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疑难病例解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病例10 咳嗽、发热、胸痛伴肺部阴影

一、病情摘要

1.基本情况
男性患者,45岁,以“反复咳嗽、咳痰、发热、胸痛2个月”为主诉,于2014年12月入院。入院前2个月,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咳黄痰、发热(体温波动于37~38℃,可自行降至正常),伴胸部阵发性闷痛,以深吸气及体位变化时明显。12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5~39.0℃),伴咳嗽、咳黄黏痰,双侧胸闷痛加重,无畏寒、寒战,当地医院以“双肺炎症,左肺下叶占位病变”给予抗感染、退热等治疗,症状未缓解。患者入我院进一步诊治。
2.既往
患者被确诊鼻咽癌6年,有放化疗史(具体不详),未复发;出现口咽部出血(表现为涕中带血、回吸性血痰)1年,每次量50~100ml,予对症后好转。
3.入院查体
体温38.2℃,脉搏96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31/86mmHg,SpO 2 92%(FiO 2 21%)。神志清楚,精神状态一般,口唇无发绀、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弥漫性粗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水肿。
4.入院前检查
鼻咽MRI:
鼻咽癌放化疗后改变,鼻咽部未见明显肿瘤残留或复发。
胸部CT示:
①双肺多发病变,部分实变;②左肺下叶背段部分支气管轻度扩张;③肺门及纵隔内见数个轻度肿大淋巴结。
5.初步诊断
双肺多发阴影,性质待查。

