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一、概述

使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黏膜或伤口导入体内进行治疗的方法,称为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原理

在药物溶液中,一部分药物离解成离子,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离子和阳离子进行定向移动。如果阴极衬垫中含有带负电荷的药物离子或者阳极衬垫中含有带正电荷的药物离子,就会因为电荷同性相斥的原理向人体方向移动而进入体内(图2-2)。
图2-2 直流电药物导入原理图
E:金属电极板;P:衬垫;1:人体
(一)肾上腺素组胺导入试验
两个小电极和一个大电极放置在左侧前臂上,一个电极(a)衬垫用0.01%盐酸肾上腺素液浸湿,而另一个电极(b)用0.01%磷酸组胺液浸湿,都连阳极。左臂伸侧电极(c)衬垫约100cm 2用肾上腺素或组胺液浸湿,连阴极,按0.1mA/cm 2通电流,15~20min后,取下电极观察局部皮肤(图2-3)。a电极下皮肤出现苍白斑点,提示肾上腺素已进入体内并引起反应;b电极下皮肤明显充血、水肿,出现荨麻疹,证明组胺已进入人体,右臂伸侧c电极下皮肤则无上述反应,表示药物没有进入皮肤。表明盐酸肾上腺素和磷酸组胺均带有正电荷,由阳极导入。以上试验说明: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原理,利用直流电能将药物离子经完整皮肤导入体内;由直流电导入体内的药物保持原有的药理性质;阳离子只能从阳极导入,阴离子只能从阴极导入。但用简单的无机化合物所做的实验还说明,电渗和扩散作用也使药物进入机体,即导入离子总量中约90%~92%是由电离或电泳原理进入机体的,由电渗作用进入机体的约占1%~3%,由扩散作用进入机体的约占6%~9%。
图2-3 肾上腺素(a)组胺(b)导入试验
(二)药物导入人体的途径、分布、数量及深度
已经证明,药物离子主要经过皮肤汗腺管口和毛孔进入皮内或经过黏膜上皮细胞间隙进入黏膜组织。这可以用染色的离子加以证实。例如用高锰酸钾、亚甲蓝等作离子导入后,在皮肤上可见到点状染色,这些点和皮肤汗腺管口的位置一致。汗腺导管内径15~80μm,所以蛋白质(1~100μm)等大分子物质离子也能经过汗孔导入体内。在电场中离子移动速度很慢。实验证明,谷氨酸在生理溶液内(pH 7.45,电压180V,电流强度3mA)每小时移动13mm,而在人体组织内每小时只有数毫米。直流电直接导入离子只达皮内,主要堆积在表皮内形成“离子堆”,以后通过渗透作用逐渐进入淋巴和血液。进入血液循环后,有的药物选择性地停留在某器官组织内,如碘主要停留在甲状腺;磷蓄积在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中等。药物离子导入在皮肤内存留时间的长短与药物的理化学和药理学特性有关,并且大致与所用药液浓度、电流的大小、通电的时间成正比。另外,机体内部及其他因素对药物的存留时间也有影响。在进行离子导入前、后或同时,如配合其他物理因子,也有影响。
药物离子导入的数量与很多因素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溶液浓度越大,导入数量越多,如肝素在0.25%~5%的范围内,浓度越大,导入体内的数量越多;目前临床应用的药液浓度一般为1%~10%。复杂的溶剂寄生离子增多,药物导入量减少,药物在电场中最大的转移是在蒸馏水中;向溶液加酒精是一种增加有效导入的办法,但酒精对那些易导致沉淀变性的药物并不适用。药液的酸碱度对离子导入的数量也有一定影响,有些药物在一定酸碱性的溶液中导入量最大,如透明质酸酶在pH 5.2的水溶液中导入量最大;纤维蛋白溶酶在pH 8.6的水溶液中导入量最大;各种蛋白质的药物因其在溶液中是两性大离子,所以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导入量最大。一般情况下,正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导入量多,溶液pH越高,导入量越多;负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导入量多,溶液pH越小,导入量越多。不溶解的药物不能导入皮肤,如乳状的氢化可的松不能导入皮肤,只有溶解的作静脉注射用的才能导入。根据法拉第第一定律,离子导入的数量与所使用的电流量成正比,在一般情况下,通电时间长导入量多,大的电流强度导入药物增多。不同部位导入的数量也有差别,以躯干导入最多,上肢次之,下肢,特别是小腿最少。在一般情况下,导入的药物为衬垫中药物总量的2%~10%,所以总的说来,导入体内的药量是很少的。
药物离子导入的深度较浅,药物只能进入皮肤层,而且主要在皮肤浅层,但也有少数实验发现药物可进入较深层组织(深达1cm以上),这可能与实验条件、方法、动物种类和组织导电性能等因素有关。直流电导入的药物离子虽然较浅,但部分离子可以进入血液和淋巴流到达机体较远部位,可引起广泛的反应。
(三)药物离子导入的极性
根据化学结构式可以判定有效离子导入的极性。通常,金属、生物碱带正电荷从阳极导入;非金属、酸根带负电荷从阴极导入。但是,氨基酸、肽及酶类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其极性与溶剂的pH有密切关系。不同的两性电解质有不同的等电点,当溶液接近或相当于等电点时,物质在电场中的移动实际上等于弥散,即直流电不起作用。这是因为在等电点时溶质是电中性,而只有当溶剂的pH远离等电点时,才能使药物带正电荷或负电荷。每一种氨基酸各有最适宜的pH,此时移动度最大。
(四)选择离子导入药物的原则
选择直流电导入的药物离子要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
1. 药物在水溶液中可离解为带电部分,或能成为胶体微粒带电状态。但有些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在乙醇中溶剂度大,可以使用乙醇溶解配制的药液来进行导入。
2. 药物离子或胶体微粒的直径必须明显小于汗腺和皮脂腺排泄孔径。
3. 由于导入的药量小,必须选择用量较小即能生效的药物,如常用量为几毫克至100mg左右的药物。
4. 药物在局部应用时也有效。
5. 药物导入极性必须明确。
6. 药物成分应是提纯的,不含其他杂质,否则寄生离子会干扰药物的导入。
7. 药物制剂(水溶液)的性质,在室温下应是稳定不易变化的。有特殊疗效或特殊需要的药物,其溶液在室温下易变质的,可每天临时配制或保存在冰箱中。
8. 药物水溶液的pH应合适,如正极导入的药物pH不宜太小,负极导入的药物pH不宜太高,以免加剧对皮肤的刺激或导致酸碱烧伤。
9. 贵重药物一般不宜大量用作直流电导入,因导入时每次用药量较多,而实际导入的量较少,造成浪费。

