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外科手术技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内镜检查

一、肛门镜检查
肛门镜是检查和治疗肛门直肠疾病的重要工具(见图2-28)。
操作方法:检查前应先作直肠指诊,然后右手持肛门镜并用拇指顶住芯子,肛门镜尖端涂上润滑剂,用左手拇指、示指将两臀拉开,显露肛门口,用肛门镜头部按摩肛缘,使括约肌放松。再朝脐部方向缓慢插入,当通过肛管后改向骶凹进入直肠壶腹部(图3-12)将芯子取出,注意芯子上有无血渍及黏液,灯光对准直肠腔若直肠内有分泌物,可用镊子夹上棉花球擦净,然后再详细检查;查看黏膜颜色,有无下垂、水肿、肥厚、糜烂和溃疡出血等。有无肿瘤和息肉。缓慢退镜到齿状线检查有无内痔、肛窦炎、肛乳头肥大及肛瘘内口,确定病变部位、性状、大小、数目和颜色,作为手术的根据。这是因为麻醉后括约肌松弛、下移,病变组织也随之变形和移位而不准确。所有肛门镜长度都不超过8cm,插入时都在腹膜反折部以下,不会引起肠穿孔。
图3-12 肛门镜检查法
(1)先指向脐部;(2)后指向骶部
经肛门镜活检或手术时,术者左手固定肛镜,右手操作活检钳取活组织,如有出血,用长钳蘸止血粉按压创面数分钟即可停止,再留察,如无出血方可离开。如在肛门镜下注射或射钉时要固定好肛门镜,再注射或射钉。用斜口式喇叭镜如需转动时,将芯子插入后再转动到另一痔体。以免斜口损伤肛管直肠黏膜。
二、电子直肠镜检查
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内镜电子视频影像诊断系统(图3-13),采用独特的数字影像技术,冷光源发光,光缆传输为观察提供照明,鞘套及闭孔器插入肛门,为内镜、操作器及手术器械提供工作通道和支架,为临床诊断引进全新的检查仪器,是目前市场上功能齐全、图像清晰的全方位的肛肠外科检查系统。其具有动态范围宽、图像直接数字化传输、分辨率高、清晰细腻等优点。借助于高标准化的长焦距,可以准确诊断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直肠肿瘤、炎症等肛门直肠疾病,实现医患交流,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可配一次性塑料制光学直肠镜(斜口式,长约15cm),有效地杜绝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图3-13 内镜电子视频影像诊断系统
1.检查前的准备
不需要特殊的肠道准备,检查前排净大小便即可。
2.操作方法
检查前作直肠指诊,将一次性塑料制光学直肠镜缓慢插入肛门,进入直肠壶腹部,取出芯子,接通冷光源,安接肛肠镜适配器,利用手柄探针上的旋钮调整方向及清晰度,在内镜直视下采集病例(图像),可清晰观察肛管直肠有无病变如肿瘤和息肉及钳取组织、异物等。缓慢退镜到齿状线检查有无内痔、肛窦炎、肛乳头肥大及肛瘘内口,确定病变部位、性状、大小、数目和颜色,作为手术的根据。
3.优点
(1)方便直观,图像清晰,定位准确。
(2)图文并茂,提高了诊断率,便于患者保存。
(3)帮助患者了解和选择治疗方案,防止医疗纠纷。
(4)无痛苦,无损伤,乐于接受。
4.注意事项
若转动方向或重新进入直肠镜时,一定将芯子插入后再转动另一方向,否则镜口损伤直肠黏膜,引起出血或穿孔。
三、乙状结肠镜检查
图3-14 乙状结肠镜
1895年Kelley研制成带光源的乙状结肠镜,给临床提供了一个非常得力的检查工具(图3-14)。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可发现直肠指诊无法摸到的位置较高的肿块,同时对可疑病变取组织活检,可明确诊断。还可通过乙状结肠镜进行结肠、直肠息肉的电灼术。故乙状结肠镜既可用于诊断,又可作为治疗仪器,对预防及早期发现直肠和乙状结肠癌有着重要的意义。约75%的肿瘤通过乙状镜检可以发现。普通型乙状结肠镜长25~35cm,直径1. 5~2. 0cm。
1.适应证
(1)原因不明的便血、黏液便、脓血便。
(2)大便次数增多或形状的改变。
(3)慢性腹泻、习惯性便秘或大便习惯不规则者。
(4)肛门、直肠内疑有肿块或需取组织标本做病理性检查。
(5)会阴部、骶尾部长时间原因不明的疼痛。
(6)需要套扎电灼息肉。
2.禁忌证
直肠、乙状结肠有慢性感染,肛管有疼痛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心力衰竭或体质极度衰弱,肛门狭窄,精神病及活动性疾病患者。
3.检查前的准备
