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治疗名方验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古医籍方

1.二陈汤
处方:半夏(洗涤7次)5两(15克),橘红5两(15克),白茯苓3两(9克),甘草(炙)1两(4.5克)。
用法:上药为粗粒,每服4钱(12克),用水1盏,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属湿痰者。症见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等。
本方原载: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六安煎
处方:陈皮4.5克,半夏6~9克,茯苓9克,甘草3克,杏仁(去皮尖)3克,白芥子1.5~2克(老年气弱者不用)。
用法:加生姜3~7片。水煎,食远服。
功能:燥湿化痰,降气平喘。
主治:咳喘痰黏,不易咯出者。
本方原载: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3.白术丸
处方:南星30克,半夏30克,白术45克。
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9克,食后生姜汤下。
功能:燥湿化痰止咳。
主治:湿痰咳嗽。
本方原载:明·王肯堂《类方准绳》
4.射干麻黄汤
处方:射干13枚(9克),麻黄4两(9克),生姜4两(6克),细辛3两(6克),紫菀3两(6克),款冬花3两(6克),五味子半升(3克),大枣7枚(3枚),半夏(大者,洗)半升(9克)。
用法:以水1斗2升,先煎麻黄2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升,分3次温服。
功能: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本方原载: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5.三子养亲汤
处方:紫苏子(9克),白芥子(9克),莱菔子(9克)。(原文未注剂量,用时可选常用量)
用法:上药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3钱(9克),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现代用法:三药微炒,捣碎,布包微煮,频服。
功能: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顽固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痰壅气逆食滞者。症见咳嗽痰多,食少胸痞,舌苔白腻,脉滑等。
本方原载:《皆效方》录自日·丹波元坚《杂病广要》
6.安眠散
处方:款冬花2钱(6克),乌梅肉2钱(6克),佛耳草2钱(6 克),麦门冬(去心)2钱半(7.5克),陈皮(去白)半两(15克),甘草(炙)3钱半(10.5克),御米壳(酥炒)7钱半(22.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3钱(9克),水1盏,入黄蜡如枣核许,同煎至8分,去滓,大温,临卧服。
功能:敛肺降气,化痰止咳。
主治:上喘咳嗽,久而不愈。
本方原载:元·许国祯《御药院方》
7.神秘汤
处方:橘皮(洗)15克,生姜15克,紫苏叶15克,人参15克,桑白皮(锉,炒)15克。
用法:上粗末,以水3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去滓,分3次温服。
功能:疏风散寒,泻肺平喘。
主治:病人不得卧,卧则喘。
本方原载:元·许国祯《御药院方》
8.善散汤
处方:麦冬3钱(9克),苏叶2钱(6克),款冬花5分(1.5 克),茯苓3钱(9克),玄参3钱(9克),甘草1钱(3克),黄芩8 分(2.4克),麦冬3钱(9克),贝母1钱(3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健脾安肺,疏风散热。
主治:咳嗽,无论新久均有效。
本方原载:清·陈士铎《辨证奇闻》
9.真武汤
处方:茯苓3两(9克),芍药3两(9克),白术2两(6克),生姜(切)3两(9克),附子(炮,去皮,破8片)1枚(9克)。
用法: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温服7合,每日3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能:温阳利水。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症见咳喘呕逆,痰多色白清稀,舌质胖嫩,苔白滑润,脉沉细无力等。
本方原载: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10.泽漆汤
处方:半夏半斤(10克),紫参(一作紫菀)5两(10克),生姜5 两(6克),白前5两(10克),甘草3两(6克),黄芩3两(6克),人参3两(6克),桂枝3两(6克),泽漆3斤(以东流水5斗,煮取1 斗5升)(6克)。