三、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特点

1. 可以把药物直接导入病灶局部,并在局部保持较高的浓度,因而特别适用于较表浅的病灶。直流电导入的药量是很少的,就全身来说,浓度是很低的;但是就局部表浅组织来说,比其他用药方法的浓度高。例如,青霉素直流电阴极导入,局部皮肤内的药物浓度比肌内注射的要高出几十倍。链霉素眼部直流电导入,在前房及玻璃体中的浓度比其他用药方法要高出许多倍。
2. 药物离子经直流电导入在皮肤内形成“离子堆”,不像其他用药方法很快经血液循环排泄,所以导入的药物在体内贮存时间长,疗效持久。例如,实验表明静脉注入氢化可的松15~20min后,血中含量不及注射量的15%~20%,而离子导入后15min,血液17-氧皮质醇比原来增加2倍多。一次肝素离子导入可在皮内存留24h以上,血液凝固能力降低的时间随肝素导入次数而增加,这在静脉或皮下注射时未能发现。1个疗程(12~15次)肝素导入治疗疗效可保持2个月。肝素、肾上腺素、组胺和氟尿嘧啶等药物经直流电导入,既可保持较持久作用,又无过量危险,无副作用。
3. 导入体内的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成分,大量没有治疗价值的溶剂和基质不进入体内。
4. 除药物作用外,同时有直流电的作用,两者互相加强,其疗效比单纯的药物或直流电的疗效好。目前很少单用直流电疗法,多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5. 不损伤皮肤,无疼痛或胃肠道的刺激症状。
6. 兼有神经反射的治疗作用。直流电药物导入治疗时,将一定面积的电极放置在身体某些部位,由于直流电引起组织内理化性质变化和药物在表层组织内存留,构成了对内外感受器的特殊刺激因子,通过反射途径引起机体的一定反应。特别是电极放置在某些神经末梢分布丰富的部位,通过感觉-自主神经节段反射机制而影响相应节段的内脏器官和血管的功能。例如,0.5%普鲁卡因直流电鼻黏膜反射疗法治疗血管性头痛,5%普鲁卡因直流电导入节段反射疗法治疗放射疗法后的反应等。
以上是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特点,也是优点。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导入的药量少,又无精确的计算方法,它还不能代替口服或注射用药。另外,还有作用表浅、电流强度小和缺乏深部的热作用等不足。

