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百年医案精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祛风解毒清肺法治疗风温(间质性肺炎)

王献敏,女,25岁。会诊日期:1992年8月13日。
20余天前,因外出遇雨,咽痛鼻塞,继之恶寒发热,体温39℃,咳嗽频而喘促,痰少而黏,前胸有红色皮疹。诊断为肺部感染,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半月,症状未见好转。
会诊症见:体温38.3℃,晨起略有下降,仍有轻度恶寒,阵发性呛咳,痰少而黄,气喘胸闷,咽红肿而痛,口干渴而引饮,心烦汗多,精神差,乏力,大便干,小便色黄,舌红干而黯,苔薄黄而少,脉浮数而细,双肺有细湿啰音。
血常规:白细胞12300/mm 3,中性82%,淋巴15%,酸性3%。
胸片:肺间质感染。
诊断:间质性肺炎(风温)。
辨证:风热蕴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疏风,解毒宣肺。
处方:地肤子12g,蝉衣9g,僵蚕9g,牛蒡子9g,黄芩9g,青蒿15g,生石膏30g,杏仁9g,苦参9g,枇杷叶12g,当归9g,甘草9g,瓜蒌壳15g,鱼腥草15g。3剂。
8月16日二诊:体温37.8℃,咳嗽明显好转,喘息大为减轻,头痛亦缓,大便已解。仍渴,尿黄少,脉浮细数,舌红少津,风气略除,肺热未清,肺阴已伤。
蝉衣9g,麦冬12g,黄芩9g,杏仁9g,地肤子12g,石斛15g,芦根15g,生石膏30g,赤芍9g,川贝6g,枇杷叶12g,甘草9g。3剂。
8月20日三诊:体温37.5℃,咳嗽继见好转,喘促基本平息,舌少津,脉浮细。二诊方去地肤子,加泡参15g、白芍9g, 3剂。
8月25日四诊:体温正常,轻微咳嗽,痰清而少,自汗较多,精神大有好转,舌淡红,津液已生,脉虚。
泡参15g,麦冬10g,鱼腥草15g,甘草5g,北沙参15g,石斛15g,芦根15g,炒枳壳9g。3剂。
服药后咳嗽已止,体力渐复,1个月后复查胸片,炎性病变吸收良好。
【评按】
间质性肺炎为临床常见,病变较为复杂,除炎性改变外,与过敏也有一定关系,虽运用大量抗生素,效果多不理想,病程绵长难愈。
恩权教授认为,本病属风温范畴。风邪虽善行而数变,多在表分,若与温邪纠合,最能深入肺络,肺气失于宣降,咳喘生矣,此风邪,不作表邪看,故以祛风解毒清肺之法,透解肺络久郁之风热毒邪。
因思肺络阻滞,或有瘀血,故首诊加当归,次诊加赤芍,也是治疗间质性肺炎之要点。