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书信·报刊·引路人

一、竹林隐处

1918年,在赵一曼13岁的时候,父亲李鸿绪因病去世了,大哥李席儒继承了家业。既不能经商也不能下田,又不肯深入钻研的李席儒虽然跟父亲学了一点中医,但离开了父亲就没有人来找他瞧病了。除了靠出租祖业的那点水田和山地外,经济上没有了其他来源。

父亲死后,私塾停办,赵一曼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对父亲思念,另一方面又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赵一曼,陷入了极大的苦闷之中。

这期间,伯阳嘴之外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苏维埃政权,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影响。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一批接受了新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积极宣传新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成为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和传播者,《新青年》等杂志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宣传阵地。而在宜宾,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则是赵一曼的大姐夫郑佑之。

郑佑之,字自申,化名尤痴、张裕如、张景山等,宜宾县古罗乡画像嘴人。1891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早在宜宾读书时就接受了孙中山反清救国的政治主张。他在家乡组织了同志会,并积极投身辛亥革命。

image

图2-1  郑佑之

1912年,郑佑之考入四川高等农业学校(四川大学的前身),他立志开发边疆,专攻殖边和蒙藏语言文字。1914年因学费拮据,辍学返乡,在家乡潜心自学。他时刻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常借诗文、楹联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1915年,袁世凯称帝,郑佑之毅然投笔从戎,邀好友参加受孙中山委任的吕超所组建的中华革命军,配合蔡锷的护国军在宜宾同袁军激战。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郑佑之认真研究各家学说,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新青年》杂志是他最喜欢的读物。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他联合有识之士,在宜宾县柳嘉乡创办了一所新式初高两级小学,并担任校长。学校的讲义、作文等一律用白话文。他认为,要改变中国社会现状,必须从教育入手。只有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提高了,真正的科学民主才能到来,中国才有希望。他致力于研究乡村教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人才、改造社会上。

赵一曼的幺弟绍唐和侄子们都在柳嘉乡郑佑之的学校上学。赵一曼也想去,她向大哥提出要到大姐夫的学校上学的想法,却遭到满脑子封建思想的大哥的坚决反对:“在私塾读几年书就足够了,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女子无才便是德,早晚要嫁人的。”

在这方面一向夫唱妇随的大嫂也在旁边帮腔:“你大哥说得对,一个女孩子怎么能和男孩子一样到外面读书,抛头露面的。学一点女红是女子的本分,有空大嫂多教教你。”

外出读书遭到大哥大嫂的反对,赵一曼曾想与大哥分家另过,为此她还写信求助大姐夫郑佑之。此时,郑佑之结识了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家恽代英。他们信函往来,交流思想,讨论改造社会的诸多问题,彼此情投意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郑佑之把从朋友寄来的进步刊物中了解到的道理在亲友中传播。苦闷而倔强的赵一曼是郑佑之首选的培养人才,他把这些进步刊物让弟弟绍唐捎给赵一曼,还写信鼓励她在家自学,教她学习用国语注音字母查字典,并教她与兄嫂的斗争应该采用和解的方式方法。

以下是郑佑之1921年12月11日写给赵一曼信中的几段文字:

幺妹:

你们姑嫂不和,是你读不成书的大原因。你嫂嫂既恨你,你哥哥当然恨你……只要你拿定主意,正正大大地做事,明理的人自然会赞成你、帮助你的。你哥哥虽横,但他越不讲理,他不好过的日子,越来得快。你尽可以放心看书,多得些见识,将来绝不至饿饭的。像你哥哥这宗行为,他又拖起四个儿女,将来他倒要招架。你分地方的事,是难办到的,不过家门中既赞成你不出阁,当然要替你谋衣食,只要你母亲说提点地方来给你,众家门是无法反对的(若有人反对,尽可请他打主意——问他要穿吃)。若是家门不反对,你幺弟不反对,也就不愁了。纵然你哥哥不赞成给你地方,总要使你衣食无缺。他若是怕分地方时,你才让一步,叫二姐出来转拐,要他出钱送你读书,他答应出钱送你,你才答应不分他的地方,这也是一个法子。

凡是做一件事情,既不可把它看容易了,也不可把它看难了,看容易了便会粗心,看太难了也会害怕。

但是各人的自信心,却不可不坚固。在俄国,列宁便是第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人;在中国,孙文也是一个自信甚坚的人。

幺妹,你既有这宗觉悟,这宗进步,尽可以自信,不必灰心气馁,各自一步步地朝前走!拿破仑有言:“难之一字,唯愚人所用之字典有之,不能二字,非吾人所当用也。”可见古今成大事的人,无有一个不自信的!我自己信我得行,就会得行;我自己不信我得行,那就硬是不得行了。不必因为人家夸奖你,你就欢喜,也不必因为人家骂你,诽谤你,你就怄气。总之,自己要做的事,各自做起去,别人不相干的言语是无足轻重的。

你看四年前受众人咒骂的列宁,而今全世界十多万万受压迫的人,与那有良心的资本家、学者,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导师,哪一个不说他是改造世界的救主!