四、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治疗技术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与单纯直流电疗法基本相同,如机器的使用、电极的放置等。与直流电疗法操作不同之处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操作方法
1. 衬垫法
(1)与作用电极面积相同的滤纸或纱布用药液浸湿后,放在治疗部位的皮肤上,其上面再放衬垫和铅片;非作用电极下的滤纸或纱布用普通温水浸湿即可。导入的药物离子极性要正确,带正电荷的药物离子从正极导入,反之则从负极导入。
(2)药物溶剂一般用蒸馏水、酒精或葡萄糖溶液;每个衬垫(包括纱布)最好只供一种药物使用,以免溶液内有寄生离子。
(3)为避免寄生离子的干扰,每种药物导入的绒布、衬垫必须专用,消毒时亦按药物的种类和极性分别煮沸,以免不同药物衬垫上的离子互相沾染,成为寄生离子,影响疗效。
(4)有的药物为防止被电解产物所破坏,需采用非极化电极,即在用药液浸湿的纱布上面依次放置衬垫、缓冲液浸湿的滤纸、衬垫和铝片。青霉素导入前要做皮肤敏感试验。
(5)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时,由于电极下酸、碱性产物的刺激,使皮肤发痒、干燥以致皲裂,导入某些刺激性大的药物时这种刺激症状更明显,因此常使治疗中断。可加强皮肤保护,局部涂抹护肤霜或其他止痒剂。
2. 电水浴疗法
将药液放在水槽内,一般用炭质电极,治疗部位浸入槽内;非作用极用衬垫电极置于身体相应部位。也可将四肢远端分别浸入四个水槽内,根据导入药液性质分别连阴极或阳极,称为四槽浴直流电药物导入法(图2-4)。治疗眼部疾病可采用眼杯法。眼杯固定于眼部,盛满药液,插入白金电极,非作用极用60cm 2衬垫电极置于背部,电流强度每只眼1~2mA。
图2-4 四槽浴直流电药物导入法
3. 体腔法
将药浸湿的棉花塞入(耳道、鼻腔等)或将特制的体腔电极插入治疗部位(阴道、直肠等),向电极内灌注药液,非作用电极置邻近部位的皮肤上。常用的体腔法如下:
(1)耳道药物离子导入法:
用药液将棉条浸湿后塞入外耳道,若有鼓膜穿孔,可先滴入1ml药液。然后再塞入浸药液的棉条,棉条另一端露在外耳道口外,同金属电极连接。非作用极置于侧颊部。电流强度1~2mA。
(2)鼻黏膜疗法:
将药液浸湿的棉条塞入鼻腔,使其紧贴鼻黏膜,在鼻唇沟处放一小块绝缘布,将露出鼻腔外的棉条置于其上面,再放一个1.5cm×3cm的铅片,亦可用棉条包绕导线末端,非作用极60cm 2置于枕部。反射治疗时,电流强度从0.5mA开始,逐渐增加至2~3mA。
(3)直肠前列腺离子导入法:
用有机玻璃或硬橡胶制成的前列腺体腔电极,插入直肠内约10cm,非作用极150cm 2置下腹部,电流强度6~10mA。
(4)阴道离子导入法:
用特制的阴道电极插入阴道,注入药液,另一极200cm 2置于下腹部或腰骶部。
4. 创面离子导入法
创面离子导入法可使药物在伤口内的浓度增高,有时到达较深层组织,且有直流电的协同作用,疗效比其他投药法好。治疗时,先将创面分泌物除去,然后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浸湿的无菌纱布敷于创面或填入窦道内,再放置电极。非作用极置于创口对侧。例如用庆大霉素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创面。用锌离子导入法治疗营养不良性溃疡等。
5. 穴位导入法
这是我国理疗工作者创造的治疗方法。即在经络穴位上进行直流电药物导入,可循经取穴,也可局部取穴。将直径1~1.5cm的圆形电极放在穴位上,非作用极放在颈部或腰部。
(二)注意事项
1. 禁用对导入药物过敏者,开处方前询问拟导入药物过敏史,对可能发生过敏的药物做皮肤敏感试验。
2. 配制导入药液的溶剂一般多采用蒸馏水、无离子水、乙醇、葡萄糖溶液等。
3. 配制的药液应放在玻璃瓶内保存,避光的药液应放在棕色瓶内,瓶盖要盖严,导入的常用药液保存一般不超过1周。

