是说幼儿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儿童之家”,幼儿的自由活动必须遵守两条原则一是幼儿的自由应以集体利益为限度,不允许干扰和侵犯他人;二是幼儿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使用教具因此幼儿的自由实际上是一种有纪律的自由。

(3)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幼儿教育中的关键要素。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具有以下特点:① 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② 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地生活;③ 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地生活,精神饱满地自由活动;④ 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吸引力。

(4)论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心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教师通过“全神贯注地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蒙台梭利明确指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正是教师才使幼儿的自由得以实现。

(5)论幼儿教育的内容。

在“儿童之家”,幼儿教育的内容包括4个方面:肌肉训练、感官训练、实际生活练习和初步知识教育。由于幼儿期是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因此感觉训练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是重要内容。为此,她专门设计了一套教具,如用以辨别物体形状、大小、高低、长短的镶嵌板,辨别声音、音色的音筒,辨别味道、气味的瓶子,练习小肌肉活动的钮扣板等。教具的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指导时机。幼儿常常自由地选择教具,并专注、独立地反复进行,自我学习。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无论在蒙台梭利时代还是在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动动手

请利用网络查一查蒙台梭利教具及其使用方法。

3.陶行知(1891~1946年)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救国的思想影响下,他毕生从事旧教育的改革,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为我国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实践中,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主要的贡献和观点如下。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陶行知先生猛烈地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端,坚决主张改革外国化的、费钱的、富贵的幼儿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他积极宣传中国幼儿教育的新的发展方向,认为工厂、农村是幼儿园的新大陆。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身为留美归来的大学教授,他身体力行地积极推行平民的、乡村的教育,在南京郊区

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农村幼教研究会等

(2)重视幼儿教育。

陶行知先生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是“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他还提出普及的具体三大步骤即唤起国人明白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改革幼儿园,面向乡村工厂;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等。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他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足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有“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他还指出“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具体包括5个方面:① 解放儿童的头脑,把他们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② 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儿童动手的机会;③ 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允许他们发问;④ 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⑤ 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他们自己高兴要做的事。

动动手

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在积极地将陶行知先生的理论运用到幼教实践中。网络上有不少幼儿教师记录了自己运用陶行知思想的心得,请你从网络上找几篇心得读一读,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4.陈鹤琴(1892~1982)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他还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的科研工作,是我国以观察实验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最早的学者之一。他先后在江西和上海创办省立、国立实验幼师和幼师专校,为我国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

陈鹤琴先生批评当时的幼儿园不是抄袭日本就是模仿欧美,生搬外国的教材、教法,全然不顾中国国情。他认为“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他坚决主张“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的条件”。同时,他积极地推进我国幼儿教育科学化,在系统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基础上于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对幼儿园的课程、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陈鹤琴先生反对埋没人性的、读死书的“死教育”。在抗战时代,他抱着实验新教育的使命,创建了“活教育”。其教育的三大目标是:①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②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③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体系,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各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① 教育观。

陈鹤琴先生指出,要遵照“活教育”的精神办幼儿园,必须“以自动代替被动”,必须是幼儿“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自己去动手用脑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不能搞传统的注入式,消极地管束幼儿等。这样的要求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对旧教育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

② 教育目标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应当是育人,培养国家民族所需要的新生一代,培养像陈鹤琴先生所指出的那种身体健康、能建设、能创造、能合作、能服务的“现代中国人”。

③ 教育方法

实现“活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如陈鹤琴先生所说:“非从‘做’做起来不可”,应当是“做中教,做中学”。

④ 教育内容

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地结合。同时,“活教育”“做”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内容。

⑤ 教育原则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的17条原则,如“凡幼儿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幼儿能想的,让他自己想”等,体现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动手动脑、重视直接经验的价值等思想,奠定了幼儿园教育原则的基础。

(3)幼儿园课程理论。

① 课程的中心

陈鹤琴先生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根据儿童的环境——自然的环境、社会的环境为幼儿园课程系统的中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

② 课程的结构。

陈鹤琴先生认为“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虽然他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5项。但这5种活动是一个整体,如人的手指与手掌,手指只是手掌的一部分,其骨肉相连,血脉相通,因此被称为“五指活动”。

③ 课程的实施。

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行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的“整个教学法”;主张游戏式的教学。

(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家庭对幼儿的影响,积极主张幼儿园与家庭合作起来教育幼儿。他说:“儿童的

教育是整个的、是继续的”,只有两方配合,才会有大的效果。

陈鹤琴先生极其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宝贵财富。在我国幼儿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学习和研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他为幼儿教育事业奋斗的精神,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承担更多的幼儿教育职责

各国政府从长远的战略性高度来重新审视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后,主要从两个方面承担发展幼儿教育的责任。

1.加大财政投入

为了让更多的幼儿接受适宜的幼儿教育,各国纷纷加大对幼儿教育阶段的财政投入。美国在1966年开展了向贫困家庭3~5岁儿童与残疾儿童进行免费幼儿教育、营养与保健的“提前开端”项目,对处境不利者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根据经济合作组织对其14个成员的调查,1998~2002年期间,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北欧的一些国家采用普惠方式将资助经费用于全体学前儿童教育,将教育经费部分减免;法国、比利时等国家某一时间段减免全部费用;丹麦、芬兰、挪威等国家某一时间段减免部分学费;意大利、卢森堡等国家指定学前教育机构学费全免。随着免费的学前教育不断推进,国际上提供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的国家有奥地利、韩国、加拿大等,提供两年免费教育的国家有荷兰和爱尔兰,提供三年及以上免费学前教育的国家有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墨西哥。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是学前教育数量上增加和质量上提高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在投入上对弱势幼儿全体的倾斜是幼儿教育面向所有儿童的目标真正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2.加强立法