检查前一天下午3~4点钟,用开水冲泡番泻叶3~6g,代茶饮服,检查当天早晨用温盐水或肥皂水清洁灌肠一次,或在检查前用开塞露一只,排空肠腔内的粪便,相隔1小时后,肠腔内清晰,以便利于检查。必要时嘱患者排便后,也可进行检查。
4.操作步骤
患者取胸膝位(图3-15),先做肛门直肠指诊检查,再将涂润滑剂的镜筒及芯子用右手握住,并用手掌顶住镜芯,将镜管上的刻度向上,借以了解插入深度。
图3-15 乙状结肠镜检查
五步插入法:①向前:将肛镜头端朝向脐部缓慢插入5cm,左右旋转逐渐插入直肠腔,取出镜芯,开亮光源,安上接目镜和橡皮球;②向后:在直视下将镜管改向骶部插入8cm处可看到三个直肠瓣,中间一个常在右侧、上下两个常在左侧;③向左:镜管插入至直肠腔顶端;④向右:用镜管拨开肠腔,在15cm处,可看到肠腔缩窄,有较多黏膜皱襞,即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部;⑤向前:将镜管转向脐部缓慢插入乙状结肠至30cm(图3-16)。如肠镜进入盲袋或黏膜窝内,看不到肠腔、肠镜较难推进。绝不可盲目强行插入,以免肠穿孔。可将肠镜退回几个厘米,从多方向寻找肠腔后,方可继续插入乙状结肠,此时患者常有下腹不适感或微痛。非常熟练时,亦可按操作口诀:前、后、左、右、前,插入乙状结肠。
退镜观察:左右上下旋转镜头,边退边察肠腔全部,注意黏膜颜色,有无充血、溃疡、息肉、结节、肿瘤、出血点及分泌物等改变。疑有溃疡、息肉和肿瘤时,用病理钳在其边缘钳取组织送检。钳取创面若有出血,用棉球蘸肾上腺素、吸收性明胶海绵或止血散压迫止血。
图3-16 直肠乙状结肠镜插入推进法
(1)指向脐部;(2)指向骶部;(3)平行推进
5.注意事项
(1)操作应轻柔,一定要在直视下见腔进镜,切忌盲目用暴力插入,以免肠穿孔。特别是乙、直肠处,由于检查时间过长而引起急性弯曲时,或先天、手术所致的解剖变异等,还有检查时由于患者配合不当使体位改变等原因,使肠镜不能顺利全部插入乙状结肠,此时应稍等片刻,再缓慢插入。若因其他原因不能向前伸入时,不要勉强插入,应停止操作分析原因。
(2)切忌注入过多空气,注入过多空气使肠内张力增大,特别是直、结肠有病变时,如癌、憩室、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等,更容易穿孔。所以,目前有人不主张在检查时注入空气。
(3)切忌在活检时咬取过深,若钳取肠壁组织过深,组织撕拉过多,也可造成穿孔或出血。
(4)凡是当天作过乙状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如出现下腹部持续性疼痛,逐渐加重,下床活动时腹痛加重,肩背部有放射性疼痛,有时甚至出现休克症状,腹部检查时出现腹膜刺激征。X线腹部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首先考虑肠穿孔,必须立即手术修补。
(5)经验教训:乙状结肠镜是早期发现癌症的手段之一,但往往由于对此检查不慎重,操作不熟练或粗暴,对解剖不熟悉而造成直、乙状结肠穿孔,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四、纤维结肠镜检查
1969年日本松永滕友研制成光导纤维结肠镜,诊治结肠疾病,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在较大医院都成立腔镜检查室,由专门医师施行。由于高科技手段的不断介入,相继出现了电子结肠镜(20世纪90年代)、超声纤维结肠镜、磁共振内镜、色素内镜等。纤维结肠镜和电子结肠镜均属于可曲式内镜。可曲式内镜的基本结构分成操作部、可弯曲的镜身以及可调节角度的镜前端(图3-17)。电子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内镜,不仅能摄影、取活检、作诊断,而且还能在腔镜内进行多种手术,如摘除结肠息肉和小肿瘤,进行止血、肠梗阻减压、吻合口狭窄的扩张、肠扭转复位等。对带蒂息肉可在镜下应用高频电源装置进行切除,在手术台上可帮助术者检查肠腔内的病变,避免遗漏和过多切除肠管。
图3-17 电子结肠镜
1.适应证
(1)有便血或暗红色血便,考虑病变位置在结肠或直肠时。
(2)反复交替出现腹泻、便秘和大便带脓血时,排便习惯有改变或排便困难时。
(3)不明原因的腹痛、贫血或身体消瘦时。
(4)气钡灌肠或胃肠造影发现异常,需进一步检查结肠或明确病变性质时。
(5)已发现结肠病变,考虑经结肠镜治疗时。
(6)大肠息肉或肿瘤术后复查。
(7)假性结肠梗阻需经纤维镜解除梗阻。
(8)肠套叠、肠扭转,需明确诊断及复位。
(9)对大肠癌高发区、老年人、有大肠肿瘤家族史者进行普查时。
(10)高度怀疑血吸虫病,而多次大便检查均为阴性者。
