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能力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新兴产业

2.1.1 新兴产业概念

新兴产业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于21世纪。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展新兴产业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重点。新兴产业是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诞生及应用而出现的新的经济部门或行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影响。新兴产业的出现,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技术革命的新阶段。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新兴产业进行了界定。基于产业驱动因素视角,迈克尔·波特(1980)在《竞争战略》中提出,新兴产业是指通过一些因素新形成的产业。这些因素包括了技术创新、相对成本关系变动、新的消费需求的出现或其他经济及社会方面的变化致使某种新产品或者新服务得以市场化。基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Agarwal等人(2004)认为,新兴产业为少数公司在先导活动中所创立,这些公司通常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往往也能从先发优势中获益。因此,新兴产业是尚未成熟的新创或新出现的成长产业。从组织生命周期和演化视角来看,新兴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创业如同《圣经》中的故事,真正能入选的故事很少;虽然创业倾向于从一种社会形态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形态,但是不变的是,不管有多少企业家出现,大部分在创建组织持续性上都未能成功”。从业务、就业增长以及范式转变视角来看,“新兴产业”是在销售和就业方面快速增长的产业领域,新兴产业往往等同于“范式转变”,如20世纪初的汽车产业及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电脑软件产业(Agarwal and Bayus,2004)。

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侧重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进行界定和研究。刘洪昌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关系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命脉和产业安全,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空间大、节能减排空间大的朝阳产业,具有战略性、创新性、成长性、关联性、导向性、风险性等特征。刘玉忠(201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涉及国家根本竞争力、国家安全、国家战略目标实现,影响国家政治地位的产业,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先导性、市场不确定性等特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七大产业。林学军(201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对本国、本地区有长远影响,能够带动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且具有指向性、外部性、创新性、风险性、区域性五个特点。

鉴于国内侧重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背景,且因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本书部分章节的内容主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展开。

2.1.2 新兴产业特征

1)技术不确定

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技术创新,重大技术创新一般都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可以划分为可度量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可度量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通常被认为是不可度量的不确定性。那些根本性的技术变革以及因此而诞生的产品的市场需求通常难以预测。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技术已经实现了产业化,技术水平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节约高额研发成本来获得后发优势。当新技术逐步产业化,技术研发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减弱,新兴产业逐渐向成熟的传统产业转化。

2)市场不确定

市场的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而市场的不确定性必然会阻碍新兴产业的发展,但新兴产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市场的不确定性。一项技术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准确定位市场用途,如蒸汽机在用于矿井抽水大概一百年后才成功地应用于制造业和运输业。其次就是用户问题,找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客户并逐渐推广也并不容易。很多产品都需要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才能被用户接受,有些产品可能因为其价格高、用户规模小而使得其不具有经济用途。最后,先进的技术并不是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充要条件,它同时还受到用户的转换成本和市场策略等因素的影响。

3)组织不确定

组织的不确定性表现在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产业化是由哪个企业或个人实现是不确定的。当某个产业发生根本性变革时,产业中的大部分企业往往墨守成规、难以识别破坏性变革的微弱信号,对破坏性变革不能做出迅速的反应;或者出于维护既有产品市场地位的需要,往往会抵制新的产品。研究表明,不连续的过程创新侧重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或者更广泛的可获得性,大约3/4的来自产业内部的不连续创新可以归入过程创新。不连续的产品创新具有破坏性,它能突破已建立的市场,破坏已形成的核心能力,这样的创新几乎总是来自产业之外。在破坏性创新中,中小企业通常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不受原有经验、思维方式的限制,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虽然小企业的失败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其数量庞大,因此更有可能捕捉到破坏性的创新,惠普、戴尔在短短几十年内成长为行业领先企业就是很好的例子。

4)缺乏政策

对于成熟的产业,国家会有对应的产业政策,包括贷款、科研投入等产业政策,而新兴产业由于未成形,行业的发展还处于探索之中,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需要企业自身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这就意味着新兴产业需要经受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产业政策缺失甚至空白。

5)复杂性

新兴产业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技术的复杂性。不仅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而且还需要其他众多的技术配合、支持,甚至要求相关配套技术也要有重要的突破性进展。其次,新兴产业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产业化过程的复杂性。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产业间的相互融合、交流也日趋深入,使产业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各个产业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征(林学军,2012)。

6)生产制造智能化

传统产业是以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能量转换为机械能量为特征的产业。化石能源转化为机械能量解决的是人的体力拓展问题。新兴产业尽管有新能源的支撑,但已经不是以化石能源能量向机械能量转换为主了,而是以智能化为强大动力驱动生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新兴产业的生产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数字技术使生产制造实现智能化,这主要解决的是人的脑力延伸问题,是人类智力劳动的革命,极大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使生产力得到又一次大解放、大发展(李晓华、吕铁,2010)。

7)能源发展绿色化

在工业社会发展历程中,能量转换工具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以发明和使用蒸汽机为标志,以能量转换生产模式为特征,标志着人类工业社会的开始。随后内燃涡轮机、汽油涡轮机、电动机的发明,能量转换使人类的体力劳动得到了一次又一次解放,使人类社会一次又一次步入新的产业发展阶段。目前意义上的传统产业是以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动力的,工农业以高排放、高污染、不可持续为其主要特征。新兴产业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动力。生态环保是新能源产业的特征。发展新能源可以带动科技研发,同时其成果产业化又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新能源系统的制造、安装、营运、维护需要大量相关产业,新能源产业是既能吸收大量投资又能创造大量就业的行业,对经济拉动作用不可限量。

