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社保负担及其影响评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6 企业社保实际缴纳情况

关于企业社保实际缴纳情况的分析,此处将聚焦于社保种类、企业规模、所有制和地区之间及行业之间的差异来讨论。在具体分析之前,首先要明确相关基础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根据企业计提社保的金额,将计提社保金额大于0的企业算为参保企业。将其计提额除以计提的员工工资得到社保的实际缴费率。参保程度参考封进(2013)的做法,用实际缴费率除以政策缴费率然后减1,其数值越大说明企业参保程度越高。

1.6.1 各项社保的缴纳情况

社保一般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表1-3列出了这五大保险的政策缴费率,即国务院对此做出的原则性政策规定的缴费率。社保政策缴费率的基数:企业以上年度本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员工按照本人缴费工资为基数,不低于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不高于300%。从表1-3中可以看到企业面临的社保政策负担远大于个人的负担,企业总共承担了28%,而个人为10.5%。并且养老、医疗和失业的政策缴费率占总社保政策缴费率的比重就已经超过90%。因此接下来将利用全国税收调查的数据重点分析企业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的实际缴纳情况。

表1-3 社保的政策缴费率规定个别省份对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的规定有差异,后文会详细说明。

如表1-4所示,从参保比例来看,养老保险的参保比例最高,其次是医疗保险,而失业保险的参保比例最低。从实际缴费率来看,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率最高而失业保险的实际缴费率最低,但实际缴费率会受到政策缴费率的影响,因此为了剔除此影响,我们用参保程度来衡量企业的社保缴纳的遵从水平。从参保程度来看,企业的失业保险参保程度最高,其次是企业的养老保险,企业的医疗保险的参保程度是最低的。

表1-4 各项社保的实际缴纳情况

1.6.2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差别企业所有制的划分主要依据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来确定。

从表1-5、表1-6和表1-7的对比来看,无论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还是失业保险,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实际缴费率都是最高的,即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社保遵从度也是最高的。此外由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包含个体户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属于非强制缴纳社保的群体,因此他们的实际缴费率都是最低的。而除开个体户可以发现,民营企业的实际缴费率是最低的,其他类型的企业如混合所有制、港澳台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实际缴费率是介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因此从社保实际缴费率水平来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是最高的,剔除非强制缴纳社保的个体户之后,民营企业是最低的。从参保比例来看,港澳台企业和外资企业是最高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略低于港澳台企业和外资企业,但民营企业的参保比例(剔除个体户后)仍然是最低的,这一规律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中都成立。

表1-5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养老保险实际缴纳情况

表1-6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医疗保险实际缴纳情况

表1-7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失业保险实际缴纳情况

1.6.3 企业规模的差别

研究企业社保缴纳情况时对企业规模的划分与传统文献中依据企业资产的多少来划分不同,根据研究主题的特点,社保缴费的基本单位是个人,即企业要为每一位员工缴纳社保,因此我们主要根据企业的雇佣人数来划分企业规模。同时,基于前文描述性统计的结果,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实际缴纳情况不存在其他显著性差异,而且企业的养老保险占据了社保总额的约70%,因此后文主要分析企业养老保险的实际缴纳情况。

如表1-8所示,企业养老保险的实际缴纳情况同企业规模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雇佣人数的增多),企业的参保比例和实际缴费率都显著性上升。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的参保比例和实际缴费率就越高,企业的遵从度也就越高。

表1-8 不同规模企业的养老保险实际缴纳情况

1.6.4 地区之间的差别

对于全国各地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有的地方是省级统筹,有的地方是在省级统一规定缴费率后,市级层面可以灵活、适当上浮和下调相应的比例。我们以省级为单位将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分为高中低三类:浙江省和广东省最低,为14%;福建省和山东省为中等水平,是18%;其余省份为20%,如表1-9所示。之所以采用省级层面而不是时间序列的地级市层面来确定各个企业面临的政策缴费率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数据的样本期间(2007年到2011年)各地的政策缴费率在时间维度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二是采用地级市的政策缴费率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内生性问题,我们为了避免这些内生性问题采用了省级层面的政策缴费率。

表1-9 企业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地区间差异表中给出的政策缴费率是一个平均意义上的政策缴费率,因为不同省份内部的地级市层面的政策缴费率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同时有些省份在不同年度政策缴费率也是有差异的,但是政策缴费率的低、中、高的相对差异还是存在的。

基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计算的企业的实际缴费率都低于政策缴费率,除了很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逃避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情况外,还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企业存在劳务派遣佣工,企业承担了这部分佣工的工资,却没有为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第二,在实际执行层面,征缴保险金的部门将基本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忽略了对应的绩效工资和加班工资及奖金;第三,存在统计口径的问题,即缴费基数存在由上下限的约束而造成实际缴费率与政策缴费率之间的偏差。因此,我们假定国有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的遵从程度最高,即把国有企业作为对照来验证不同政策缴费率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情况的影响,并以此来剔除数据本身可能存在的因系统性偏差而造成的实际缴费率低于政策缴费率的情况。

