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治疗名方验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热毒痹阻证

一、辨证要点

关节疼痛,灼热红肿,痛不可触,触之发热,得冷则舒,关节屈伸不利,或肌肤出现紫红色斑疹及皮下结节,高热烦渴,心悸,面赤咽痛,溲赤便秘,甚则神昏谵语。舌红或绛,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本证主要由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感受风寒湿邪,留滞经络,郁久化热;或平日恣食膏甘厚味,而致蕴热于中,热为阳邪,热盛化火,火热炽盛至极,聚而成毒,热毒交炽,使关节、经络、肌肤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热灼经脉,故关节屈伸不利;热毒入营血故见高热烦渴,肌肤出现紫红色斑疹及皮下结节;热扰心神,故见心悸,甚则神昏谵语;面赤咽痛,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皆为热毒炽盛之象。

二、类证鉴别

本证当与常见的湿热痹阻、瘀热痹阻、阴虚内热、寒热错杂相鉴别。虽然都可以出现关节肌肉肿痛,且伴有热象,因病机不同,各证又有特点:本证有壮热烦渴,甚至神昏谵语,紫红色斑疹等热毒之象;湿热痹阻虽可见关节红肿热痛,但无全身或局部热毒的证候;瘀热痹阻伴有瘀血之象,如关节肌肉刺痛,固定不移,手足瘀点累累。舌紫黯或有瘀斑;阴虚内热为虚热证候不难与实热相鉴别;寒热错杂可见身热畏寒,关节肌肉疼痛但触之不热等特征性表现。
本证多见于痹病中的热痹、心痹、脉痹等病的急性期或发作期。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活动期、急性痛风发作等多有该证表现。

三、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四、经方、名方

1.三妙舒筋汤
方药:炒苍术9克,炒黄柏15克,龙胆草25克,宣木瓜9克,川牛膝9克,薏苡仁30克,丝瓜络9克,木通9克,福泽泻9克,土茯苓50克,生甘草9克。拘挛痛甚加杭白芍25克,伸筋草9克。口干、口苦、目眩耳聋加栀子15克,细生地15克;久痛络瘀加地龙9克,地鳖虫9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舒筋。
主治:湿热型筋痹。症见肢体掣痛、胀痛、灼痛,饮酒则剧痛,伴胸胁苦满、口干、咽干,面色灰垢或萎黄。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本方原载:《痹证通论》
2.四妙通脉汤
方药:金银花30克,蒲公英50克,土茯苓50克,野菊花15克,生石膏25克(打碎先煎),肥知母9克,牡丹皮9克,生地黄30克,肥玉竹15克,干地龙9克,丝瓜络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通脉。
主治:热毒血瘀痹阻证。症见肢体关节胀痛,身热面赤,头重头痛,多汗夜间尤甚,可伴有关节红肿热痛或结节性红斑,行路则胀痛难忍。口干咽燥,溲黄便结。舌红绛紫黯有瘀斑,苔薄黄。
本方原载:《痹证通论》
3.四妙勇安汤
方药:玄参、金银花各3两( 90克)、当归、甘草各2两( 60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和营。
主治:脉痹,关节热肿疼痛,溃烂流脓,热毒炽盛而阴血耗伤。
本方原载:《验方新编》
4.红斑狼疮邪毒攻心证验方
方药:紫石英30克,石莲子10克,白人参10克,北沙参30克,生黄芪30克,当归10克,秦艽15克,乌梢蛇10克,黄连6克,远志10克,丹参15克,合欢花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养阴清热解毒,益气安神。
主治:红斑狼疮邪毒攻心证。
本方来源:北京赵炳南方
5.红斑狼疮毒热炽盛方
方药:生玳瑁12克,生地30克,金银花30克,白茅根30克,丹皮10克,天花粉15克,玄参30克,黄柏15克,知母10克,石斛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护阴。
主治:红斑狼疮属毒热炽盛证。
本方来源:北京赵炳南方
6.加减苍术石膏知母汤
方药:羌活10克,独活10克,鸭跖草40克,石膏40克,赤芍15克,苍术15克,知母10克,甘草10克,防己10克,西河柳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清热,利湿,通络。
主治:热痹。症见关节红肿痛,全身发热,口渴。舌质红,苔腻而润,脉数。
本方原载:《实用伤科中药与方剂》

五、酒剂

1.仙人杖酒
方药:仙人杖500克,酒1000毫升。
功能:解热毒,通经络,祛风湿,蠲痹痛。
主治:热毒痹痛。
制剂规格:浸7日后即可服用。
用法用量:每次温饮20毫升,每日2~3次。
本方原载:《圣济总录》
2.蜂房苦参酒
方药:露蜂房90克,苦参1000克,秫米7500克,曲1000克。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热毒痹证,隐疹瘙痒疔毒,蜂蜇肿痛。
制剂规格:前2味捣碎,加水7500毫升,煮取一半,去渣,秫米煮半熟,与曲同浸入药中,如常法酿制成酒。
用法用量: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
本方原载:《太平圣惠方》

