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1.1 教育技术
20世纪20年代,我国受美国视听教育运动的影响,教育界也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由于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人们以“电化教育”这个名称来概括这种教育工作,在一些大学里开设了电化教育的课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电化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从1979年开始,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负责全国的电教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各省市都建立了教育厅和教育局直接领导的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电化教育机构,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电化教育”这个名称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电化教育”向国际通用的“教育技术”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演变,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1.教育技术AECT1994定义
所谓“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技术和无形的技术两大类。有形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包括从黑板等传统的教具到视听媒体、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等;无形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和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等。教育技术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教育技术最早在20世纪初成为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到20世纪70年代才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专业术语被确定下来。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AECT)成立,首次对教育技术进行了定义,此后数年又多次对它的定义进行了修改。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发表了西尔斯(Seels)与里奇(Richey)合写的专著《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该书是在AECT主持下,广泛听取全美教育技术界和世界同行意见,历时5年时间成文的,是全美教育技术界集体智慧的结晶。书中对教育技术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义:“教学(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是以促进学习为目的的。
(1)学习过程和资源的设计
“设计”范畴主要包括教学系统设计、教学信息优化设计等。
教学系统设计包括需求分析、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目标阐述以及教学策略与评价设计。教学信息化设计指运用有关心理学原理来设计教学内容的媒体表现形态。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反馈方式,创造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以期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设计的成果表现为教学方案、教学课件等。
(2)学习过程和资源的开发
“开发”是将教学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资源,包括传统印刷媒体制作、视听媒体制作、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的制作等。开发的范围可以是一节课、一个新的改进措施,也可以是一个课程改革的总体规划和实施。
开发成果是课本、教学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等学习资源。
(3)学习过程和资源的利用
“利用”是使新开发的“学习资源”投入教学实施过程,并得到推广使用。强调对新兴技术、各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传播,并注意提高使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4)学习过程和资源的管理
“管理”是指对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等计划项目的监督和协调;管理的目的是使上述设计、开发、利用和后面的评价各项工作有效地开展。具体包括教学系统管理、教育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开发项目管理等。科学的管理是教育技术的实施以及教育过程、教育效果最优化的保证。
(5)学习过程和资源的评价
“评价”是指通过科学的测量和评价方法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及时对利用新开发的学习资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向学习者本人提供有关学习进步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步伐,直至取得成功。反馈给开发者及时修正,使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2.教育技术AECT2005定义
2004年6月,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定义,由于定义的正式文本于2005年公布,又称为AECT2005定义。AECT2005重新对教育技术所下的定义是: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相对于AECT1994的定义来说,AECT2005的定义进行了更新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1)名称术语
AECT1994定义中使用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这一概念,AECT2005定义则使用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2)研究范畴
AECT1994定义中使用“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来表明研究的五大范畴,AECT2005定义使用“创设、利用和管理”来表明研究范畴。事实上,“创设”涵盖了设计和开发;“利用”涵盖了使用、推广革新、整合和制度化;“管理”表明了管理的动态化。而 AECT1994定义中的“评价”范畴则被整合在“创设、利用和管理”之中。
(3)研究对象
AECT2005定义使用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合适的”表示要符合预期的目标;“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表明是基于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从而避免了AECT1994定义中对研究对象“过程和资源”的泛化。
(4)研究目标
AECT2005定义使用了“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双重表述,表明使用教育技术不仅要支持和促进教学和学习过程,同时要注重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5)研究领域
AECT2005定义使用了“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的说法。其中,“研究”代替了AECT1994定义中的“理论”,说明当前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道德”一词的使用则表明教育技术应关注道德规范,教育技术的使用不得违反道德规范。
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在现代各种理论的指引下强调现代的信息技术,比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的媒体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
1.1.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教育技术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
关于教育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产生语言前,远古猿人用呐喊、呼号、单音字,有时用半音乐式的音调等互相传递信息。这是原始教育技术的雏形。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后来产生了口头语言,但尚未出现文字和课本,这时口耳相传、口授手示之术是教育的主要技术。
随着文字的成熟和造纸术的发明才有了真正意义的课本。从17世纪开始逐渐形成的,以班级教学为组织形式,以书本、粉笔、黑板、图片、模型及口语为媒体的直观技术是较为简单和原始的教育技术。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带来了工业领域里的划时代变革,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上升。同时,工业革命又引起人口的集中,乡村城市化的速度加快。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急剧增加,追求教育的效益成为人们共同的愿望和要求。工业革命不仅对教育提出了极大的需要,也提供了当时发展教育所需的技术,并带来了教育理论的发展。学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以及教师的相对缺乏使传统的教育技术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技术在动力、理论、技术上具备了发生质变的可能。
1908年,美国一家公司出版《视觉教育》一书,这是一本有关幻灯片和立体照片使用方法的小册子。19世纪90年代,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影响及幻灯介入教育领域,揭开了电化教育的序幕。幻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其获得 “百闻不如一见”的感受,同时教学也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
工业革命中追求效益的理念使人们无法容忍个别化教学的低效,开始寻求新的教学形式,希望学校能像工厂一样大量培养新的社会生产者。于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教学理论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论”开始得到教育学家们的关注。