表1-10中的遵从度的计算方法是将非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实际缴费率(剔除了个体户)除以对应的缴费率地区的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实际缴费率。我们从表1-10中发现,以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实际缴费率为基准的实际缴费率遵从度指标也呈现出与法定缴费率负相关的趋势,即剔除了数据的系统性误差后,在高缴费率地区,实际缴费率遵从度越低,而在低缴费率地区,实际缴费率遵从度越高,并且这种趋势随着年份的变化依然存在。因此,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来看,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逃避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行为,并且政策缴费率越高,企业逃避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程度越高。

表1-10 企业养老保险实际缴费率的遵从度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政策缴费率对企业的实际缴费率的影响,我们将这一影响分解为两个路径:其一,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二,给定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下企业的缴费率。

表1-11的最后三列显示,随着政策缴费率的降低,在企业是否参保这个选择上,更多的企业选择了参保。而表1-12的最后三列没有呈现出表1-11的趋势,即中缴费率地区的企业参保后的实际缴费率的遵从度没有高缴费地区的高,而低缴费率地区的企业参保后的实际缴费率的遵从度比中缴费地区的高。政策缴费率的高低并不对企业参保后的实际缴费率的遵从度产生负向影响。所以仅从表1-11和表1-12的统计描述来看,政策缴费率的高低对企业是否参保的影响更大于企业参保后的实际缴费率,由此可见实际缴费比例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是否提供社保。本书后续将通过更加准确的实证分析来验证这一点。

表1-11 样本企业是否参保的遵从度

表1-12 样本企业参保后实际缴费率的遵从度

由于税收调查数据样本时间跨度为2007—2011年,因此我们合并使用2004—2007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企业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缴费是合在一起报告的,因此我们也将全国税收调查数据中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相加得到同一可比的指标,所以下文合并后的数据中企业的实际缴费率大于前文的企业单独的养老保险缴费率。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的主要差别体现在企业规模和行业分布上:①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样本主要是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而在我国税收调查数据的非国有企业中,规模以下的企业占比为60%; ②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主要包括制造业,而税收调查数据中非制造业企业(服务类企业)占比为49%,以2004—2007年的规模以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基准,剔除了税收调查数据中特有的行业和规模以下的企业,并且剔除了不符合会计准则的异常值,并将缺失值令为0。

合并后的企业样本如表1-13所示,除了2007年,企业数量的分布在年度之间是比较均匀的。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全国税收调查数据都包含了2007年的数据,因此将这两类数据合并在一起,造成2007年的数据样本比较多,但整体年度样本数量分布是比较合理的情况。图1-2突出了合并后的样本企业的行业分布,在合并时为了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匹配,剔除了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的非工业企业样本,所以合并后的数据的行业分布也是比较均匀的。

表1-13 合并后的数据年度分布情况

图1-2 合并后数据行业分布

合并后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结果如表1-14、表1-15和表1-16所示,总体上呈现了同表1-10、表1-11和表1-12中的数据相同的特点。但是2004—2007年的数据体现出的趋势不是很明显,可以考虑在后续回归中采用控制变量的方式来消除这一差异。但通过对比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参保比例这一指标上,这两个数据的描述性结果还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基于参保企业的样本来分析实际缴费率就发现这两者的差异很大,基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的实际缴费率远大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际缴费率,这是两个数据呈现出的重大差异。

表1-14 合并后样本企业实际缴费率的遵从度

表1-15 合并后样本企业是否参保的遵从度

表1-16 合并后样本企业参保后实际缴费率的遵从度

从图1-3和图1-4可以发现,合并后的数据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实际缴费率在2007年前后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并且高缴费率、中缴费率和低缴费率地区的企业都呈现出这样的趋势。但是非国有和集体企业实际缴费率在2007年前后的变化就相对比较平缓。

图1-3 国有和集体企业实际缴费率地区差异

图1-4 非国有和集体企业实际缴费率地区差异

本书将实际缴费率分解为参保比例和参保企业的实际缴费率以做进一步分析。分解后如图1-5和图1-6所示,无论是国有和集体企业还是非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参保比例在2007年前后变化不明显,相差不大。而图1-7和图1-8显示,参保企业的实际缴费率在2007年前后就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国有和集体企业相比非国有和集体企业在2007年后的变化更大。这说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的企业样本在参保比例上相差不大,但是在参保企业的实际缴费率上,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的样本企业要大于中国工业企业的样本企业。

图1-5 国有和集体企业参保比例地区差异

图1-6 非国有和集体企业参保比例地区差异

图1-7 国有和集体企业参保后实际缴费率地区差异

图1-8 非国有和集体企业参保后实际缴费率地区差异

1.6.5 行业之间的差别

无论是参保比例、参保企业的实际缴费率还是全部企业的实际缴费率在不同的行业中都呈现较大的差异,如表1-17所示。从参保比例来看,农、林、牧、渔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及国际组织等行业的参保比例是比较低的,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的参保比例是比较高的,其中国际组织的参保比例最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参保比例最高。从参保企业的实际缴费率看,整个行业之间的差异不大,最高的依旧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整体行业的参保企业的实际缴费率为14.35%。而最低的为国际组织,参保企业的实际缴费率为9.71%。最后从总的实际缴费率分析,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和国际组织的实际缴费率较低,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属于较高的实际缴费率行业。如果仅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则不能反映出企业实际社保缴纳情况的行业差异,因此全国税收调查数据为研究大样本、代表性微观企业的社保实际缴纳情况提供了有利的视角。

表1-17 行业之间的企业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