五、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

适应证同直流电疗法,因兼具直流电及药物离子的作用,适用范围更广,作用更强。依据疾病选择有意义的药物离子,会加大单纯直流电的疗效,因此单纯直流电疗法已较少应用。
1. 碘离子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促进慢性炎症吸收,临床可应用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治疗瘢痕增生、术后粘连、神经根炎、蛛网膜炎、角膜浑浊、视网膜炎、慢性咽炎、鼻窦炎、关节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等。
2. 维生素B 1参加体内糖代谢过程,维持神经、消化系统正常功能,临床可应用直流电维生素B 1导入治疗多发性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溃疡病等。
3. 小檗碱对革兰阳性菌及某些阴性杆菌有抑制作用,临床可应用直流电小檗碱导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炎及附件炎等。
4. 其他常用药物离子见表2-3,治疗相应的疾病。

六、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禁忌证及慎用范围

对拟导入的药物过敏者,其余与直流电疗法相同。
附:处方举例
1. 10%碘化钾直流电阴极导入咽部,项部(+)8cm×6cm与前胸(-)10cm×8cm斜对置,剂量0.05mA/cm 2,每日一次,每次20min,15~20次。
适应证:慢性咽喉炎
2. 2%维生素B 1直流电腰部(+)与两侧腓肠肌部位(-)并置。每日一次,每次20~25min,共20次。
适应证:腰骶神经根炎
3. 50~100单位透明质酸酶直流电阳极导入。每日一次,每次20min,共20次。
适应证:烧伤或手术后新鲜瘢痕,手掌挛缩,外伤肿胀、血肿,硬皮症,婴幼儿肌性斜颈。
注:透明质酸酶药液不稳定,应临用前配制,溶剂用缓冲液(0.1mol/L醋酸钠11.42g,冰醋酸0.932ml,蒸馏水加至100ml),每安瓿药物150单位,加缓冲液250ml。
表2-3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常用药物表
续表

七、案例分析

病史:
患者李某,女性,35岁。自诉1周前感冒后出现左侧耳后疼痛,2天后晨起自觉左侧面部板滞,出现左侧口角向右侧歪斜、左眼睑闭合不全,说话漏风、喝水漏水、进食后食物留置于左侧齿颊之间。
诊断:
急性面神经炎(左侧)。
评估:
左侧乳突区压痛,左侧额纹消失,左眼睑闭合不全,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右侧,鼓腮试验(+),示齿试验(+),抬眉试验(+)。
目前主要康复问题:
左侧面部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目标:
改善营养,恢复肌力及感觉。
治疗方案:
该患者属于面神经炎急性期,除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外,可进行超短波、微波、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等治疗改善神经营养功能。其中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方法如下(图2-5、ER2-2):①方式:对置法;②部位:左面部;③电极:主电极阳极:200cm 2面具电极置于左面部;副电极阴极:200cm 2置于颈后;④药物:维生素B 1注射液200mg,阳极下导入;⑤电流强度:10~15mA;⑥时间:20min,每日1次,连续5~10天,20次1个疗程。
图2-5 面神经炎直流电维生素B 1导入治疗
ER2-2 面神经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治疗
(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