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先进发动机开发揭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创驰蓝天技术路线图

首先看下目前马自达的产品战略图,到目前为止,马自达全系使用创驰蓝天发动机,分为第一代SKYACTIV-G汽油和SKYACTIV-D柴油发动机,以及19年下半年上市的第二代创驰蓝天发动机——SKYACTIV-X发动机,即马自达独创的SPCCI(Spark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火花塞控制压燃点火发动机。

从第一代创驰蓝天发动机以来,马自达提出了剑指理想燃烧状态的进化蓝图,以最高热效率为目标,分解了影响热效率的7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压缩比(compression ratio)、比热比(specific heat ratio)、燃烧速度(combustion speed)、点火时刻(combustion timing)、热损失(heat losser)、泵气损失(pumping losses)、机械阻力(mechanical friction)。在第一代创驰蓝天汽油发动机上,通过使用了世界第一的高压缩比(14:1),米勒循环以及一系列降低机械阻力的措施,成功提高了热效率,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保持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我们从图中看出,比热比和热损失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足,马自达通过钻研,采用了稀薄燃烧、压燃、先进热管理等方法,接近了理想燃烧状态。

马自达在设计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比热比(specific heat ratio),这个比热比也引导马自达提出超稀薄燃烧概念。那么,什么是比热比?为何要追求比热比呢?

首先提出比热容概念,比热容就是把流体的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但是对于气体,因为温度上升压力和体积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分为两种,一种为保持一定压力的定压比热Cp,一种为保持一定体积的定积比热Cv。这两种比热的比称为比热比,比热比k=Cp/Cv。

如图3所示,奥托循环的理论热效率公式如下所示,其具体曲线如图所示,伴随着比热比的提高和压缩比的提高,热效率是可以提高的。从曲线看出,当压缩比提高后热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幅度趋于缓和,马自达第一代创驰蓝天的主要设计思想就在此。当比热比提高后,热效率能够极大的提高,马自达第二代创驰蓝天的设计思路就基于此。

所以,为了提高比热比,一方面要提高燃料对应的空气比例,另一方面要将燃烧温度下降,通俗来说,即扩大不燃烧但能够吸收热量的气体,也就是废气。当空气在稀薄状态下燃烧的话,被称为稀薄燃烧,稀薄燃烧越充分,比热比就越高。

奥托循环的理论热效率005.png,其中,ε:压缩比,K:比热比


图1 比热比对热效率的影响


这里简单介绍下稀薄燃烧概念,根据化学当量比,空气/燃油的比例为14.7才能充分燃烧,当燃油多了混合气过浓,有部分不参与燃烧的燃油会被排出,造成燃油浪费并恶化排放,但是由于燃烧速度快,并且燃油能够给燃烧室降温,发动机性能可以得到提高。相反,当空气多了混合气过稀,由于燃烧室的富氧环境会导致排放恶化,形成大量NOx,但是这种燃烧方式对燃油经济性很有利。目前汽油发动机所提出的稀薄燃烧概念,都是在极个别条件下使用的,比如在低温冷启动等不容易形成NOx的条件,或者就是局部稀薄燃烧,分层燃烧的方法,燃烧室的总体空燃比为理论空燃比,在火花塞周围较浓,其他地方较稀。

马自达做了理论研究,如图2所示,这张图展示了当燃烧温度下降,燃料对应的气体比热比得以提高。由于燃烧温度高的话,分子活性增强,一边振动一边分解会消耗部分能量。因此,抑制温度的话,比热比可以提高,能够有更多热量参与做工中,可以提高热效率。这样,通过稀薄混合气,本身的比热比较高,再加上燃烧温度较低,比热比进一步提高,热效率就理所当然的高了。

进一步,稀薄燃烧的话,活塞和气缸盖的壁面的温度差减少,热损失也降低,通过提高空气量,节气门的泵气损失也能够降低。


图2 燃烧温度和比热比关系


马自达所提出的是超稀薄燃烧的概念,类似于柴油发动机的稀薄程度,但是这个稀薄程度,多少才是合适的呢?由于空气的k=1.4,燃料的k<1.33,不同比例混合气下,比热比系数如图3所示。第一代创驰蓝天的比热比为1.365,空燃比在14.7(空气过剩率1),当空燃比到29.4(空气过剩率2)时,比热比为1.383,因此,马自达希望空燃比提高到理论空燃比的2倍以上。


图3 不同混合气比例下比热比系数(k)


另一方面,我们的认知是稀薄燃烧会导致NOx爆发,所以稀薄燃烧的实际使用受限。如图4所示,马自达通过研究发现,NOx在过量空气系数在大于等于1的时候容易爆发,且此时燃烧温度也最高,随着过量空气系数逐渐增大,燃烧温度和NOx排放都呈减少趋势(图中只表明了NO数据,实际还有NO2等,NOx排放最大的过量空气系数应该在1.03左右,在此备注下)。随着过量空气系数进一步增加,如图5所示,当空燃比到29.4(空气过剩率2)附近燃烧时,NOx的排放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验证了超稀薄燃烧实现排放法规要求的可行性。


图4 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的燃烧温度和NO排放趋势图


图5 不同空燃比和NOx排放的关系


马自达根据自己的技术路线图,发现超稀薄燃烧是接近理想燃烧的手段,但是目前世界上并没有汽油发动机超稀薄燃烧量产的案例,马自达是如何实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