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结构的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给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全球经济面临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峻的形势。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脱节,过度膨胀导致经济泡沫破灭。纵观历史上多次金融危机,虽然给各国的金融体系带来了挑战,但也孕育了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机遇。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量90%以上,是实体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小微企业协同创新不仅是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

1.1.1 研究背景

后危机时期,促进企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恢复实体经济地位,平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比重,带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占领世界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手段。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型企业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能在国民经济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型企业屈指可数。我国小微企业涵盖了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我国企业总量90%以上,是实体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总量的庞大使得其工业总产值和税收对全国经济所做的贡献较大,其比例分别为60%和57%。同时,小微企业为我国城镇人口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所公布的数据,目前大约有上千万个小微企业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省市集中分布。东部地区12个省(区、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的小微企业数量最多,有600万户以上,占我国企业总量的60%以上。中部地区9个省(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的小微企业数量次之,为200万户以上,占我国企业总量的20%以上。西部地区10个省(区、市)(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小微企业数量最少,为150万户以上,占我国企业总量的15%以上施向军.中国小微企业生存现状面面观 [J].中国检验检疫,2012(8).

在国家层面,我国已通过相关法律与政策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其中,小型和微型企业统称为小微企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对各行业的小微企业进行了定义。参考其中工业小微企业的定义,本书将小微企业定义为:从业人数在300人以下,而且企业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统称小微企业胡锦涛.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EB/OL].新华网,http://www.xj.xinhuanet. com/2012-11/19/c_113722546_4.htm.。由此可见,发展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国重要战略机遇发展期扶持实体经济,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带动国家整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李克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EB/OL].新华网,http://news.ycwb.com/2014-03/05/content_6238705.htm.

但是,目前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产业结构层次低,支柱产业不突出;产品结构档次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缺乏市场竞争力;技术结构水平低,装备陈旧,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负债经营比例高,融资难度大;人才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其中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调查数据显示,当前70%以上的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融资需求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需求之一。尽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但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难度逐步提升,且未来预期不容乐观。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与中观产业环境的变化,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严峻,小微企业的自身发展也面临着多项困难与挑战。同时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大幅缩短,消费者或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小微企业除了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还要设法整合具有差异化的融资、设计、生产、流通、服务等多方面的能力。因而,跨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是提升小微企业市场效率的重要途径,经由有效率、弹性化的协同创新,促使小微企业运作流畅,提升其整体的竞争能力,运用协同创新模式与其他协同创新伙伴共同开拓市场,以增加市场占有率及获利率。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强调协同创新的能带动企业经营有卓越的财务表现,他认为地域、科技、全球化是今日社会及经济的驱动力量,但是协同合作、策略联盟及伙伴关系却是企业策略的重点。

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性金融风暴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后,中国现今的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与小微企业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书希望通过探讨小微企业协同创新使小微企业协同带动其他相关协同伙伴的发展,最终能够带动中国经济的跨越性发展。

1.1.2 研究意义

目前管理学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如何在现有产业结构调整中借小微企业协同创新能力、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创新模式等与企业绩效加以连结,兼顾以小微企业为核心,上中下游等相关主体为协同创新伙伴,促进小微企业和各协同创新伙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未来几年小微企业能否活跃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本书致力于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我国小微企业的实际出发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掌握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发展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协助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对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类型、特征及其网络性进行研究,构建基于网络结构的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框架及模式,丰富协同创新等相关理论的研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为国家相关政策的补充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1.2.1 理论意义

第一,企业创新管理的复杂性日益增加,使用协同相关理论及方法开展对小微企业创新问题的研究,是在管理学领域应用交叉学科方法的一种新尝试,这对管理学方法论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协同理论作为研究不同学科中存在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横断理论,具有多学科交叉特性,已经成为联系各类学科的桥梁和纽带,其思想和方法也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因此借助协同理论研究企业创新有助于从新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企业的创新行为及模式,对丰富企业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拟从企业层面展开实证研究,在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时期探讨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现状。在对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现状、问题、必要性以及动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小微企业协同创新与网络结构的关系,探讨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以期为我国现阶段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提供思路和指导,并为企业在社会网络环境下寻求科学的创新方法,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协同配置,获取竞争优势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二,随着协同理论的兴起,诸多的学者将其概念延伸到企业创新上,本书进一步将其拓展至小微企业与其他主体间的协同创新,使小微企业与协同创新伙伴间彼此分享信息,共同分担风险,经营同步化,及时改善对客户的服务,共同提升风险对抗力和竞争力。

已有的研究较少讨论小微企业与各协同创新伙伴间的协同合作程度,以及对小微企业绩效所造成的影响。网络结构理论提供了同时考虑小微企业及相关主体间不同协同创新模式的视角和思路框架。本书试图应用网络结构来诠释和解析各个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合作程度,以及协同创新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期构建集协同、共生、互惠、互补为一体的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框架和模式。通过对协同创新模式的选择,在日益复杂与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及时为小微企业提供发展和解决方案。

1.1.2.2 现实意义

第一,目前管理理论服务于政府和企业实践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本书从我国小微企业的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国家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掌握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发展情况,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在实践中,小微企业开展有效的合作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取盈利、实现价值增长的关键,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引导,许多小微企业的协同创新活动依然还处于无序的摸索阶段,创新的成功率与效果也大打折扣。当前小微企业单纯的技术创新已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现状,应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多种创新模式,以应对小微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使之突破约束获取竞争优势。因此开展企业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理所当然成为企业管理和政策研究的重点。

第二,由于全球化经营趋势的复杂情况、科技的不断进步及小微企业所处产业环境的快速改变,在小微企业生命周期以及技术生命周期双重缩短的背景之下,势单力薄的小微企业已渐渐趋向非单独的自主体系,而是将与之合作的相关主体整合成一个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利用网络的内部资源共同应对市场竞争的变化,抵御经营风险。因此,协同创新显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协同创新在新兴互联网时代被认为是提升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大良方。传统意义上的单打独斗或许有暂时的优势,但不代表能长治久安,需要小微企业与相关合作主体清楚认知共同的困境,运用协同创新策略推动信息协同、共通平台协同、同业结盟,建立协同创新网络,加速形成聚集效应,降低资金的风险。

第三,本书通过协同创新,探讨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过程、经营模式的改变、流程规划和信息协同的构建,可大幅降低沟通成本、缩短决策时间,并满足顾客对于质量、成本和工期的要求。在互联网兴起及客户需求满足之诸多压力下,小微企业为有效掌握客户的要求、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并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敏捷性,需要将小微企业协同化,有效整合及再造跨企业间或跨体系间的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程序,顺畅内部流程并快速整合企业与外部企业间的经营活动,透过与协同伙伴的分工策略及独到的协同机制来进行信息流通、整合及分享,扩张其对协同伙伴的效益,使得整个体系获得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建立起一种多方彼此互相分享信息并共同紧密合作的企业生存环境,以求达到与需求同步变化的境界,通过协同创新使服务和经营提升层次,确保竞争优势。以更加快速、更低成本、更加创新的经营模式与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更深度地协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