二、诊治过程

【病例特点】
1.一般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亚急性起病,既往有鼻咽癌病史。
2.主要症状和体征
反复发热,伴咳嗽、咳黄痰、胸痛;双肺可闻弥漫性粗湿啰音。
3.影像学表现
病变累及双肺多部位,部分可见实变,左肺下叶背段部分支气管轻度扩张,肺门及纵隔内可见数个轻度肿大淋巴结。
4.治疗反应
患者曾于外院接受抗感染治疗,病情一度好转,但有反复,胸部影像学表现有进展。
【鉴别诊断思路】
肺部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包括咳嗽、咳痰、胸痛、肺内湿啰音或哮鸣音,但这些表现无病因特异性。其中,发热伴肺部症状、肺实变伴典型支气管充气征常见于肺炎以及肺泡细胞癌、成人Still病、急性纤维素性渗出性肺炎(acute fibrinous and organizing pneumonia,AFOP)、肺淋巴瘤。因此,对于本病例,在诊断过程中需进行以下疾病的鉴别。
1.肺部恶性肿瘤
(1)鼻咽癌肺转移:
本例患者既往有鼻咽癌病史,首先需注意有无肺内转移的可能。转移性肺部肿瘤多为血源传播,胸部CT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肺部结节影(图1-10-1),CT增强可见不均匀强化,与本例患者情况(多发实变影)不符合,且未发现鼻咽癌复发证据,故为鼻咽癌肺转移可能性不大。
(2)肺炎型肺癌:
抗感染治疗无效。胸部CT可表现为肺内实变影,受累支气管曲折、僵直、不规则狭窄、中断等,呈枯枝征,周围可见蜂窝样或磨玻璃样改变,瘤周可有长而硬的毛刺或胸膜凹陷征等(图1-10-2)。明确诊断需进一步行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结果。
(3)肺黏膜相关淋巴瘤:
可出现肺部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达远端实变肺野,并出现支气管扩张(图1-10-3)。该病较少发生,诊断较困难,主要依据骨髓、淋巴结、肿瘤活检等获得病理结果。
本例患者反复发热,病因尚不能明确,需进一步检查鉴别。
2.风湿免疫病
(1)成人Still病:
患者出现反复发热、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需注意成人Still病的肺内表现(图1-10-4)。该病为排他性诊断,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方能诊断。
(2)急性纤维素性渗出性肺炎(AFOP):
(图1-10-5)多为亚急性起病,病程较长,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大块肺组织活检。
(3)其他结缔组织病肺损害:
往往伴有肾、关节、皮肤、肌肉和血液等多系统损伤,单一集中累及肺组织者少见。累及肺时,常出现弥漫性肺间实质受累,影像学表现可为肺磨玻璃影、实变影和小叶间隔增厚等,伴或不伴胸腔积液(图1-10-6)。
图1-10-1 肺转移性肿瘤胸部CT表现
双肺多发结节影,伴毛刺
图1-10-2 肺炎型肺癌胸部CT表现
双肺多发高密度实变影,右中下肺叶支气管中心部位尤为明显
图1-10-3 肺黏膜相关淋巴瘤胸部CT表现
右肺上叶可见大片高密度实变影,上叶前段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图1-10-4 成人Still病胸部CT表现
双肺可见多发斑片状实变影,坠积部位和胸膜下尤为明显
图1-10-5 急性纤维素性渗出性肺炎胸部CT表现
双下肺可见多发大片实变影伴少量胸腔积液
图1-10-6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病)胸部CT表现
左上中肺野可见大片磨玻璃高密度影
本例患者无类似关联病症,故发生风湿免疫病性肺损伤的可能性不大,但仍需进一步检查相应指标予排除。
3.感染性肺疾病
感染是发热伴肺部病变最常见的原因,但本例患者发热病程长达2个月,基本可以排除病毒、常见细菌和真菌感染,应重点考虑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奴卡菌和放线菌等所致特殊感染。
(1)肺结核所致干酪性肺炎:
本例患者消瘦,且双肺多发病变,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反复,需注意排除该病。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可为实变,密度多不均匀,中心密度高,边缘模糊,其中可见多个融合区,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病变肺段体积缩小,胸廓塌陷,多同时可见空洞、钙化、卫星灶等,由于沿支气管传播,病变多在相邻的多叶段内(图1-10-7),与本例患者胸部影像特征不符,可进一步查PPD试验、T-SPOT、痰抗酸染色等排除。
图1-10-7 干酪性肺炎胸部CT表现
右上肺可见大片实变影,伴局部肺内播散病灶
(2)奴卡菌或放线菌肺炎:
呈多样性,表现为实变、空洞和多叶段浸润等,可有胸膜腔受累甚或直接浸润胸壁,引起相应损害,确诊需依靠培养和病理结果。
(3)真菌感染:
本例患者呈消瘦外观,有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史,需警惕念珠菌性肺炎(可表现为肺实变影),需积极寻找病原学依据以助鉴别。另外,曲霉感染常继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病情进展更加迅速、凶险。
【诊治措施】
1.入院后相关治疗
予美罗培南(1g,每8小时1次)联合左氧氟沙星(0.6g,每天1次)静脉治疗2天,后调整为美罗培南(1g,每8小时1次)联合万古霉素(1g,每12小时1次)静脉治疗9天,患者仍有高热,治疗无效。
2.入院后相关检查
(1)一般检查:
血常规:多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1~14.0) ×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72.0%~86.7%,血红蛋白55~99g/L,血小板计数(485~608) ×10 9/L。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tc)1.4%。铁蛋白681.10μg/L。凝血功能:PT 15.0s,Fib 7.44g/L,D-二聚体1.02mg/L。血生化:ALB 27~33g/L,丙氨酸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64~108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37~67U/L。血气分析(FiO 2 29%):pH 7.482,PaCO 2 32.1mmHg,PaO 2 91.8mmHg,SaO 2 98.1%, 25.3mmol/L。
(2)感染相关检查:
