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之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从前

“对于我的家庭,我不知从何说起。”

“那就从你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情说起。”

“我记得最深的一件事是我父母差点要打起来了。虽然我现在记得的只有零星的几幅画面。”

“什么画面?”

“那应该是我上幼儿园时的事。第一幅画面是我父亲在我家厨房门口,要打我母亲,左右的乡邻听到了动静,前来阻止,而我也抱住了我爸爸;第二幅画面是我父亲被阻止后,我和我姐在一起,我姐在哭,而我在笑。”

“你父母要打架,你姐哭我能理解,而你在笑,是怎么回事。”我表现出一丝错愕。

“应该是年龄太小,不懂事吧。我现在回想起来,都有那么一丝丝的愧疚。”

“愧疚?这有什么愧疚的?”

“其实这种感受我也说不清。因为在不合适的时候笑了吧。”

“还有其他记忆深刻的事吗?”

“有。记得有一年冬天,应该是春节吧,我们在外婆家做客,母亲待在外婆家,要我和姐姐先回来,让我家亲戚把我和我姐送回了家,我和我姐后来又自己跑了回去。”

“为啥又要自己回去啊?”

“应该怕被抛弃吧。”

“抛弃!为啥?”

“据我母亲说,那时她和我父亲经常吵架,好像差点要离婚。因此我和我姐害怕父母离婚,然后母亲被抛弃。”他似乎有些伤感,“因为这,我和我姐对婚姻都不报什么希望。而且如果当时我父母离婚的话,或许我的一生都只会是黯淡的。别说高考,成为高中生都是空谈。”

“可贵没如果。”

“因为父母的婚姻,我一直都不相信婚姻,不相信爱情,幼年的时候我就想着长大后可不可以不结婚。但可笑的是我却把爱情作为我最后的救赎。”

“同学,为啥是可不可以不结婚,你有结婚对象吗?你要知道这世上有很多光棍。”我有些想笑。

“因为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就是一个男人要成家立业。”

“你为什么又要把爱情作为最后的救赎。”

“或许是因为孤独太久了吧。其实我一直都希望有一个人能了解我。”他自嘲似地笑了笑,“其实我很自卑,一直如此。”

“自卑?为何?”

“我在上完二年级的时候,我母亲就去县城里,在我阿姨家打工了,而我和我姐每个周末就会坐公交车去我阿姨家。然后我就感受到了我家在物质上的匮乏。但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对物质不是那么的敏感,因此也没有太自卑,并且我感觉这种自卑是多方面的。”

“你觉得有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我家和我亲戚家的经济差距太大了,我家在我亲戚家之中是最穷的,其实这也不是最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我妈经常在我外婆家诉苦,而我外婆她们心疼我妈,然后就会经常贬低我爸,其实这也没什么。”

“确实没什么,大部分人都会抱怨自己的生活,但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讲,父亲在幼年时期的形象非常重要,具体来说,父亲就是男孩子模仿的对象,很多男孩子都会把父亲当作偶像,但我想你在那时应该是异常排斥你父亲。你那时候应该模仿对象是别人吧!”

这时他的脸红透了,没有说话。我便打趣,他似乎想怼回来,但底气不足,两只手在胸前晃动,连连说道:“怎么会,怎么会。”我便看着他:“男子汉大丈夫有什么不能说的。”

“呃,这个就不太好说了。”说到这,他嘴角也漏出了一丝局促的笑,“我从四年级就开始暗恋女生。”

“四年级就暗恋女生,挺早熟啊。”

“我早熟?你在和我开玩笑吗?”

“没有,只是在我们这一代看来,确实挺早熟的。”

“其实我不早熟,我只是暗恋。与我同年的人小学就开始谈恋爱,不过是从五六年级,大概也在青春期左右,现在的小孩更早熟,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

“哎哟,不错哟。挺羡慕吧?”

“是挺羡慕的。”他没好气地道,“你以为我是你啊。”

我笑了笑,继续我们的话题:“我只是开个玩笑,继续继续。那其他方面呢?”

“第二是与长辈的关系。我想这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痛点,因为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美德,所以晚辈对长辈要礼貌,要听从。”他似乎很嘲弄这种美德,“我感觉中国的父母只想要听话的孩子,但现在的我极不认同这种想法。因为我感觉他们只是在塑造另一个完美的自己,而不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孩子。”

“你在控诉你的父母?”我看着他。

“我不知道。”他似乎不想承认,却又给了我一个似云非云的答案,“可能吧!”

“看的出来,你在控诉某个人,是谁呢?”

“我的阿姨。”他中间顿了一下,“但与其说我在控诉我阿姨,不如说我在控诉我母亲。”

答案令人匪夷所思,但更令我惊讶的是他能这么快给我答案。

“为什么?”

“我和你说过,我在我阿姨家待过两年,虽然·只是假期的时候在我阿姨家。那时候去她家其实是我最盼望的一件事。”

“你想去她家,却控诉她。为何?”

“我家那时候啥也没有,没电视没电脑。但在她家可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所以我很想去她家。”

“没电视?不应该呀,你小时候在我们这应该家家户户都有电视啊?”

“我家的是两个台的电视。”

“哦。”

“我对我姨的感觉其实很复杂,我姨其实对我还好,但她的一些教育方法其实很不好。”

“教育方法很不好?她教育了你?”

“那时候我妈在工作,而我姨虽然管酒店,但还是有空闲时间的,并且她家和酒店是在一栋楼,所以她会时不时的回家看看我和我表弟是不是在写作业或看书。唉!真的现在想来都头痛,那有那么多作业要做,我们又不是高中生。然后如果我们在看电视,她就履行诺言。”

“什么诺言。”

“她说如果她回到家看到我们在看电视,她就惩罚我们。”

“然后你们应该就犯错了吧。”

“对,接着我阿姨就打了我们。从那时起我就更加畏惧长辈,但我之前就对长辈有畏惧之心。我的畏惧一直都有。”他强调了他对长辈的畏惧。

“为什么会有畏惧?”

“呃,怕挨打。”

“怕挨打?我们那时候经常挨打。”我应该算80后。

“我知道。”他笑得很开心,有点幸灾乐祸,不过一会儿他的表情凝重地说,“而且我感觉父母是在报复孩子。”

“报复?你在开玩笑吧!”

“对不起,我的表达有些问题,表达过度了。我的意思是父母把自己在孩提时期受到的伤害转移给了孩子。另外在教育方面,我承认肉体方面的手段是有效的,我也承认很多父母由于学历和见识等方面的原因而态度粗暴是有原因的,但我感觉那种明明情节轻微且根本不需要体罚的犯错者却被父母体罚的事情出现就是极其搞笑的,体罚只是最后一级辅助手段,不是教育的根本手段。”

“有见地。可你忘记了他们的成长环境啊!这可能也是一种对父母的模仿。”

“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啊。父母总是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童年时的遭遇复制给自己的孩子,这也为什么我觉得很多父母有报复的嫌疑。”

“但你也忽视了他们的学历和见识。”

“我知道,但我还是不能释怀。我也知道我姨为什么打我,她也明说了,她怕区别对待,我表弟不服管教,我也可以体谅我母亲为了工作让我姨管教我。但那种畏惧带来的自卑已经深埋于我的内心,不知何时才能释怀。”

“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吗?”

“我自己。”他惨笑,“因为我感觉自己很懦弱。”

“懦弱?”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