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辨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五 中风·中经络

张某,男,64岁,邯郸市三医院内科住院病人,住院号22030。1989年8月22日初诊。
主诉:四肢麻木,痿软月余。患者素爱养花养鱼,加之今夏多雨,故而居室潮湿,月前起床后,即觉两手及两小腿和足部麻木,两腿沉重痿软,强痛,行动不便,走路需人搀扶。到内科住院后,检查,血压偏高,多在150~170/70~80mmHg。脑CT示:基底节区脑梗死。内科治疗20余天,两腿强痛消失,但仍两手及两腿足麻木,行动不便,而邀中医配合治疗。刻诊:两手和两小腿及足部麻木,两腿沉重、痿软,走路不稳,伴上半身多汗,口黏不渴,食欲不振,小便黄,大便常。检查:脉弦滑略数,偶见结代,舌红嫩苔薄腻,面红。
辨证分析:中风系指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甚至突然仆倒,不省人事的病症。大体相当现代医学之“脑血管意外”,因其发病突然,现代医学又证实是脑的病变,故又称“脑卒中”。根据病情轻重和有无神志改变,中风病分中经络、中脏腑两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云:“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本病例以突然肢麻腿软为主症,没有神志改变,故为中风·中经络。
从临床分析,此病发于盛夏,又加居室潮湿,故外感湿热是其明显诱因。再从临床表现看,上身多汗,口黏不渴,小便黄,脉滑数,舌红苔白腻都是湿热的表现。湿热痹阻经络,血脉不通,故初病肢体强痛;湿热阻滞经络,气血瘀滞,筋肉失养,故而肢麻、腿软,经云:“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素问·逆调论》)此之谓也。此外,脉弦面红,是肝热上亢的表现;脉见结代,又说明心之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总之,这是一个湿热之邪,阻滞经络,兼有肝热上亢,正虚邪实的证候。
治疗:清热燥湿,活血通络,兼以平肝息风。方用四妙丸加减,处方:
方解:本方以四妙丸加防己、萆薢、木瓜、五加皮清热燥湿,祛风利湿,以除病因,其中怀牛膝、五加皮尚有补肝肾壮筋骨的作用,以治疗下肢痿软;又以地龙、鸡血藤活血通络,血活则瘀去,络通则麻止;病有肝热上亢之势,故佐天麻、钩藤平肝息风。此方用药,既针对病因(湿热),又针对病机(经络瘀滞),是一个标本兼治的方子。
治疗经过:9月11日二诊:上方服14剂,四肢麻木减轻,腿沉消失,下肢有汗,两腿较前有力,不用搀扶可以走路。其他,食欲好转,口干欲饮,今又牙痛,二便常。查:脉弦滑有力,时见结代,舌偏红苔薄白,面仍偏红,精神兴奋,手颤。PB:160/70mmHg。以上情况说明,经治病情虽有减轻,然而症候有所变化。原来之口黏、苔腻等湿的症状没有了,又出现了口干欲饮、牙痛、精神兴奋、手颤等肝热亢盛的火热症状,这是由于原来的治疗对肝热重视不够,燥药伤阴所形成的;或者是一种湿去热现的现象。治疗必须针对病机,方随证转。治宜滋阴清热,平肝潜阳。方选羚羊钩藤汤、壮骨丸(原名虎潜丸,虎骨禁用,故更名)加减。处方:
9月28日三诊:前方服用5剂牙痛消失,服用10剂手足麻木大轻,但两足底有增厚的感觉,两腿有力,一人能上楼,服至15剂,足底厚的感觉消失。仍有手颤,食欲可,口和不渴,小便黄,大便不实,心律不齐有增无减,有时呈二联律。脉弦细而数,参伍不调。舌红润少苔,面稍红。印象:病虽大轻,但仍有心肝阴伤,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之势。治疗拟滋阴潜阳,平肝息风,兼以滋养心阴。处方:
10月23日四诊:上方服用15剂,手足麻木痊愈,走路如常,仍有轻度手颤,活动心慌气短。患者准备出院,欲求治疗心律失常。检查:脉细弦时见结代,舌淡红苔白薄润。此乃心气心血不足,心失血养,心脉不充。治拟补益心气,滋阴养血,活血通脉。炙甘草汤加减。处方:
患者出院后,未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