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影像诊断学(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概述

颅脑外伤(trauma of skull and brain)是脑外科常见病,在与外伤相关的死亡中,颅脑外伤占1/3左右。小孩以坠落伤和非事故性外伤为主,青年人多为运动和车祸相关外伤,老年人以坠落伤为主。在受伤人群中,以车祸外伤为主,占收治颅脑外伤患者总数的70%左右。即便是轻度脑外伤,7%~9%的患者3个月后也会残留部分功能障碍。颅脑外伤导致的颅脑损伤多由直接暴力所致,极少数可由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损伤可分为加速性、减速性和挤压性损伤。相对静止的头颅突然遭受外力打击迫使其瞬间由静态变为动态,此时所造成的损伤称加速性损伤,如打击伤、撞击伤。运动着的头颅突然碰撞在物体上迫使其瞬间由运动变为相对静止,此时所造成的损伤称减速性损伤,如坠落伤。两侧外力挤压头颅所造成的损伤称挤压性损伤。
颅脑损伤依损伤部位分颅骨、脑、脑神经和血管损伤,可单独或合并存在。软组织损伤、颅骨损伤和脑组织损伤是常见的颅脑损伤类型,常共同发生。而由于脑组织生理功能的特殊性,颅脑外伤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原发性颅脑损伤于伤后即出现,包括颅骨骨折、颅缝分离、颅内出血及脑挫裂伤。继发性颅脑损伤则是伤后逐渐发生,包括脑水肿、脑肿胀及脑疝等。于损伤初期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确诊,有利于根据患者损伤程度进行对症治疗,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交通事故所致的死亡逐渐成为人们所要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交通事故所致脑外伤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约3:1),主要集中在30~69岁人群。因大部分伤者为轻度损伤,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定向力下降等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为主。
影像学检查对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CT、MRI可清楚显示颅脑损伤的病理变化,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制定手术计划提供准确依据。与MRI相比,CT具有检查时间短、对急性和超急性期出血敏感、清楚显示颅骨结构、允许急救设施进入机房便于危重患者监护抢救、价格便宜等优点,已成为脑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而对于轻至中度脑损伤且病情稳定者,MRI可以作为补充检查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弥漫性轴索损伤在首次CT检查时可无阳性发现,SWI、DTI等MRI新技术有助于早期发现弥漫性轴索损伤及评估损伤程度。
对于出血量比较大的硬膜下血肿或积液,CT与MRI的显示能力相似,但是对微量的硬膜下出血、积液的显示,MRI明显优于CT。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CT检出率要明显高于MRI,而对于CT难以显示的亚急性或慢性蛛网膜下腔出血,MRI显示效果较佳,就总体检出率而言,CT要高于MRI;因此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CT检查,亚急性或慢性期出血首选MRI检查。脑挫裂伤的显示MRI优于CT。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干及后颅凹的非出血性损伤等较CT敏感,可作为补充,必要时应用。快速磁共振扫描在儿童外伤中可获得与CT相当的诊断效果,其中的SWI/GRE序列对轻度脑损伤出血的诊断价值更高,但对于颅骨骨折的诊断不及CT。平片只对颅骨骨折有一定价值,而脑血管造影和脑室造影在颅脑损伤的检查中已被淘汰。
绝大部分轻度脑外伤患者经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无明显后遗症。中重度脑外伤患者的支持疗法重点是保证脑灌注压、降低颅内压和治疗脑水肿。神经保护治疗主要针对低氧和低灌注损伤的处理。中、重度损伤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容易留下后遗症,部分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原则上是越早越好,手术越早,患者预后越好。随着新药及新技术的问世,更先进治疗手段的研发及应用和临床救治经验的推广,为越来越多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带来了希望。把握急救的时效性原则、优化重型颅脑外伤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加强院前救治是提高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也是降低颅脑损伤致死率、致残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影响严重的外伤性脑损伤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GCS评分、瞳孔反射、低血压、CT检查异常和存在需要手术的颅内病灶。
(姚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