8)资源利用循环化

在传统工业模式中,资源利用率相当低,只有少部分资源变成了产品。在传统产业中,废弃物与产品构成比例很不合理,高消耗正在使许多传统产业加速衰退。新兴产业生产将改变传统产业“资源—产品—废品”的简单线性生产方式,进而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涉及研发、制造、物流、营销、消费、再生资源回收等产业全过程。资源的再利用、废品资源化以及次品再生产等环节成为工厂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制造成为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平台,可实现环境友好型的清洁生产。新兴产业中的生物工程是资源循环化利用的重要方式,根据目前生物技术与产业融合的程度,可以包括几个层面:一是生物技术完全融入的产业,因融合度很高,整个产业发生了深刻变革,如在农业方面有基因工程,医药方面有海洋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方面有蛋白质工程;二是生物技术正在融合的产业,如计算机方面有生物芯片等软硬件,环保方面有生物治污工程,纺织方面有海洋藻类服装材料,同时,在保健品、化妆品、军事、司法等领域也在加速融合;三是生物技术将要融合的产业,如目前的物联网、建筑材料、信息服务、通信传媒等产业。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它不但会融入几乎所有的产业领域,而且自身也会以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不断衍生出新兴产业,从而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生物工程与仿生制造模式的技术产业的本质是把自然界最奥妙的高效生产方式移植到各产业中,如用植物合成材料、能源,用微生物浓缩矿物等,用生物工厂来取代机器生产,从而彻底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各个产业的生产效率,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做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并进。用新一代能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如传统汽车产业经过近一百多年的发展,制造技术和产品已趋成熟化,但新兴技术又使生物质能汽车产业登上了新的历史舞台,通过发展生物质能,从植物中提出能源,如从海藻等植物中提取生物柴油,将生物柴油用于节能环保型汽车,实现汽车产业的升级换代,同时通过其他节能技术提高汽车能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

2.1.3 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在对新兴产业概念以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本书依据产业发展驱动力将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分为四种,分别是政府引导、技术创新、市场驱动和集群发展四种模式(胡昱,2011)。

1)政府引导模式

政府引导模式是指政府主导新兴产业的发展,包括制定产业规划、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资金支持、提供全方位服务、打造合作交流平台、培育领军人才等举措(见图2-1)。政府引导型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由于引导型产业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带有明显的人为主导痕迹,因此又被称为“筑巢引凤”的发展模式。

图2-1 政府引导模式

2)技术创新模式

新兴产业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技术创新。无论是从新产品改进、新工艺构想,还是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市场推广,在整个过程中,技术创新构成了产业链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构建完善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应围绕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技术,构建高端产学研联盟,打造新兴产业的孵化基地,通过技术带动新兴产业的成长,形成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见图2-2)。

图2-2 技术创新模式

3)市场驱动模式

市场驱动模式指以市场为动力,凭借产业自身优势吸引外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依靠市场竞争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在这种模式的作用下,新兴产业发展是系统内部和各产业间相互竞争的结果,往往会促进产业繁荣和产业集群的出现(见图2-3)。

图2-3 市场驱动模式

4)集群发展模式

新兴产业具有产业集群的发展特质,通过集群的协同创新和发展,可以形成新兴产业的规模经济、资源获取、整体扩张和广泛的市场吸引力等优势。产业集群整合了政府和市场的功能,综合了技术创新和组织设计等因素,在整体的影响力上甚至超越了市场驱动和政府引导模式(见图2-4)。

图2-4 集群发展模式

2.1.4 新兴产业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新兴产业的内涵、发展模式选择以及发展影响因素等内容展开了深入分析。近年来,国内学者同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研究。Venkatesh(2001)以个人电脑为例,实证分析了新兴产业中新产品市场采纳影响因素以及面临的挑战。Siegel(2004)定性分析了高校研发技术产业化过程,并提出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有效模式。涂玲(2005)认为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了生物相关产业的产业化进程,而产业化也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张洪石和卢显文(2005)指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路径主要包括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两种。Huang(2007)研究了台湾SIP(System in package)产业的创新政策组合,并指出其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Trienekens(2008)研究了食品产业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和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他认为安全生产标准的设立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Dittrich(2010)以移动手机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网络创新模式对产业在不确定和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下的发展有积极影响。Xu(2012)归纳了云计算技术的特点及其对传统产业转型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了云计算技术对云制造的形成、产品创新与商业战略协同的积极影响。孟梓涵(2013)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展开了分析,强调政府政策引导对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的重要作用。Lin等(2014)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展开调查研究。高翔(2014)研究指出,干细胞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需要政策支持、人才培育、投资机制和优秀企业培养等条件的支撑。他同时对中国干细胞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干细胞产业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发展模式、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模式以及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并分析了影响发展模式的因素。田莉(2014)揭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路径和实现机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赵哲(2015)对比了美、日、欧以及中国太赫兹产业专利申请情况,从专利申请人、地区分布以及技术领域等方面剖析了太赫兹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Ferrari等(2015)研究了石墨烯相关二维晶体和混合系统的科技发展路径和演化机理。汪英华(2016)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展开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政府科技支撑机制对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的作用机理。De Paulo(2018)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太阳能新兴产业合作网络演化机理进行分析,并为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和合作创新提供建议。Martin等(2018)对新兴产业可持续创新能力展开分析,研究指出产业共生演化网络对新兴产业持续创新的重要影响。Li等(2018)基于区块链视角对诸如云制造、物联网驱动制造等新兴制造业模式的架构展开研究,同时利用场景分析法研究了产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挑战。Daniel等(2018)对新兴的金融科技产业的创新生态系统展开研究,并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价值创造、商业模式以及竞争和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