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X线检查技术
头颅X线平片检查技术简便、安全、经济,曾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在多数情况下,平片检查仅能反映颅内病变的间接征象,如颅骨改变和颅内异常钙化等。在没有这些异常改变时,平片的诊断价值不大。但在某些情况下头颅平片仍具有一定价值,如:观察颅内钙化的整体形态,蝶鞍扩大的整体观察,内听道的双侧对比,颅骨先天性畸形、颅骨骨折和颅骨肿瘤等疾病中观察颅骨的改变。目前,随着CT和MRI检查技术的发展,头颅X线平片的应用逐渐减少。
头颅X线平片一般采用后前位和侧位投照,以显示颅骨和颅腔全景。后前位片应使大脑镰所在的矢状面垂直于胶片,而侧位片应使蝶鞍骨皮质显示清晰,左右前床凸、后床凸重叠。有时根据病情的需要,可加摄其他位置来辅助诊断,如:颏顶位(颅底位)可观察颅底;额枕位(Towne位)可观察枕骨、岩骨和内听道;眼眶位(Caldwell位)可观察眼眶、眶上裂和蝶骨翼;45°后前斜位(Stenver位)可观察岩骨、内听道和内耳结构;视神经孔位和颈静脉孔位可分别观察相应的视神经孔和颈静脉孔;局部切线位可显示局部颅骨的详细情况。此外,还可以采用体层摄影技术检查颅底部骨质和钙斑情况;立体摄影可用于检查颅内钙斑或异物与颅腔的空间位置关系;放大摄影可以显示局部骨结构的细节。
气脑造影、脑室造影和脑池造影曾经是诊断颅内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均为创伤性检查技术,有时可引起颅内感染、颅内出血和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已弃用。
脑血管造影是将含碘对比剂注入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动脉系统,使脑血管系统显影,根据脑血管的分布、形态、位置变化来判断颅内疾病的检查方法。在过去,脑血管造影时常采用直接穿刺颈动脉或椎动脉的方法,危险性大,成功率低,已被淘汰。现代脑血管造影技术最常采用的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的造影方法(Seldinger技术),如双侧股动脉均无法插管,也可采用经肘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现在常用的脑血管造影技术,该技术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清晰显示脑血管,可评估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和血供特点,临床上应用广泛。
脑血管造影可分为全脑血管造影、选择性脑血管造影和超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手术中,常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进行双侧椎动脉和颈总动脉的造影,并根据病情进行超选择性造影。脑血管造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术前准备很重要。在脑血管造影时,通常选用相对更安全的非离子型对比剂。尽管非离子型对比剂不良反应较少,但仍有其禁忌证,如:对比剂过敏;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等。由于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可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在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各种变态反应的预兆及早期反应,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脑血管造影不仅可用于脑内病变的诊断,更多的是在获得诊断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介入治疗。由于CT和MRI的普及,多数颅内病变并不需要DSA进行诊断,但在下列情况时DSA仍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包括: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血管闭塞和烟雾病等;了解外伤性血肿和外伤后颅内血管的损伤情况;颅内占位病变的辅助诊断等。DSA检查可为上述病变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指导治疗,并可用于术后疗效评估。DSA检查也有其禁忌证,包括:严重的血管硬化者;严重的心衰患者;严重的肝、肾功能不良者;对比剂过敏或过敏体质者;局部手术野存在炎性病变者;有出血倾向者。随着DSA技术的发展,其安全性越来越高,但在操作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包括过敏反应;血管痉挛引发的失语、偏瘫和呼吸停止等;检查过程中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发作等。因此,在DSA检查时要严格选择适应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张 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