用法:上为粗粒。纳泽漆汁中,煮取5升,温服5合,至夜尽。
功能:逐水通阳,止咳平喘。
主治:水饮内结,咳喘浮肿,胸胁痛,脉沉。
本方原载: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11.金水六君煎
处方:当归2钱(6克),熟地3~5钱(9~15克),陈皮1钱半(4.5克),半夏2钱(6克),茯苓2钱(6克),炙甘草1钱(3克)。
用法:水2盅,生姜3~7片,煎7分。食远温服。
功能:润枯燥湿,益阴化痰。
主治:哮喘、肺心病、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属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症见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
本方原载: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12.沙参麦冬汤
处方:沙参3钱(9克),玉竹2钱(6克),生甘草1钱(3克),冬桑叶1钱5分(4.5克),麦冬3钱(9克),生扁豆1钱5分(4.5 克),花粉1钱5分(4.5克)。
用法:水5杯,煮取2杯,每日服2次。
功能: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主治:气管炎、肺结核等属于肺胃阴伤者。症见咽干口渴,或热,或干咳少痰。
本方原载: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13.补天大造丸
处方:鹿茸(炙)2两(60克),虎胫骨(炙)1两(30克,现代用狗骨或豹骨代替),大龟板(炙)2两(60克),山药4两(120克),炒丹皮3两(90克),五味子3两(90克),泽泻3两(90克),白茯苓3两(90克),山萸肉4两(120克),天冬3两(90克),麦冬2两(60克),枸杞子4两(120克),当归4两(120克),菟丝子3两(90克),破故纸(酒炒)2两(60克),牛膝3两(90克),杜仲(酒炒)3两(90克),生地(酒炒,蒸1日,杵烂)4两(120克),肉苁蓉(酒浸,去鳞甲)3两(90克),紫河车1个(头生男胎者,用米泔水洗净,再入长流水洗,以砂锅内碗盛蒸烂,石臼内杵烂,入药)。
用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功能:滋阴补阳。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之阴阳两虚者。
本方原载:清·吴世昌《奇方类编》
14.小黄丸
处方:南星30克,半夏30克,黄芩30克。
用法:上为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9~12克,生姜汤下,食后服。
功能:清热化痰宁嗽。
主治:热痰咳嗽。
本方原载:明·王肯堂《类方准绳》
15.罂粟丸
处方:罂粟壳(新者一半,去蒂切焙干,陈者一半,泡去筋膜,炒)各30克。
用法:上共为末,蜜丸弹子大。临睡嚼服1丸。
功能:敛肺止咳。
主治:一切久嗽劳嗽,一服即愈。
本方原载: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16.一味百部膏
处方:百部根1000克。
用法:捣取汁,煎如饴,加蜜100克。每次9克,每日3次。
功能:润肺止咳。
主治:咳嗽。虽30年久嗽可治。
本方原载:清·何梦瑶《医碥》
17.阿胶散
处方:人参1两(30克),杏仁(双仁,汤浸去皮尖,炒)1两(30 克),甘草(炙,锉)1两(30克),黄芪(半炙半生,锉)1两(30克),紫菀(去苗、土)1两(30克),桔梗(锉,麸炒)1两(30克),阿胶(炙)1两(30克),桑根白皮(炙,锉)1两(30克)。
用法:上为散,每服用猪胰1枚,葱白3寸,细切,渗药2钱匕,入盐花少许,湿纸裹煨熟,细嚼,空心温酒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久咳嗽。
本方原载:宋·太医院《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18.参诃饮
处方:诃子(去核)2钱半(7.5克),白术(炒)2钱半(7.5 克),黄芪(蜜炙)2钱半(7.5克),白茯苓(去皮)2钱半(7.5克),人参(去芦)2钱半(7.5克),半夏曲2钱半(7.5克),陈皮(去白) 2钱(6克),甘草(炙)1钱(3克),五味子2钱(6克),款冬花1钱(3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3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功能:益气补虚,化痰止咳。
主治:虚寒痰嗽,咳嗽痰多,易感冒等。
本方原载:宋·魏岘《魏氏家藏方》
19.痰嗽方
处方:杏仁(炙)15克,莱菔子15克。
用法:上为末,制丸服。
功能:宣肺化痰宁嗽。
主治:支气管炎。
本方原载:清·谈金章《诚书》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