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主编简介
余承惠,江苏徐州人,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原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原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免疫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研究经验被收入《中医内科理论与实践》、《中华中医基础与临床》、《现代名中医治疗肾病的奇方妙法》、《现代名中医肾病治疗绝技》等书中。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参与研制新药黄葵胶囊1项,2001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贡献奖”。余承惠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是中医名家,父亲也一直在医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余承惠教授从小就是生活在医疗环境中,受到了治病救人的长期熏陶。
1965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至江苏医院工作,1969年至1978年期间,随江苏医院下放至农村工作,在缺医少药的环境中,响应党的“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号召,用一根针、一把草为患者服务。从那时起应用在大学里曾经学过的一点中医知识,又重新自学了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等中医书籍,认真地用中草药及针灸为农民治病。从此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在采药、种药、用中药治病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中医的情感,真正体会到了中医药治病的效果,有时甚至出现奇效,从而产生了对中草药的浓厚兴趣,坚定了走中西医结合的决心。“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调至江苏省中医院,分配从事肾病的临床工作,后又参加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西医学习中医课程班,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使中医理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临床工作中,跟随中医老一辈徐景藩、张泽生、邹良材、汪履秋、龚丽娟、金惠伯等,他们的辨证论治理论以及坚持中医手段治疗疾病的精神,更鼓舞了余承惠继续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信心。
在疾病诊断上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在治疗上主张辨证用药与辨病用药相结合,辅助不足,抑制过亢,以达到平抑病理、维持机体平衡、祛除病邪、恢复机体正常功能的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这种理论是符合实际的,临床效果是肯定的。
在肾病治疗中,在中医界首先运用雷公藤制剂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杂志》1981年4月),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从而开创了用清热解毒利湿药来治疗慢性肾炎的先河。提出“肾炎湿热论”,指出湿热毒邪蕴结伤肾是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证型的表现,扶正祛邪、清利湿热、祛瘀抗炎是治疗肾炎的主要环节。在临床上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余承惠对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以及继发性肾脏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有效、好转、治愈率达90%以上,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江燕,江苏南京人,副主任中医师。1994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中医专业,2009—2012年成为江苏省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余承惠教授。从事中医肾脏病临床工作20年,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参编学术著作2部,在研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第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第三)。曾主持省中管局课题2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何伟明,江苏宜兴人,副主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博士,中共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库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科普协会会员,南京医院协会医患沟通与纠纷调解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2篇;副主编编写著作2部,参编著作多部。目前在研课题3项,分别为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1项(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第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2006年、2013年),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