多次C反应蛋白106~128mg/L。PCT 0.46ng/ml。ESR 96~124mm/h。EB病毒IgG阳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Q热立克次体抗体)阴性、HIV阴性。痰培养见白念珠菌(1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真菌)培养阴性。支气管分泌物(细菌+真菌)培养见白念珠菌。G试验、GM试验均为阴性。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测定阴性。T-SPOT、PPD试验均为阴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分泌物:未检出抗酸杆菌。血培养双管2次均为阴性。
(3)免疫相关检查:
体液免疫、T细胞亚群正常。自身抗体:ANA、抗Ro-52阳性,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dsDNA、Sm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均阴性。
(4)胸部CT:
双肺多发斑片影、实变影(图1-10-8)。
(5)支气管镜检查:
双肺各支气管黏膜呈炎性样改变。毛刷涂片未见肿瘤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观呈白色、浑浊;细胞学分类:中性粒细胞46%,淋巴细胞25%,嗜酸细胞5%,巨噬细胞8%,单核细胞16%;未见肿瘤细胞;PAS染色阴性,六胺银染色见少量菌团,污染有待排除。左下叶背段开口支气管黏膜活检肺组织:细支气管肺泡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少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增生。
图1-10-8 胸部CT表现
(6)全身PET-CT:
①右肺中叶、左肺下叶片团状密度增浓影,双肺野斑片状、结节状密度增浓影,代谢增高,气管隆嵴下间隙高代谢结节影,考虑为恶性病变可能性较大,特殊感染待排除;②纵隔内多发肿大淋巴结,代谢未见增高。
(7)骨髓穿刺示:
粒细胞增多、核左移伴血小板增多,增生性贫血。骨髓活检病理结果提示骨髓增生活跃,无骨髓纤维化,无特异性炎症及转移瘤。
(8)左肺组织穿刺活检病理(图1-10-9):
镜下见肺组织,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和血管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表达:CK(pan)(上皮++),CD68(组织细胞+),IgG(+),IgG4(-),CD38(浆细胞++),Actin(SM)(肌纤维母细胞++),CD20(-),CD3(T细胞+),CD31(++),CD34(血管+),S100(-),F Ⅷ(血管+),ALKp80(-),D2-40(血管+),Nestin(-),CD21(-),CD35(-),CD117(-),Desmin(-)。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倾向诊断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3.最后诊断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转归】
鉴于患者反复高热,双肺多发病变,无手术指征,遂停止抗感染治疗,予甲泼尼龙联合洛索洛芬钠抗炎、退热。经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胸痛缓解,但复查胸部CT显示病变进一步发展(图1-10-10)。因经济原因,患者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
【临床难点】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多发生于肺的间叶性肿瘤,少见而独特。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软组织肿瘤国际组织学分类专家组建议将其命名为IMT,定义为“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的,常伴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的一种肿瘤”。IMT可发生于头颈、躯干、内脏及四肢软组织。肺IMT占所有肺部肿瘤的0.04%~1.2%。IM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青少年和儿童,是儿童最常见的支气管肺组织间叶性病变。肺IMT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部分患者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可伴发热及气促。胸部影像学表现多为孤立、缓慢生长的局限性结节或肿块,大小不一,可呈分叶状、毛刺状;少数患者可为多发病灶;约16%的患者可有肺门、纵隔或支气管侵犯,病灶近端支气管受压迫可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空洞及钙化少见;CT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部分患者病灶边缘可呈直板形态,即“平直征”,为本病较具特征性的征象。由于本病罕见,临床医师认识不足,诊断周期较长,常难以早期给予干预,故预后较差。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完整切除病灶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好,而浸润性生长或未能完整切除病灶的患者通常预后差。如果存在 ALK基因突变或重排,可给予克唑替尼靶向治疗。
图1-10-9 左肺组织活检病理
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和血管增生,炎症细胞浸润
A、B. HE染色,×100;C. CD68,×200;D. Actin(SM),×200
图1-10-10 激素治疗后胸部CT表现
胸部CT示,激素治疗18天后实变进展(A、B);1个月后,病灶进一步增多(C、D)

三、点睛析评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为一种非感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肺内结节、实变等多种形态,抗感染治疗无效。手术切除肿瘤仍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该病预后与是否完整切除病灶相关,未能完整切除病灶者预后差。
(洪如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