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3.祛风定晕汤(邢月朋经验方)
来源:
自拟方。由《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化裁而来。
组成:
荆芥6g,防风6g,羌活6g,独活6g,柴胡6g,前胡6g,枳壳6g,桔梗6g,茯苓6g,川芎6g,薄荷6g,甘草3g,生姜2片,大枣2枚。
功用:
祛风疏解,清脑定晕。
方解:
方中荆芥、防风相须为用,共为君药,疏散在上之风邪,古人评价二药相伍有麻、桂之功效而无其燥烈之弊病。羌活、独活祛风通络;柴胡、前胡均为风药,然前胡主降,祛痰下气,柴胡主升,解表疏肝,二药合用开郁散结,调经气而升清,风邪自去,浊气自降。以上四药加强君药祛风解表之功,共为臣药。佐以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利膈,调畅胸中之气机,升清降浊而止恶心呕吐;茯苓健脾除痰止呕;川芎上行头目,下调血海,为血中之气药,能行气活血止眩定晕;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巧妙,用药轻灵,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经旨。
主治:
临床上以突发性、剧烈性眩晕为特征,伴恶心、呕吐,无耳鸣、耳聋。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本方主要用于病毒感染所致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发病前1~2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本方从外风立论,认为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属于中医之风眩,系由患者外感风邪所致。风性善于数变,主动,巅顶之高,惟风可到,易伤于人头面部,风邪入脑,上扰清空,清阳不展,则发眩晕。
加减化裁:外感风热邪气偏盛,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兼有痰湿者,加陈皮、半夏、茯苓;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呕吐频作,加半夏、生姜。
验案举要:
案一: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属风热上扰证,治以祛风定晕汤加减疏风解表、清脑定晕。
马某,女,37岁,2004年8月27日初诊。以头晕、呕吐5天,症状逐渐加重特来中医门诊治疗。曾在省级医院做头颅CT、脑血流图均未见异常,医院诊为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经输液治疗3天,症状逐渐加重。刻下症:头晕,运动及平躺均眩晕,呕吐,行动需由人搀扶,2日未能进食,咽部微痛,不伴有耳鸣、耳聋,表情痛苦,面色苍白,不能独立坐稳,就诊前后均躺于检查床上。舌尖红,苔薄白,脉浮弦。中医诊断:眩晕,呕吐。证属风热上扰,治以疏风解表、清脑定眩。祛风定晕汤加金银花30g,连翘15g,板蓝根15g,生姜3片。服上药1剂后头晕,呕吐即明显减轻,咽痛消失,能从事家务劳动,饮食增加,精神好转。4剂后已能参加工作,惟觉劳累后仍出现轻微头晕,余无不适。续服上药3剂后眩晕、呕吐消失,能正常参加工作,身体无其他不适。
案二: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证属风痰上扰,治以祛风定晕汤加减疏风解表,化痰清窍。
张某,女,63岁,2003年1月8日初诊。10日前因外感后出现咳嗽痰多,随即晨起突发眩晕,恶心即欲排大便,便溏。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西医: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中医:眩晕,证属风痰上扰。治以疏风清热,化痰清窍。祛风定晕汤加橘红10g,半夏10g,茯苓10g。服上药3剂后,头晕、恶心、咳嗽、痰多均明显减轻。续服4剂,诸症皆消。
注意事项:
(1)本方长于治疗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以突发性、剧烈头晕、恶心、呕吐为主症;排除位置性眩晕、中枢性眩晕、低血压性眩晕。
(2)现代医学对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病因尚未明了,目前主要有3种学说:①病毒感染,即在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②病灶感染,如鼻、咽部的病变、扁桃体炎、鼻窦炎等。③血管性疾病,如局部血运障碍。因中医发病机制有所不同,祛风定晕汤主要用于继发病毒感染所致者。
(3)邢老认为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属于中医之风眩,系由患者外感风邪所致。治以祛风解表,清脑定眩为法则。本方以祛风解表药物为主,用药轻灵,用量不宜过大。
参考资料:
晏青,于慧卿.邢月朋主任医师治疗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经验[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9,14(3):34-35.
(整理者:郭秋红;审阅:朱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