各国政府试图通过对幼儿教育立法来保证其基础地位和价值的实现。美国联邦政府1979年通过了《儿童保育法》,1990年通过了《儿童早期教育法》,2002年正式颁布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英国在2003年发表了《每个儿童都重要》的绿皮书,2004年颁布了《儿童保育十年战略》。由此可见各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立法是保证幼儿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注重学前教育的课程改革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每一个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关注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成为整个幼儿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英国政府在2000年发布了《基础阶段课程指南》,把3~5岁确定为“基础阶段”,确定了基础阶段幼儿每个领域的“发展阶段”(即每个学习领域的早期学习目标)、“幼儿的实际表现”(即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过程)和“实践工作者的工作”(即如何为幼儿设计、建构和提供适宜的活动)等。2008年,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又颁布了《早期基础阶段的法定框架》,提出0~5岁儿童的早期学习目标应包括6大领域:个人、社会和情感的发展,交流、语言和读写,问题解决、推理和计算,有关周围世界的知识和理解,身体发展,创造性的发展;并规定了每个领域的具体学习目标。日本学前家园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创设适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以培养幼儿的生存能力。2007年日本颁布的《学校教育法》中指出了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为幼儿提供保育,创设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明确了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达5大领域的具体目标。据此,日本文部科学省[1]2008年修订、2009年开始实施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具体规定了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5大领域的课程目标和内容。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幼儿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热潮,以注重广泛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深入实验,探索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的含义、特点、类型、结构、设计实施做了一定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幼儿不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对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合作意识和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和能力等,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1世纪初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集中体现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并明确了每个领域的具体目标、内容和要求、实施指导要点。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在各领域目标上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与视点,防止不正确的教育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带入歧途。

(三)加强幼儿园机构的质量评价

自20世纪末以来,很多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会对儿童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美国早期教育协会(NAEYC)颁布了一个关于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机构教育的认证标准,在此推动下,各国加强了对幼儿教育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与研究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试图编制出一套评价工具或标准系统,以作为相对统一的尺度来评价各种不同类型的托幼机构的质量。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四部分即为教育评价,此部分从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说明,指出: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同时,又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这为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明了方向。它从制度上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深化和完善提供了保障,使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和实践能够在较为稳定和宽广的平台上进行。此外,幼儿园分等定级验收工作可以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其标准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导向,但由于行政管理特征浓厚,评价的理论框架、维度、指标、内容和方式都不完全等同于专业化的质量评价。未来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会更受到重视;评价体系呈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统一;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将有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评价中将会广泛运用;教育质量评价研究队伍会进一步扩大;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将日趋完善。

(四)重视幼儿教育师资培养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以及幼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幼儿教师师资,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从国际范围内看,提高教师入职资格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延长职前学习的年限、提高学历水平、强化资格证书制度。

西班牙、澳大利亚、朝鲜将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年限从2年延长至3年或4年,奥地利把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时间从4年改为5年。美国2007年新修订的《提前开端法》中提出要“保证在2013年9月30日之前,全国至少50%的参与教师拥有学前教育的学士学位或高级学位(或者拥有高于学前教育相关的学士学位和高级学位,且有从事幼儿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

我国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2年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于2011年在浙江、湖北两省率先启动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2012年扩大到河北、上海、海南、广西等6个省市,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新增山西、安徽、山东、贵州4个省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试点。2015年,力争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内容包括:统一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大纲;完善考试科目设置,突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查,以前的考试60%的题目为知识性考题,现在60%的题目考查实践能力;将考试命题和组织工作交给专业考试机构承担,增加考试公信力;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畴;破除教师终身制,5年一认定,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培训和工作业绩的考查。

动动手

http://www.ntce.cn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官方网站。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人员均要通过本网站进行网上报名、成绩查询等。

如果你对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有任何问题均可直接进入该网站的常见问题页面。http://www.ntce.cn/a/changjianwenti/list_21_1.html

(五)幼儿教育机构形式和功能不断丰富

近年来,许多国家不断拓展幼儿教育机构的形式,从而满足时代对幼儿教育的要求。如从入园时间上看,除了全日制、半日制的机构之外,还有季节性、临时性的入托时间和灵活的幼教设施,美国的假日儿童中心、蹦蹦跳跳室,英国的游戏小组等都是这种适应性很强的机构;从办园目的上看,有实验性的、师范性的、家教性的、病残儿童诊断治疗的、训练某种技能的等幼儿园;从办园理念上看,各派幼儿教育理论百花齐放,如福禄贝尔式、蒙台梭利式、皮亚杰式等幼儿园纷纷出现;从办园主体上看,由私人、国家、团体、企业、教会等开办了各种幼托机构。

幼儿园的功能也逐渐丰富,尤其体现在对家庭的指导作用上。如英国充分利用“家长手册”和“家长布告栏”的作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幼儿在园的作息时间以及具体活动安排,大力发扬“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帮助幼儿园筹措资金。德国的幼儿园设置了家园合作的机构,包括家长委员会、学前教育研究会等,主要负责讨论幼儿教育方面的问题。美国联邦政府提倡开放式教室,鼓励家长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