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辨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 头疼·腹泻

付某,女,49岁,邯郸市第三医院内科住院病号,住院号:22863。1989年10月14日初诊。
主诉:头痛数年,腹泻月余。患者数年来经常头痛,头部胀疼,以前额、两鬓为主,有时后枕部亦痛,其痛时轻时重,有定时发作现象,每至早晨两点左右疼痛加重,影响睡眠。曾有两次大的发作,发作时头晕、心慌、出汗、恶心呕吐,四肢厥冷而麻木,数小时方能缓解,六月发作一次,本月上旬又一次,本次就是因为病症发作而住院的。另外腹泻一个多月了,大便稀溏,日三四次,黎明即泻,食后亦泻,泻前腹疼,泻后痛缓。伴畏寒肢冷、乏力、食欲不振、口不渴。查:脉细弦而尺弱,舌淡红苔白薄。
辨证分析:头痛与腹泻是两个不同的病症,两病同时加于一身,必有一个共同病机。只有找到这个共同病机,才能进行治疗,并做到异病同治,一石二鸟。
此病头疼、腹泻伴有畏寒肢冷,乏力,不渴,脉细弱,说明这是一个虚寒证。哪脏虚寒,须根据脉症,加以分析。虚寒头痛,病在肝肾。肝肾寒盛,肝气夹寒上逆,上犯清空,就会导致头疼。鸡鸣至平旦,为阴中之阳,此时阴气虽盛,但少阳肝胆之气开始萌动,浊阴乘机上逆,故其头痛每于两点左右加重。这个症状亦说明头痛与肝有关。寒邪上逆,干于不同经络,就会表现不同部位的头痛。病人本来阴盛阳衰,若遇其他不良因素,导致阳虚欲脱、浊阴上逆,就会有严重症状发作。
虚寒泄泻,首先与脾胃有关。大便稀溏,次数增多,食后即便,系由脾失健运,脾胃升降失常所致。黎明泻又称五更泻、肾泻,系由脾肾阳虚,闭藏无权所致,其详细机理与上述“两点头疼”机理基本相同。泻前腹痛,泻后稍缓,又称痛泻,系由肝脾不和所致,正如吴鹤皋所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见高校教材《方剂学·痛泻要方》)由上可以看出,此病的病机是脾肾虚寒,肝气横逆。
治疗:温补脾肾,疏肝降逆,调和肝脾。用吴茱萸汤、理中汤,痛泻要方加减。处方:
方解:本方用吴茱萸汤合理中汤温补脾胃,调和肝脾,其中吴茱萸辛苦大热,色青入肝,既能温胃散寒,开郁化滞,又能降逆平肝,为治脾胃虚寒,浊阴上逆之要药,不仅善治肝逆头疼、呕吐,而且善治虚寒泄泻,故为本方主药。配用痛泻要方以增调和肝脾而治痛泻之力,又用葛根升阳益胃而止泻,肉桂辛温大热,能温补命门之火,与白术、干姜相配,能温补脾肾而治虚寒泄泻。全方具有温补脾肾,疏肝降逆、止痛止泻之功。
经过治疗:10月17日二诊:上方服用3付,头痛、腹泻均轻,头痛虽未痊愈,但两点时不发作,可以睡到天明了;腹泻由日三四次减为日一两次,成形,不腹疼。仍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胸闷,脘满,时欲太息。脉细弱,舌淡红少苔。此仍肝脾不和,脾阳不振。以原方去防风、葛根,加茯苓15g,柴胡6g,炒枳壳10g,砂仁5g,生姜5g,5付。
10月23日三诊:头痛、腹泻痊愈。仍觉精力不足,食欲不振,活动则心慌、气短,夜而多梦。近日准备出院。脉沉缓,舌淡红少苔。此久病方愈,气血未复。给予人参养荣丸令其常服,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