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诊断重点解读
(一)VVC致病微生物
80%~90%的VVC由白假丝酵母菌引起,少数由非白假丝酵母菌(如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以及热带假丝酵母菌等)引起。有研究认为,近年来非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VVC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难治性VVC或RVVC中。一般认为,VVC是一种内源性疾病,假丝酵母菌是人阴道内20多种微生物中的一种,在10%的正常女性阴道和30%妊娠女性阴道内可以存在而不致病,我们称之为定植。在女性阴道内,占优势的乳杆菌对维持阴道正常菌群及阴道的自净作用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它分泌的一些物质(如硬脂酸)可以抑制假丝酵母菌由孢子相转为菌丝相,从而减少其繁殖的机会。任何原因造成的乳杆菌减少或消失,都可以给假丝酵母菌提供繁殖的能源和条件。
(二)关注VVC的过敏问题
在就诊的VVC患者中,大多数以瘙痒为主要症状,引起瘙痒的原因,除含有孢子、菌丝的阴道分泌物的刺激外,在VVC疾病过程中存在着过敏反应。因此,在VVC的治疗中不能忽视对于过敏反应的去除,特别是对于重度VVC,可以加用一些局部轻~中度的抗过敏药物来迅速改善患者的过敏状况。
(三)强调VVC的评分
在VVC的诊断中,一旦做出VVC的诊断,在开始治疗前应进行VVC的评分,以确定其临床分类。评分标准中有五个观察指标,即瘙痒程度、疼痛程度、阴道充血水肿、外阴有无抓痕皲裂糜烂及分泌物量多少。症状越重,评分越高。评分≥7分为重度VVC,≤6分为轻中度VVC。指南修订稿评分标准中4个指标无改变,只有一个进行了改变,新的指南将以往的VVC症状体征评分中的阴道充血、水肿一项进行了修改,原来是按照阴道黏膜充血水肿的面积评分的,即1分是指小于1/3阴道面积,3分指大于2/3,2分是在两者之间。而在临床工作中是无法根据充血、水肿的面积评分的,在这次的诊治规范中,采用了轻、中、重作为1、2、3分的评判方法,更符合临床的实际情况,更方便医生的观察和评判。
(四)重视VVC的临床分类
由于VVC的分类情况不同,治疗方案不同,因此在治疗前应做出VVC的临床分类。在诊断VVC的过程中,建议根据每年内的发作次数、病情轻重的评分情况、假丝酵母菌的种类以及疾病人群进行VVC临床分类。VVC分为单纯性VVC和复杂性VVC。单纯性VVC是指正常非孕宿主发生的、散发的、由白假丝酵母菌所致的轻或中度VVC。复杂性VVC包括:复发性VVC、重度VVC、非白假丝酵母菌所致的VVC、妊娠期VVC或宿主为未控制的糖尿病和免疫低下者。
复发性VVC是指一年内有症状性VVC发作4次或4次以上。RVVC过去的定义是指妇女患VVC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经真菌检查又阳性,为VVC复发。如一年内复发4次或以上,称为RVVC。在这样的定义中,强调每次VVC治愈的标准为微生物学的治愈,治愈后又发作,并要求每次要有患者去医院检查及记录。现在的定义是从实际出发,VVC患者每次发作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即称为临床治愈,不再强调真菌学检查阴性,由于健康女性阴道内有假丝酵母菌的存在,若无症状也无需治疗。若临床症状再次出现,并且真菌学检查阳性,可以称为一次发作。若一年内有症状的发作达到4次或以上,称为RVVC。因此,RVVC定义的修改大大接近了临床实际,更便于妇科医生的实际工作。
重度VVC是指临床症状体征严重,按VVC评分标准(详见附录表2),评分≥7分为重度VVC。
(五)VVC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强调了采用10%KOH湿片镜检法诊断VVC,不再推荐使用生理盐水湿片镜检法,因为生理盐水法的阳性率只有50%左右,不适合作为临床诊断手段。10%KOH湿片可以溶解阴道分泌物中的细胞碎片,阳性率可达70%,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也不建议对每一个VVC患者使用真菌培养。大多数VVC患者的诊断,依靠10%KOH湿片镜检法或革兰染色法即可满足,但在复发性VVC或有些患者的症状或体征符合VVC,但镜检仅发现芽胞而无菌丝,此时,高度怀疑是否为非白假丝酵母菌的感染,应做真菌培养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