各人的事业各人去做,怕什么艰难,怕什么压迫,尽管向万恶的旧势力冲锋!——但要有方法、有实力、不是得一味乱闯。

读了几年私塾,有了一定阅读能力的赵一曼,改变了以往与哥嫂和家族老辈们针锋相对、得理不让人的激烈的斗争方式。她躲开众人,经常隐蔽在竹林深处,如饥似渴地读那些进步书刊,写日记,有不理解的地方便用写信的方式向大姐夫郑佑之求教。

为了提高赵一曼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程度,郑佑之还为赵一曼在商务印书馆订购国文和英语的函授教材。

这是1922年2月22日郑佑之写给赵一曼的一封信:

幺妹:

你前次交给我的银圆,我给你订报去了,现在我已写信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函授学社,叫他把简章带来一看。

将就你哥哥也要学国语和英文,所以将来的学费,我劝你哥哥一并出了(所以你的钱,我拿去替你订妇女杂志)。

但是,现在军事发生,道路不通,将来之函授学社的简章和讲义,怕要六七月间才得拢,现时你就没得学的了。

现在我把英语会话,替你写了些来,你可细心研究,如是有长进,我还可以教你一些。但是我那个英语,多半有些错的(因为荒废了)。你如是懂不起,可以写信来问(哪一课哪一行须写明白)。

至于算学一道,却莫法子了,因为函授学社的算学,是英文做的,并且是代数、几何等,你实在懂不起。我往年住高小校的算学,倒还浅显,有题有算式。但是我是从诸等誊起的,你没有学过诸等,还是不行(并且有几个草字你怕难认)。

你实在要学,只有请李世焘教你(英文他也怕得行),他如果答应了,你就将就他的本子也要得,与我借且也可以。找一个教诸等法的也如此艰难,教育还值不得提倡普及吗?你要上进,是很可敬的,只看看你的志向如何(坚不坚定)。

二月二十二日

小兄佑之致

image

图2-2  赵一曼隐蔽读书的竹林

为了帮助赵一曼提高思想认识和文化水平,郑佑之为赵一曼订购了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函授讲义,除帮助她在家自修外,还给她订阅了《新青年》《民国日报》《妇女杂志》《向导》周报等许多革命进步报刊。

image

图2-3  赵一曼订阅《妇女杂志》的续订单

赵一曼被大姐夫郑佑之寄来的书刊深深地吸引了,如同在暗夜中见到一盏明灯,在闷热的竹林中吹进一股清风,她大口大口地呼吸着这新鲜空气。从这些书刊中她了解了许多外面的世界,知道了很多原来不懂的东西。她读书入了迷,忘了吃饭,顾不得睡觉,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革命道理。看到赵一曼陷入一种读书痴狂的状态,首先担心的是她的母亲。母亲只好暗地里劝她,又怕惊动了当家的哥嫂:“端女,你这样要把身体搞垮的,将来可怎么找婆家?”

思想守旧的大哥李席儒和大嫂也看在眼里,他们认为都是郑佑之捎来的这些邪书,害得妹妹到了痴狂的地步。于是大哥趁赵一曼不在时,到她房间里把那些书刊报纸搜出来,在院子里一把火烧掉了。

当侄女跑到竹林里把赵一曼叫回来时,那些书报已被烧得差不多了。赵一曼气愤极了,她一边从火堆里抢救残存的纸页,一边怒斥哥嫂说:“你们只能烧掉我的书报,却烧不掉它们给予我的思想,你们反对也没有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书我还是要读的。”

此后,赵一曼更加谨慎了,她让人把书信捎到曾家湾二姐家,然后她到离伯阳嘴20里远的二姐家去取。她把郑佑之从外地给她订购的书刊小心地收藏起来。母亲和大嫂让她学绣花,她就顺从地朝母亲要来白布,认真地描上荷花和鸳鸯戏水图花样,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绣花”。她白天一天不出房门,反锁上不让人进去,晚上看到深夜,听到哥哥从外面赶场回来就把灯熄了,待哥嫂睡了她再点着灯继续读书。结果,过了半年多,一朵荷花也没绣完。调皮的侄女和她开玩笑:“幺姑,你的鸳鸯戏水图什么时候能绣完?等着你绣的枕头出嫁,恐怕都要变成老太婆了。”

两个小侄女迎春和淑春是赵一曼的守护神,她们常背着爹娘给幺姑通风报信,也愿意听幺姑讲那些新鲜故事,她们喜欢幺姑,也敬佩幺姑。

赵一曼为躲开家人,经常到厕所里去看书,有一次家人发现她很长时间不出来,还以为出什么事了,一看她正在厕所看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