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间动电疗法
一、概述
间动电流(diadynamic current)是在直流电的基础上叠加频率为50Hz的正弦交流电整流后形成的脉冲电流,因此间动电流的作用基础是直流电的作用和低频脉冲电流的作用相结合。
二、间动电的物理特性
由于间动电流是在直流电的基础上叠加了频率50Hz的正弦交流电,所以其脉冲部分仍为正弦波,该正弦波可以半波或全波的形式出现,也可交替出现。常用的间动电流有以下六种。
1. 密波
由50Hz的正弦交流电经全波整流后附加在直流电上而成,频率为100Hz,无间断,幅度恒定。
2. 疏波
经半波整流而成,频率为50Hz,间歇10ms。
3. 疏密波
疏波、密波交替出现,各持续1s。
4. 间升波
疏波、密波交替出现,密波持续8s,疏波持续4~6s;密波由两组疏波交叉间隔组成,其中一组疏波幅度不变,另一组疏波缓升缓降。
5. 断续波
间断出现的疏波,通电1s,断电1s。
6. 起伏波
断续波的一种,但脉冲的升降幅度是缓升缓降。
基于间动电流的性质,其具有以下特点:
1. 间动电流中每组电流的波形、频率、脉冲持续时间、间歇时间等是固定不变的,治疗时可调节的只有电流强度。
2. 电流强度和脉宽固定的情况下,正弦电流的作用比感应电强;所以为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间动电所需的刺激强度比感应电小,患者较易接受。
3. 间动电具有直流电的性质,有电解作用,治疗时需要区分正负极。
三、间动电疗法的治疗作用及原理
(一)止痛
间动电流作用可以提高痛阈,止痛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间升波、疏密波、密波和疏波。有研究认为间动电流的止痛作用比直流电显著,但对严重疼痛的疗效不佳。其镇痛的机制与其他低频电疗法类似,可以用掩盖效应、闸门控制学说等解释。
(二)促进外周血液循环
间动电流治疗数小时后可见继发“动力”效应,表现为外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皮肤充血和皮温升高,水肿减轻,组织紧张度降低。间动电流用于治疗动脉内膜炎和动脉硬化可使局部血流量增加50%~80%,治疗时选用杯状或片状电极,阴极靠近治疗部位,较大的部位(如大腿)可采用并置法,较小的部位(如上肢)可采用对置法。
(三)刺激肌肉收缩
间动电流的频率为50Hz或100Hz,脉宽为10ms,刺激外周神经或肌肉均可引起肌肉强直收缩。但间动电疗法不能使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出现肌肉收缩,不适用于失神经支配肌肉的电刺激。
四、间动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一)电流应用参数
治疗时间一般建议短时间治疗,每次可选用两种波形,治疗6~8min,1次/d,急性期可2次/d,5~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2周。
(二)操作方法
在治疗前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正常感觉,比如麻颤感、蚁行感等。打开治疗仪的电源,然后将电极固定于相应的部位上,先开直流电,然后再逐渐加入脉冲电部分。治疗结束后应先将输出强度调零,取下电极,然后再关闭电源。
(三)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与NMES相同。间动电流有直流电的成分,因此衬垫的厚度应大于1cm,以防电灼伤。治疗时衬垫要充分湿润,并与皮肤紧密接触,防止电流密度不均影响治疗效果。
五、间动电疗法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
间动电疗法的适应证包括颈椎病、网球肘、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各种原因导致的疼痛、失用性肌肉萎缩、肌肉劳损、早期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综合征等。
六、间动电疗法的禁忌证及慎用范围
与NMES相同,此外,还包括对直流电过敏的患者。
七、案例分析
病史:
患者陈某,男,26岁,因“搬重物时突然腰痛2h”入院。查体发现L 4~S 1椎体旁有压痛,前屈、后伸及侧屈均活动受限。CT显示L 4~L 5、L 5~S 1椎间盘突出。
诊断:
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
评估:
①疼痛VAS7分;②直腿抬高试验40°(+),加强试验(+),腰椎前屈、后伸及侧屈活动度受限。
目前主要康复问题:
①腰部疼痛;②腰椎活动度受限;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
康复目标:
①缓解腰部疼痛;②改善腰椎活动度。
治疗方案:
该患者为急性损伤,可以选择无热量的短波和间动电疗法,急性期进行间动电疗法时以不引起明显肌肉收缩为宜。急性期过后,可选择腰椎牵引、温热量的短波、间动电疗法或其他电疗法。治疗时负极放在痛点,正极放在距离痛点2~3cm处,6~8min/次,2次/d,5~10次为1个疗程。
(薛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