这一时期,教育技术借助工业革命的馈赠,开始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在以后近100年的时间里,教育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2000多年。在此过程中,技术的发展和对自身理论局限的突破,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2.现代教育技术初创阶段(20世纪60年代)
这一时期以广播录音教育和电视教育的应用与研究为主,当时的广播教育节目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盒式录音磁带在教育上使用,给语言教学带来了方便,因此在这期间语言实验室发展很快,在欧、美、日本的中小学中得到普遍使用。
1962年美国总统签署了通信法案,规定拨发给教育电视台的经费达3200万美元,顿时美国的教育电视台猛增到125座,面向600万户家庭播放教育节目。随着录像机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闭路电视也获得了很快发展,同一时期,该系统达4000个,为1400万用户播放教育节目。当时,美国家庭拥有电视机的家庭达到88%以上,从此,电视已真正成为大众传播媒体的主流,给远距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电视台提供的教育课程丰富多彩,满足了不同教育对象的需要,使得电视机和录像机成为在教学上十分重要的而且受人喜爱的实用媒体。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叶人造通信卫星的发射成功,使电视教育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由于通信卫星系统的迅速发展,1965—1970年,拥有接收设备的国家从5个增加到30个,租用线路频道从150个增加到4259个,为卫星电视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卫星电视教育发展的同时,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也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了。
3.现代教育技术奠基阶段(20世纪70年代)
这一时期在技术应用上主要是录像设备、卫星电视教育系统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日本,据1979年的统计,有72.2%的初中和92.3%的高中都拥有录像设备,87%的小学教师经常使用录像进行电视教学。卫星电视教育发展很快,1974年美国发射的实用技术卫星ATS-6用于普通教育、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被人们称为“真正的宇宙学校”。1972年美国科学基金会决定拨款支持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PLATO-V型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它拥有数千个教学终端,遍布北美各大中城市和少数欧亚城市,教学能力强。后来,又开发了微型PLATO系统。据1975年统计,美国已有数以万计的微型PLATO教育系统并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主力。英国在1973—1978年,投资200万英镑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研制。有80所学校研制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297个。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这一时期开展了教育技术定义和研究范围的讨论,并陆续出版了日本板元昂等编写的《教育工艺学》八卷本,日本Fujlta编著的《教育信息学》和德国Frank编著的《教育控制论》,美国新泽西州教育技术学出版社还发行了大批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辅助教育方面的论著和教学用书。因此,20世纪70年代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理论基础的建立时期。
4.教育技术起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许多现代媒体如幻灯 、语言实验室、广播、教学机器、电影、闭路电视系统、卫星双向远程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语言实验室也在这段时期内风靡全球。视觉教育和听觉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教师工作量。
微型计算机等开始走进教育领域,美国和加拿大的每所中小学一般拥有数台至数十台的微型计算机,各科教师也不同程度地应用了微机辅助教学。1980年,英、法、日、新加坡、印度也以巨大投资发展计算机教育、远距离卫星电视教育和培养使用“新教学工具”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受到空前的重视。
微型计算机进入教学领域。计算机辅助教育的评价与实验研究等方面得到较大进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或方法也不再仅限于基于行为主义的程序教学了,技术的发展为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情景创设、虚拟实验等已开始被引入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中。个人计算机的诞生为教育技术的又一次飞跃奠定了物质基础,为个别化学习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一历史时期,系统科学应用到教育技术学理论中,教育技术的应用有了更科学的理论指导,扩大了教育技术概念的内涵,使得教育系统设计成为教育技术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系统方法使教育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教育技术发展成为研究实现教育最优化理论和技术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5.网络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总量迅猛增长,知识更新的时间和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从而要求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必须大力推行现代教育技术,才有可能实现更有效的终身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又一次飞跃提供了契机,使教育的全民化、终身化、多样化、自主化、国际化成为可能。
由于多媒体教室、资源库、网络平台等数字软件和硬件设备价格不断下降,使各种教育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教学领域,从而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教育技术的理论也日趋丰富,并朝着综合化、整合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国际互联网(Internet)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历史上还没有哪一项技术像互联网这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影响如此广泛。用了55年电话用户才达到5000万户,用了38年广播听众才达到5000万户,用了13年电视观众才达到5000万户,而Internet只用了3年网络用户就超过了5000万。目前,Internet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计算机交互式网络,已连接几乎全部国家和地区。Internet已成为联结世界各国的信息纽带和向全球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网络。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无论是从带宽还是从内容或交互性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促使各种以Internet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真正的全球无国界学习,国际互联网正改变着世界。与此同时,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的性能不断提高,且价格不断下降,使得多媒体技术引入教育领域成为可能,集成了文本、动画、音频、视频、虚拟现实等媒体的课件或学习资料大大提高了教学和学习质量。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流媒体技术等被广泛用于教育教学,为实现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
教育技术的发展,实质上是教育和教学的手段、方法和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1.1.3 现代教育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遍及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使现代教育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这不仅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育体制产生重大影响,使得教育在整体上达到最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术语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被广泛使用,它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同一个概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带有强烈的时代感。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呢?参照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可以这样理解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通过对与指定目标合适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创设、利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研究与合乎道德规范的实践。其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
(2)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
(3)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与教的过程、资源及评价。
(4)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是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研究与合乎道德规范的实践。
我国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已经融入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21世纪教育技术必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