2.禁忌证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2)严重高血压、脑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硬化、明显心律失常。
(3)腹膜炎和中毒性急性消化道炎症(中毒性痢疾、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胃肠炎等)。
(4)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肠道积血或积血过多妨碍观察时。
(5)近期胃肠道或盆腔作大手术及放射治疗时。
(6)因手术及炎症使腹腔内粘连或形成硬化扭曲时。
(7)肛门狭窄及肛门急性炎症时。
(8)肠道有狭窄,对狭窄以上的肠道不能勉强进镜。
(9)精神病患者或不能配合者。
(10)女性妊娠及月经期。
3.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取得配合。目前肠道准备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四种:
(1)大肠水疗法:
清洁肠道,效果良好,有仪器者可常用(详见仪器治疗一章)。
(2)甘露醇法:
20%甘露醇250ml加温开水至750~1000ml检查前4小时口服,服药后注意水及电解质情况,但息肉电切时禁用,以防产生气体爆炸。
(3)硫酸镁法:
检查当日晨4∶30分服硫酸镁粉一包(50g)加温开水200ml,再喝开水1500ml(约一热水瓶),腹泻数次后便出清水样便即可。肾功能不全、心肌受累、心脏传导阻滞者慎用。
(4)番泻叶法:
术前一天进半流质,下午3~4点钟用开水冲泡番泻叶3~6g代茶饮,或临睡前服蓖麻油30ml。
4.操作方法
正确持镜法:应将操作部、镜身前端部以及连接装置三个部位同时握在手中。左手握住操作部,拇指控制上下角度钮,示指负责吸引钮,中指负责送气/送水钮;右手拇指、示指控制左右角度钮。检查一般由术者和助手共同来完成。术者主施肠镜操作,指挥助手缓慢进镜身及实施操作方法。
患者去厕排净粪水。取左侧卧位,直肠指诊后。于肛门口及肠镜前端涂些润滑剂,助手用左手分开肛周皮肤暴露肛门,右手握住肠镜弯曲部用示指将镜头压入肛门,缓慢插入直肠。术者左手握住肠镜操作部,左手拇指控制上、下角度钮,示指负责按压送气、送水和吸引按钮,右手负责左、右角度钮。结肠镜通过肛门插入直肠过程中,必定出现视野一片红色现象,并且看不到肠腔,此时可少量注气使肠腔张开,即可窥视肠腔。当肠镜插入直肠后,指挥助手进镜或退镜,直视下可见三处交错的直肠瓣,使之抵达直乙移行部,然后循腔进镜通过直乙交界处,见不规则肠腔,即已达乙状结肠。镜头通过乙状结肠时,利用角度钮的配合,采用循腔进镜或勾拉取直法,使肠腔保持在视野内,循腔进入,到达降结肠。降结肠位于腹膜后,三面包以腹膜,比较固定,移动范围小,多呈较直的肠腔如隧道样,除少数异常走向者外,肠镜一旦通过乙降结肠移行部就比较容易地通过降结肠送达脾曲。通过脾曲是一个操作难点。通常是,N型通过者循腔进镜通过脾曲;P型、α型通过者先顺时钟方向旋镜,同时后退镜身以拉直乙状结肠,如不能解圈或解圈中镜头退回乙状结肠者,则应带圈进镜通过脾曲,操作时应注意先旋后拉,然后边旋边拉,到达横结肠。横结肠系膜较长,始段及末段于肝曲、脾曲部固定,多呈M型走向,从而肝、脾曲均形成锐角。一般在横结肠过长并有下垂时采用取直手法,缓慢退镜并抽气,有时需助手顶推下垂的横结肠,使镜身拉平,取直,再缓慢地循腔进镜,达肝曲,进入升结肠。肝曲是最难通过的部位,通过横结肠,多取循腔进镜,结合拉镜法、旋镜法,可通过肝曲,必要时变换体位,进入升结肠。通过升结肠,应反复抽气,退镜找腔,变换体位大都能通过而抵达盲肠,于升结肠、盲肠交界处的环形皱襞上可见到回盲瓣及阑尾窝。只要能通过肝曲,除个别病例外几乎都能通过升结肠抵达回盲部,最后进入回肠未端。如遇到阻力时,绝对不能勉强进镜。其操作原则是:少充气,细找腔,钩拉取直,解圈防袢,变换体位,循腔进镜,退镜观察。
5.注意事项
(1)有腹水及出血性疾病检查时,应谨慎操作。
(2)需做息肉切除者应查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
(3)曾作过盆腔手术或患过盆腔炎又确需检查应十分小心。
(4)月经期间最好不检查以免产生疼痛。
(5)溃疡性结肠炎及痢疾急性期,不要勉强向纵深插入。
(6)进镜一定要在直视下进行。
(7)少注气,因注气过多会引起腹胀、腹痛。
(8)进镜时要慢,边退镜边仔细地观看上、下、左、右四壁,发现问题应该记清楚病变性质、范围及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