六、中成药

1.狼疮丸
方药:金银花、连翘、丹参、赤芍、蒲公英、紫花地丁、防风、蝉蜕、白鲜皮、桃仁、红花、蜈蚣等17味中药。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活血化瘀。
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脂膜炎等。
制剂规格:水蜜丸,每次1袋( 7. 2克/袋)
用法用量:急性期每次2袋,每日3次。缓解期每次1袋,每日3次。
本方来源:经验方
2.清解冲剂
方药:金银花、金钱草、柴胡、夏枯草等。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结。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急性活动期,证属毒热炽盛。症见高热,口渴,尿赤,便结,苔黄舌质红,脉弦数等实热证候。
制剂规格:冲剂,每袋重9. 5克(含原药材7. 5克)。片剂,每片重0. 42克(含原药材4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2~3次,开水冲服,儿童酌减。片剂,每次3片,每日2~3次,儿童酌减。
本方来源:研制方
3.苦参丸
方药:苦参(剉捣取粉) 2两,丹参(去土微炙)、沙参(去尘土)、人参各1两半,五加皮(剉)、防风(去叉刺)、蒺藜子(炒角黄)、乌蛇(酒炙用肉)、蔓荆实(去白皮)、败龟(涂酥炙令黄)、虎骨(涂酥炙令黄,现可用豹骨或狗骨代替)、玄参(坚者)各1两。
功能:清热利湿,祛风解毒。
主治:热毒痹阻,荣虚卫实,肌肉不仁,病名肉荷。
制剂规格:捣罗为末,另以不蛀皂荚1斤,以水3升,按取汁去滓,于无油铁器内,煎成膏,炼蜜4两,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食后良久,及夜卧,共3服,各用荆芥薄荷酒下15~20丸。
本方原载:《圣济总录》

七、单方、验方

1.苍术15克,黄柏10克,忍冬藤30克,桑枝2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治疗热痹夹湿者。
2.桑枝30克,怀牛膝12克,防己20克,丝瓜络30克,忍冬藤30克,土茯苓3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治疗热痹病在下肢者。
3.桑枝30克,豨莶草30克,防风10克,海桐皮15克,银花30克,红藤20克,丹皮15克,露蜂房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热毒炽盛致痹者。
4.鲜忍冬藤、根、叶各90克,水煎分3次服,体弱者每次30克。
5.鲜荔枝藤60克,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调服。(本方原载《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八、外治方

1.桑枝汤
桑枝、柳枝、椒枝、杉枝、槐枝各500克,白矾90克,盐90克。前5味加水6000毫升,煎取2500毫升,滤去滓,入白矾及盐,搅令冷热适宜,淋洗痛处,汤冷,更暖过用之。治疗手足疼痛,或有赤肿,皮肤不仁。(本方原载《太平圣惠方》)
2.淋洗药方
南红花2钱,桃仁2钱(研),归尾1钱,防风1钱,桂枝尖1钱半,菊花2钱,银花1钱半,草梢8分。水煎,淋洗。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疗腰腿痹痛。(本方原载《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3.铁矾膏
用干洋铁叶子根(土大黄) 2. 5千克,黄柏0. 5千克,白矾0. 15千克,蜂蜜6千克。前3味共研细粉,加入蜂蜜,再加凉开水1. 5千克,共调成软膏,外敷于病变中心处,每周更换2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功能通经活络,除湿消肿,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治疗骨痹。[本方原载《黑龙江医药》) 1979( 3) : 36]

九、食疗方

1.赤小豆粥
赤小豆30克,白米50克,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白米作粥,加糖即成。功能除湿热。(本方原载《饮食辨录》)
2.防风苡米粥
防风10克,苡仁34克。每日1次,水煎服。功能清热除痹。
3.木瓜汤
木瓜4个,白蜜1千克。木瓜蒸热去皮,研烂如泥,加蜜调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2匙饮用。功能通痹除湿热,并治疗筋骨疼痛等。
4.荸荠豆浆
豆浆250克,荸荠5个,白糖25克。荸荠洗净,用沸水烫约1分钟,放在臼内捣绒,用清洁纱布绞汁待用。生豆浆烧熟后掺入荸荠汁,再沸后加入白糖搅匀即成。以上为一次量,随意服饮。功能生津润燥,益气和中,清热解毒。治疗干燥症、赤眼、消渴、醉酒等。(本方原载《实用防癌保健及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